《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在文章《最早的中國,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盆地》中,我已經對《中山經》的山脈河流進行了解密,得出《中山經》主要是洛陽盆地周邊的山脈。本文,我將為大家解析《山海經》的《西山經》。在《中山經》中一共有11條山脈,而《西山經》卻只有四座山脈。在進行歸納,則只有三條山脈。雖然山脈少,但是這些山脈更加巍峨龐大,發源的河流更加重要。《西山經》活動的區域,是古羌人早期的活動地區。瞭解《西山經》,更有利於我們解開中華文明的密碼。

一,華山:秦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

《西山經》有四條山脈,我們首先從第一條山脈——華山開始。“華夏”一詞中,夏是指夏朝,而“華”有可能就是華山。

另一種說法,黃帝和炎帝都脫胎於華胥氏,因此華指華胥氏。華胥氏生女媧和伏羲,可見其歷史之早。

《西山經》第一條山脈就是華山,其第一句寫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也就是華山山脈的第一座大山叫做錢來之山。從《西山經》的記載來看,華山就是秦嶺,這是學術界都公認的,沒有任何的疑義。為什麼如此肯定呢?因此《西山經·西次一經》中的大山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發源的河流向北流入了渭河,向南流入了漢江,這不是秦嶺,還能是什麼?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西次一經(華山)的主要河流走向

華山是東西走向的,“凡西經之首,自錢來之山至於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也就是一共有2954裡,19座山。先秦的一里相當於現在的415米,換算下來,也就是1200多公里,而現代的秦嶺長度為1600公里。這裡不用在距離上較真,因為古人測量的距離不可能如此精確,古人的認識到的華山也有可能還沒有完全超出秦嶺的範圍。

西次一經(華山)上的許多山名到今天還可以對應上。這座山為東西走向,最東是錢來之山,其次就是松果山、太華山、小華山,這裡的太華山就是現在的華山,其文中寫道“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這的確就是華山的風貌。

大約在華山中部的地區,有一座山為南山,這就是現在的終南山。終南山在先秦就叫做南山。《詩經》中有詩句“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南山有臺,北山有萊”,“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等,這些詩句中的南山都是終南山。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秦嶺示意圖

華山之上還有一座嶓冢之山,是漢江的源頭。其原文寫道:“嶓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囂水出焉,北流注於湯水。”今天陝西也有一座嶓冢之山,是現代漢江的源頭。不過,漢江在先秦時期的源頭是嘉陵江上游的西漢水,西漢初期發生了武都大地震,西漢水被堵塞,發生了“嘉陵奪漢”,導致西漢水流入了嘉陵江。《山海經》成書時間是西漢中後期,其中說的嶓冢之山應該是現在的番冢山。

華山的西段,已經到達了青藏高原,這裡出現了犛牛等高原動物,這裡發源的河流向南流入集獲之水、諸資之水、和“海”,目前這些地方已經難以考證了。不過根據其大致方位來看,這些河流是流入了四川盆地。

二,涇河、渭河的發源地出現在《山海經》中

《西山經》表面上講了四條山脈,實際上卻只有三條山脈。其中《西次二經》和《西次四經》的山脈就是一條山脈。《山海經》是一部資訊比較混雜的書,最終是在西漢時期才成書的,在編訂的時候不免會出現了一些資訊編輯的錯亂。

這條山脈主要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到六盤山一帶,是渭河、涇河、北洛河的發源地。首先來看《西次二經》中的河流,這些河流要麼向東流入了黃河,要麼向南流入了渭河,涇河,要麼向西流入了赤水河。可見其位於基本是從鄂爾多斯高原到達六盤山,再越過黃河。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西次二經》中的河流走向

此山脈“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換算到現在就是1718公里。其中提到了這裡的人類“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可見人們將牛視為圖騰,那這個民族可能就是農耕民族。

《西次四經》中的河流則向西注入了北洛河,向東注入了黃河,並且還介紹了涇河和渭河的源頭。涇河的源頭為涇谷之山,“涇谷之山,涇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渭”,涇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的確是向東南方向匯入了渭河。涇河的源頭就是寧夏的六盤水東麓,河流全長是455公里。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西次四經》的河流走向

關於渭河的源頭,《西次四經》寫道:“鳥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濫水出於其西,西流注於漢水。”

這裡的鳥鼠同穴之山已經是《西次四經》中倒數第二座山,也就是幾乎處於最西的位置了,而渭河的源頭的確也處於整個山脈最西一帶。

渭河的源頭現在叫做鳥鼠山,不過這裡的鳥鼠山和當是渭河的北源所在地。《水經注》說渭河有三個源頭。《山海經》中的源頭,當是大南河,發源於太皇山,是天水第一山,海拔3112。5米,而這裡距西漢水的源頭非常近,因而有“濫水出於其西,西流注於漢水”的記載。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西次四經》山脈圖

《西次四經》中最西的山,為崦嵫之山這裡發源的河流向西流入了海,“苕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可以斷定,這座崦嵫之山已經向西跨過了黃河。此山,有可能是青海的日月山,這裡發源的倒淌河向西流入了青海湖,古人認為青海湖是海。古人認為崦嵫山是日落之山,郭璞注:“日沒所入之山也。”不過,這裡也只是一種猜測,崦嵫之山到底在哪裡,還需要考證。

三,黃河的源頭在西域?

《西次三江》主要記載了青海的一系列山脈,這裡曾經是古羌人的活動地區,但是由於時代太久遠了,這裡的大山和河流基本已經無法考證了。

《西次山經》的第一座山叫做崇吾之山,原文記載了其位置“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之澤,西望帝之捕獸之丘,東望淵。”這裡除了黃河之外,其他都已經不可考了,只是其東,其南都是沼澤或者湖水。

《西次三經》中最重要的山是崑崙之丘,也就是崑崙山,這裡發源了四大河流,分別是黃河、赤水、洋水、黑水。現在的黃河已經被證實發源於巴顏喀拉山,但是古人卻並不清楚黃河到底發源於何處,當時的人們只是籠統地認為黃河發源於積石山以上的河段,也就是青藏高原。漢代的人們認為黃河是從羅布泊發源,這是一種錯誤的判斷。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青海河流走向

這裡的崑崙山發源的四大河流分別朝著四個方向流入,黃河向南流,赤水向東南流,洋水向西南流,黑水向西流,唯獨沒有向北流的河流。如果說黃河的源頭一段明明是朝東流,為什麼這裡卻說向南流呢?這裡非常難以考證。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西次三經》的河流走向

另外,還講了積石之山,這裡有石門,黃河從這裡冒出來,然後向西流。也就是黃河在之上的地段是暗河,就是這段記載給漢朝人以想象了。黃河明明是東流,這裡的“河水冒以西流”,又如何解釋呢?況且積石之山已經位於崑崙山以西2100裡的地方,這就讓人匪夷所思了。就連《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也感到困惑不解。

這裡,我們需要搞清楚,《山海經》成書於漢代,尤其是其中的《五臧山經》的資訊基本就來自於漢代,我們只需要瞭解漢代人的地理觀就明白了。漢武帝曾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回到長安後,給漢朝人介紹了西域的地理環境,於是有了“

于闐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的記載。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

漢代的人們認為黃河發源於西域,這個觀念很快就被證明是錯誤的。而《山海經》的《西山經》中包含了大量的漢代地理認知,因此這明顯也是受到了張騫的影響。

除了山川河流之外,《西次三經》還記載了許多的神話傳說,涉及到了黃帝、欽、英招、后稷(周人的始祖)、西王母(周穆王西遊曾到達此地)、少昊(黃帝長子)、耆童(楚國人的始祖之一)、帝江。而這裡的圖騰基本是羊的形象,“

凡西次三經之首,崇吾之山至於翼望之山……其神狀皆羊身人面。

”這實際上就是古羌人的圖騰,羌就是西方牧羊之人,是炎黃族的前身。

《山海經》解密:炎黃先民曾經生活的地方,黃河之水為何向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