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茶以洗心書乃畫心

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在《一斛珠》中這樣寫道:“香芽嫩茶清心骨,醉中襟量與無闊。夜闌似覺歸仙闕,走馬章臺,踏碎滿街月。”看來黃庭堅與懷素醉酒書狂草不同,他是醉茶而書。

《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寫過一篇關於書法理論的文章《論徐顏二家書》,主要從談論徐浩和顏真卿兩位的書法來闡述自己對於書法的理解。陸羽認為學書應該重神似,而不應該為外表形態所惑。也就是說書法關乎的是人的心性。陸羽為何會寫顏真卿呢?因為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兩人在一起不是切磋書法就是談論茶道,關係十分密切。除此之外,陸羽還曾在廬山與摯友皇甫冉把盞品茗,暢談書法。看來懂茶的人喜歡書法,善書者也愛茶。

懂茶和書法的人,都是心境的營造者。對坐品茗,品的是歲月靜好;習書誦詩,誦的是人生之道。一襲書法,一壺香茶,在心領神會的時候,最能喚起美妙的感覺和美好的視覺。

羅楊:茶以洗心書乃畫心

羅楊書法

美好的心境如何達到呢?途徑自然有很多,而茶和書法都是其中之道。

書法,透過心手的協調,修煉心性,澄淨內心,達到書之道。飲茶透過飲之暢,過渡到茶之“道”。“塵心洗盡興難盡”,道出了千古茶道的精微。洗盡塵心,也就是把那些擾亂人的心緒、桎梏人心自由的世俗功利滌盪乾淨,剩下的,也就是關注生命、熱愛生活本身之價值的赤子之心了,從而達到盡興,書法與飲茶同理 。

陶淵明隱入南山,整日荷鋤賞菊,躲的是塵世間的諸多束縛;王維半隱半世,放不下的,是人間名利享受;陶淵明的田園,並沒有徹底離開凡塵,所以他的詩句有“結廬在人

境,無車馬喧”;王維無法放下名利,所以為安祿山短暫做事,成為了一生的汙點;嵇康看似完全脫離紅塵,卻捲入塵世權力鬥爭,因此最終慘遭殺害。

元稹有《茶》詩中:“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亂豈堪誇。”說的是飲茶。西漢揚雄說:“書,心畫也”,說的是寫書法。說明書法藝術也是直抵人心。蘇軾《論書》“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訪,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劉熙載《藝概》:“寫字者,寫志也。筆情墨情,皆以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梁啟超在《書法指導》中指出,“個性的表現。美術有一種要素,就是表現個性,個性的表現,各種美術都可以,即如圖畫,雕刻建築無不有個性存乎其中。但是表現出最親切,最真實,莫如寫字。”古人對書法藝術抒情畫心的含義、範疇與作用,有著諸多說法,以為書法有抒情畫心的功能,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書法中灌注進作者的具體感情,如哪些筆墨點畫表現出愉悅之情,哪些又表現出哀傷之情,欣賞者披封睹跡,也能一一察其深衷。創作者在任何書體的點畫中都可以灌注進自己的具體感情;欣賞者也可以從點畫中察知出作者感情。

書法的奇異、獨特和玄妙,在於它用看似簡單的藝術語彙,表達出各種複雜的情思;在十分狹隘的生存空間裡,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美的形態。即使是一點一墨,人的性情、素養、心性也可流露出來。所以,唐朝的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就說道:

“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章書焉發之。……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韓愈在這裡稱讚張旭的草書,襯托出了書法追求的不僅是物的表層的形,而是精神範疇的韻、意、情以及道。

書法藝術是各類藝術中最具有“形而上”性質的。書法不僅是一種技法、一門藝術,而且是一種文化,它與儒道佛等傳統哲學相通。茶亦如此,茶與禪密切相連,所以有了禪茶一味之說。

“筆有云煙氣,茶助文人思”。品茶如歸心,飲茶飲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情調。一種在沉沉浮浮中,選擇了清淡和超然,一種簡單而優雅的生活態度。擎一盞清茶,任幽香衝去了浮塵,沉澱了思緒,心情,悠靜才可長遠。書法亦為心法,始於法度,精於修煉,成於心源,妙於了悟,至於定慧。每每安心,讀書有暇,興來弄筆,一盞清茶一卷書法,自寫性情,超乎象外,便得其樂耳。

羅楊:茶以洗心書乃畫心

作者:羅楊

文化學者、博士生導師。

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

中國文聯第八、九屆主席團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直分會副會長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

曾任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有《中國傳統文化速讀叢書》《警世格言。傳統文化名言》《中國曆代帝王陵》《守望鄉愁》《守望中國節》《守望古村落》《羅楊書法作品集》《羅楊攝影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