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奶嘴效應

首先說一下奶嘴的作用。

為了緩解新生兒的焦慮情緒,在讓他斷母乳、斷奶瓶的時候,可以讓他吸吮奶嘴,兩歲以前的寶寶可以透過口唇的觸感有效地獲取愉悅的資訊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奶嘴的存在消除了寶寶的焦慮,寶寶可以不哭不鬧。但實際上奶嘴並沒有給孩子提供什麼真實的價值,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孩子對於奶的渴望。

暫時的安慰你,使你忘了那些真正對你有價值的事情,就象鴉片一樣,使你產生依賴感,從而失去自我的能力,這種效應便叫做

奶嘴效應。

“奶嘴”比比皆是。

這裡的“奶嘴”並不是嬰孩的奶嘴,而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滿足感,簡而言之,即一種消極的寬慰意識。

現在真的有太多人沉浸“奶嘴效應”中,以尋求短暫又廉價的快感。卻不知這些無疑是精神鴉片,讓人們上癮和舒適的同時,也在透支著他們的未來。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眾多發洩性的娛樂,圍繞著大眾的休息時間。例如:各大平臺的短影片、電視劇、電影、遊戲等等。

所有不能在現實中滿足的願望,便寄託在了網路裡。

電視劇裡的帥哥靚女彌補了自身顏值的殘缺、滿足了對愛情的嚮往,影片裡的別墅寶馬填補了自身財富的差距,大團圓的結局儲存了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希冀。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於是,一集集電視劇看下來,抱怨消失了,不平衡的心理也暫得慰藉。

一聲聲哭鬧,就在這一隻奶嘴的安慰下,漸漸平息

。銳氣沒了,突破舒適圈的勇氣也沒了,生活的平庸也就認了…

延遲滿足

儘管我們身處這娛樂至死,流量至上的社會。卻還是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活法——延遲滿足。

人這一輩子,也就短短几十年,不應該在最好的年紀把時間浪費在娛樂上面。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在我的人生演算法裡,最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延遲滿足。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張一鳴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的內心越來越急躁,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即時滿足感。凡事希望只要努力一下就就想看到結果,所以現在各種快速減肥的廣告、各種培訓班,各種快速賺錢的專案,無一例外都非常火爆。

當你陷入進去了時候,往往發現這都是坑。

以前我們講春種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這個時代的變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別著急收穫。

你要去想如何把最優的目標推到儘可能遠,要去想,你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不用天天想著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優的目標推得很遠很遠。

從如今位元組跳動的發展來看,張一鳴當初放棄了這個機會是絕對正確的決定。如果當初眼光放得短淺,相對地也是在一步步地放棄自己的目標,如今的位元組跳動還能不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也成為了一個未知數。

還有一個例子。

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房地產行業特別火爆,當時有人給任正非提議,隨便投資點房地產,就能輕鬆賺一百億。誰知被任正非當場否決了。任正非認為,如果賺了大錢,就不願意再回來賺小錢了。

10年後,又有人提議:隨便要點地,投資蓋房子,輕鬆就能賺上一百億。誰知任正非當場發火,華為不做房地產早有定論,誰再提的話,誰下崗。

由於華為專注於通訊領域,才有了華為的今天。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2

018年,華為全年營收7212億

,阿里巴巴收入為3768億元,騰訊2的營收為3127億元,百度總營收為1023億元,華為的全年營收額相當於百度,騰訊,阿里之和。

所以,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就需要延遲滿足感。

如何提高我們的延遲滿足感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延遲滿足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能力。本文先簡單介紹三種方法。

ABCD法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ABCD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其中A代表行為,B代表現在,C代表未來,D代表改變的策略。比如,你現在的行為表現是“做事拖延”,好處是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過未來等待你的都是讓你頭痛的難題和麻煩。那麼改變的策略有哪些呢?

遠離誘惑

培養延遲滿足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與讓我們分心的因素保持距離。

比如工作時,把困難的工作或者會談約在前面,或者優先與別人確定這些事務的deadline(最後期限);

學習的時候把專注海洋開啟,只把有用的學習工具新增進白名單,其他娛樂、聊天的都被強制禁止使用。從根本上割斷了電子裝置的誘惑,長此以往也可以幫助自身培養自律,深度專注的好習慣。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轉移注意力

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可以讓我們不那麼被即刻的誘惑所吸引,比如做自己頭痛的工作時專注於工作、學習本身就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產生的阻抗,或者聽一點兒舒緩的音樂。

把短期滿足帶來的長期惡果或者延遲滿足帶來的好處具體化,也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手段,比如把自己解決一個困難後能得到的獎勵貼在電腦旁。

代幣法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適用物件為兒童。

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時,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買新玩具,要用平時積累起來的“五角星”來進行交換。“五角星”是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獲得的“獎勵”。一般在孩子積累到5次或10次後就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每次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一種等待。爸爸媽媽每次給予獎勵的標準一定要統一,不能失去原則性。

暗示法

“奶嘴效應”vs“延遲滿足”,你選擇哪一個?

如果你想吃美味的蛋糕或者買一件新衣服,但你目前正在減肥或者你的經濟現狀沒有多餘的錢購置新衣,那麼你可以自我暗示,先跑夠10公里再買一個小蛋糕;或者攢夠一萬塊錢,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

以上就是今日文章。

希望大家都有夢可追,不負韶華。

關注我們,每天與你一起,進步一點點。

【專注海洋,陪伴你的點滴時刻】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