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傳說秦朝咸陽宮中有一面神奇的鏡子,他寬四尺,高五尺,正反兩面都能照人,人在鏡前鏡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鏡可以顯示五臟六腑,清清楚楚沒有任何障礙,這是現代醫學彩超、核磁共振所不能達到的。秦始皇經常用該鏡來測試宮人是否說謊,據說在銅鏡的照映下,說謊的人膽和心都會異動,如有“心驚膽顫”的者,就會被秦始皇殺掉。這簡直就是歷史上最早版本的測謊儀。

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鏡子最早的時候是黃帝之妻嫫母發明的石鏡,當初發明鏡子時,相貌奇醜的嫫母著實把自己嚇得不輕。銅鏡製造於商周時期,春秋戰國至秦朝,一直是王公貴族才能享用。在西漢晚期,銅鏡開始慢慢走進尋常百姓家,已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成為居家必備的工具。雖然已經普及,但是在此後的很長時間裡,人們對銅鏡的崇信卻仍然有增無減。直到南北朝末期,人們對於“照膽鏡”的存在仍深信不疑。北周庾信《鏡賦》曰:“鏡乃照膽照心,難逢難值。”

銅鏡真的能夠照人肝膽嗎?其實這很可能只是秦始皇的詭計。他利用人們對銅鏡的敬畏心理和神秘感,妄稱寶鏡能照人肝膽,說謊者以為在銅鏡面前無法掩飾,自然會神色慌張,於是就會被秦始皇看出端倪而遭殺身之禍。

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秦鏡高懸,是說銅鏡能夠照見人的內臟,使心術不正者無處遁形,官員高懸銅鏡,代表自己公正無私。

由“秦鏡高懸”引申出來一個成語叫“明鏡高懸”,也是用來形容官員執法嚴明,判案公正。

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裡,包公小時候偶然得到一面鏡子,此鏡能照出世間魑魅魍魎。包公憑著這塊寶境,夜斷陰,日斷陽,明察秋毫,查清了無數疑案。

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傳說包公臨死時,命人把寶鏡悄悄懸掛在開封府的正堂之上。

後世有個視財如命的傢伙,花錢買官做了開封知府,打算幹個三年兩載,連本帶利撈回來。他一上任,就遇上開錢莊的弟兄倆為爭家產打官司。知府升堂問案,先是把驚堂木一拍,要將弟兄倆各打四十大板。嚇得兄弟二人連連磕頭求饒。知府才給他們免了這頓殺威棒,並暗示他們給自己送禮。

弟兄倆心領神會,雙雙暗地裡給知府送禮,知府是來者不拒,通通笑納,卻遲遲不給判決。哥倆你今天八百,我明天一千,弟兄二人展開了拉鋸戰。後來知府看油水榨得差不多了,便決定結案。為了顯示他的公正廉明,特地告示老百姓可以到衙內觀看審案。這天府衙內外,人頭攢動。大堂之上,知府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說道:“兄弟之間要以情義為重啊!本府判你們房產一人一半,安居樂業,勿再滋事。退堂!”

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弟兄倆不樂意了,二人幾乎傾盡家產送禮,就換來這個結果呀!於是弟兄倆磕頭認錯,表示痛改前非,兄弟二人以後一定相親相愛,還請知府退還銀子。知府沒想到他們竟然當場承認行賄,臉上頓時變了顏色,並矢口否認接受過他們的賄賂。匍匐在地上的兄弟二人愕然的抬起頭來,然後以一副驚訝的表情盯著知府頭上懸掛的明鏡。聽審的眾人也都把目光集中到大堂上面,原來寶鏡裡竟然出現了影像,把弟兄倆送銀子給知府的畫面重演了一遍,頓時大堂內外炸了鍋。知府還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也離座抬頭觀看,當他看到寶鏡自己原形畢露時,不由膽戰心驚,渾身發軟,“撲通”一聲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人。知府從此臥床不起,時常驚恐大叫“包大人饒命”,直至一命嗚呼。

明鏡高懸,古鏡能照見人的臟腑與邪行、令貪汙腐敗官員無處遁形?

從此,“死包公鍘了活知府”的故事傳遍開封城每一條大街小巷。

後來各個衙門的大堂上高掛明鏡高懸的牌匾,以示官員判案公正廉明,鐵面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