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人間世就是人間社會,主要描述了人世紛爭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核心問題即“涉亂世以自全”。莊子在《人間世》中運用了“顏回請行”“葉公子高適齊”“顏闔將傅太子”“社樹夢囈”“南伯子綦遊於商丘”“支離疏形殘”六個寓言進行說理,最後再以《楚狂接輿》結束。前三者都是寫與統治者相處的艱難,為了保全自己,莊子提出“齋心”“遊心養中”“順導”等方式去規避矛盾:或摒除自己心中的求名之心,達到空明虛靜的境界。

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或順應萬物悠遊自己的心靈,蓄養心性;或順應其心意加以引導。後三者闡明瞭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道理,有用無用都應當從個體角度進行判斷,而並非由外界賦予。莊子對於生命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能夠從最普通的事物當中領略生命的真諦。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莊子對生死的憂慮。在亂世之中,去除矜伐自恃之心,拋棄名利私慾,全身遠害,虛己順物,才能保全自己。

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莊子視名利為腐鼠,他曾經迫於生計做過漆園吏,又因家貧,曾穿破布衣和草鞋去見魏王,也曾向監河侯借糧,但是他始終沒有刻意追逐過名利。他讚歎像顏回一樣的人,顏回貧而不仕,東郊之地足以供給其日常所需,鼓琴足以使其心情愉悅,夫子之道足以使其自樂,富貴對於顏回而言,就如同浮雲一樣,二人對於名利的態度基本是一致的。

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莊子曾在濮水垂釣,楚王派使者請莊子去做官,莊子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死後被藏在廟堂之上,莊子問使者,它是願意“曳尾於塗”還是願意死後以巾笥藏之於廟堂之上,使者回答願意“曳尾於塗”。莊子也是如此,他只想自由自在地活著,而不願被權勢地位所束縛。在《列禦寇》中,莊子同樣以祭祀之犧牛來說明自己不圖衣錦紋繡以榮身,只圖能自由在世上生活。

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莊子認為個體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不應該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而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傷害。所以他在《達生篇》裡用“祝宗人養彘”去諷刺權貴人物惑榮華而遭害,逐權位而取禍。故事講述了一位祭祀官“臨牢說彘”,他將以好的食物餵養豬三個月,為豬戒十天,齋三天,用白茅作為襯墊,將其腿和臀部放在雕刻精緻的祭器上,問豬是否願意。

從莊子的寓言當中,感受莊子對生死的憂慮

莊子借“祝宗人養彘”這一寓言去諷刺那些貪圖權位的人,並且將自己的想法加到豬身上,認為豬和他一樣,希望在生前能夠享受尊貴的待遇。祝宗官認為只要活著能享有乘車戴冕的尊位,死後能安放在有花紋的靈柩和棺槨裡,死了也值得。但是對於豬而言,它只需要用糟糠來餵養,將其放在豬圈裡就可以了,它不需要白茅和花紋祭器,獲取那些軒冕、柩車和棺槨者都是“祝宗人”自己主觀的慾望。作者藉此寓言旨在說明“欲贍則身亡,理常俱耳,不間人獸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