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巢湖是我國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著名的“魚庫”。據統計,歷史上巢湖的魚類多達94種,最為出名的就是“巢湖三寶”,即銀魚、白蝦和白絲魚。在“三寶”當中,又以銀魚最為著名,因其通體透明、營養價值豐富而被譽為“魚中皇后”。

巢湖銀魚是魚中的上等佳品,90~10年代的年產量為169~484噸不等,正常年份可捕300~400噸。在巢湖的總漁獲中,銀魚的佔比並不高,一般只有2%~3%。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90年代時,全湖一年能出魚5700~8300噸。增殖放流30餘年,巢湖的漁業潛力得以充分開發。在2016年,漁獲量飆升到了2萬多噸,創下了歷史極大值;當年的銀魚產量也跟著小幅上漲,達到了678噸,但佔比仍不到4%。

單從產量來看,巢湖銀魚所佔的比重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它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開發潛力巨大。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獨特的銀魚資源

中國是世界銀魚的主產國,種質資源首屈一指。全球17個銀魚種有16個都分佈在中國,其中有6個銀魚種是我國的特有種。國內的銀魚廣泛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很多湖泊因盛產銀魚而名揚海內外,太湖、鄱陽湖、洞庭湖、巢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銀魚的價值,漁民們最清楚。在巢湖流域,銀魚也被稱為麵條魚,此魚曾和鰣魚、鮰魚、刀魚並稱為“長江四鮮”,是家喻戶曉的高檔魚。巢湖的銀魚漁業養活了一大批漁民,其市場價格遠高於巢湖的另一種特產:毛魚(又叫毛葉魚、毛刀魚,學名湖鱭)。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2020年之前,每年8~9月是巢湖毛魚、銀魚的魚汛期,此時毛、銀魚的生物量迎來峰值,具備了商業捕撈的規模條件。在開漁期間,每天有2000餘艘漁船同時作業,一艘漁船十小時之內最多可撈4000斤的銀魚(開漁當天),新鮮的銀魚一斤售價12~15元左右,高產者一天就能進賬數萬元。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由於毛、銀魚規格類似,一般為5~8cm,所以採用的網具均是密孔漁網。相比之下,毛魚的數量則多到“失控”,一網就能打撈上萬斤,每斤僅價值1~2元。如何控制毛魚的繁殖、提高銀魚的比重,是一項考驗智慧的研究課題。

巢湖銀魚的兩大難題

巢湖銀魚經濟價值雖高,但並未得到充分開發,背後存在兩大瓶頸。第一個瓶頸就是生物量不佔優勢,無法和毛魚競爭。

巢湖是一個淺水型、富營養型湖泊,平均水深2。89米,面積780平方公里,淺而廣的湖型有利於浮游生物的增殖,適宜銀魚的生長。調查顯示,巢湖的餌料資源非常豐富,每公頃水面的浮游植物多達34。2噸,浮游動物為0。1噸,平均每年可產出1。7萬噸魚類。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然而,這些餌料大部分都被毛魚利用,銀魚在競爭中不佔優勢。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毛魚就佔據著“統治”地位,是巢湖中最高產的支柱魚。在漁民的漁獲物中,毛魚總是一家獨大,產量佔比穩定在60%左右,是全湖唯一一種產量可突破1萬噸的小型魚。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毛魚數量過多並不是好事,這意味著銀魚的生存資源會受到擠佔,數量和產量難免會被壓制。

第二個瓶頸則是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舉步維艱。據統計,在2008~2019年,巢湖銀魚每年可創造1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例如在2012年,巢湖水域捕撈銀魚562噸,產值達到了1534萬元。

巢湖銀魚有兩種處理方式,第一種是直接將新鮮的銀魚賣給收購商,第二種則是簡單曬乾,以初加工的方式流向全國市場。但在巢湖周邊,很多加工廠每年只能加工1~2噸銀魚,加工能力較強的也只有6噸左右,對於四五百噸的銀魚產量來說,加工能力顯得捉襟見肘。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加工跟不上,優質的銀魚就無法遠銷,不利於建成全國性的品牌,這也使得巢湖銀魚的知名度稍遜一籌。目前的銀魚市場,太湖銀魚穩居榜首,佔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近年來,鄱陽湖銀魚、洞庭湖銀魚又異軍突起,巢湖銀魚逐漸因競爭力不足而趨於沒落。

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巢湖銀魚就面臨著市場問題:出口的銀魚只能掛靠“太湖牌”銀魚的商標。到了90年代,巢湖周邊的加工廠曾打出“銀龍牌”銀魚的品牌,不巧的是,2003年加工廠解體,新品牌不幸夭折。從此,巢湖銀魚就再未出現過獨立的品牌。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近年來,巢湖銀魚的產量逐漸提高,潛在開發價值巨大,但品牌建設始終是一個難題。據調查,在安徽省多地的超市中也很難買到巢湖的銀魚,在售的銀魚乾、銀魚醬基本都源自於太湖、鄱陽湖以及洞庭湖的銀魚。

十年禁漁帶來新機遇

從2020年開始,巢湖進入全面禁漁期,比長江干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提前一年實施。

十年禁漁不僅能有效恢復生物資源,使魚變多、變大,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魚種結構。有專家指出,巢湖魚類的特點是小雜魚(毛魚)過多、食肉魚太少,有必要加大肉食性魚類的放流力度,以期重塑群落結構和水生生態。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從食物鏈的角度來看,小規格的毛魚剛好是大魚的食物來源,透過大魚吃小魚,就能有效延長食物鏈,完善營養結構,魚群的年齡組成也將更加合理。在禁捕期間,頂級的食肉魚可以盡情生長、繁殖,翹嘴鮊、鱖魚、黑魚等兇猛魚種不斷增多,“失控”的毛魚就有望受到反制。

當然,重點的放流物件還是鰱魚和鱅魚,用鰱鱅來替代毛魚的生態位可謂“一舉三得”。

首先,汙染更小。

毛魚生活週期短,壽命只有一年,繁殖結束後成魚死亡,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的汙染。而鰱鱅的壽命可達數十年,且經濟價值更大,透過禁漁和放流相互配合,鰱鱅就有望逐步取代毛魚的生態位,成為湖區的新晉“一哥”。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其次,鰱鱅可輔助改善巢湖的“營養病”。

在80年代,巢湖就率先實施了季節性封湖制度,但季節性封湖有其弊端,很多幼魚還沒來得及長大就被捕撈殆盡,鰱鱅對巢湖水體的淨化作用也顯現不出來。十年禁漁大有不同,可確保鰱鱅充分休養生息,繁殖2~3代,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最後,鰱鱅登上主場後,銀魚的數量有望增多。

鰱鱅是毛魚的競爭者,翹嘴鮊等食肉魚是毛魚的捕食者,這兩大陣營都能對毛魚構成約束。而作為毛魚的對手,銀魚從中獲得的生存空間、食物資源也將更多,這種結構性的最佳化大有裨益。

自然繁殖10年,巢湖銀魚會不會氾濫?

可以確定的是,受捕食者、競爭者的制約,巢湖中的銀魚在禁漁期間並不會氾濫。更何況,銀魚的壽命只有一年,親體繁殖後就會死亡,因此種群數量不具有年際累積效應。

但有網友表示,銀魚不及時捕撈同樣也會汙染水質,制定合理的專項捕撈計劃、同時輔以品牌建設,最終定能實現雙贏。這一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實施的難點在於如何做到“專項”二字。

巢湖的“隱憂”:銀魚一年一繁殖,禁漁10年會導致“失控”嗎?

銀魚的捕撈網具都是毫米網,捕撈銀魚時必然會誤捕到其他魚種的幼魚,不利於資源恢復,專項捕撈難度很大。當然,湖北魯湖、野豬湖、保安湖等5個湖庫已有生態捕撈的先例,和長江禁漁制度並不衝突。在生態評估、有序規劃、動態監測的基礎上,生態捕撈未嘗不是一條科學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