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後,這5件遺物不能燒,留下就是福氣

人這一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生也好,死也好,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認知,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

《荀子富國》裡說:“俗,謂民之風俗也。”

一些大家普遍認同的儀式,流傳下來,就變成了風俗習慣。

在很多農村,老人過世之後,會把老人生前用過的東西,進行燒燬。其理由比較單純,就是避免睹物思人、衣物上有病菌、尊重傳統習慣、留著也沒有什麼用。

也有人認為,燒了之後,就能讓老人在天國收到。就像清明節、中元節燒紙錢一樣的道理。

通常,燒得比較多的,是老人的衣物、床上用品、鞋子、小樣生活用品等。這些東西,留給後人,用途不大,放在家裡,還礙事。

其實,出於對老人的尊重、家庭的延續,還有家庭財物的保護等方面的原因,以下幾件遺物,最好不要燒,留下來,就是福氣。

老人去世後,這5件遺物不能燒,留下就是福氣

01

第一,被子、送祭布,寓意溫暖和美好。

被子,其諧音是“一輩子”。留下了,就是“一輩子有福氣”。相對來說,被子的價格比較貴,棉絮也是可以反覆利用的。

在我的老家,老人過世時,還有親戚朋友送新被子,並且請人抬著,隨著送葬的隊伍,走一程。寓意著“一輩子走好”。這些新被子,燒掉的話,顯然是很可惜的。

關於送祭布,也是老人過世時,親戚朋友送來的。布上寫著“某某贈送,寄託哀思”之類的話。相當於“花圈”。

布都是新的,用竹竿舉起來,加入送葬的隊伍。我的老家,人們喜歡用這些布做衣服褲子,寓意著吉祥。

任何年代,人最重要的,就是“吃穿”兩件事。被子和布,都關乎“穿”的事情,需要我們加倍珍惜。

02

第二,書本和日記,傳承了家風,留住了記憶。

很多老人,在退休或者五六十歲時,會開始寫書、日記。把自己的一生,都記下來,展示工作的成果,人生的重要拐點,家庭的變遷。

雖然老人的文筆不太好,但是言語樸素。讀一讀老人的文字,常常令人淚流滿面。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2020年6月,80歲的退休工人楊本芬,出版了一本以母親為題材的紀實性小說《秋園》,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可見,家庭先輩的人生,對後輩的啟迪有多大。

除了老人自己寫的文字,我們還要保護好老人買的書籍。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百讀不厭的。任何時代,多讀書,肯定沒有錯。

老人去世後,這5件遺物不能燒,留下就是福氣

03

第三,老人一生的獎勵,是一股精神力量。

很多老人,一輩子默默無聞。但是你深入瞭解他之後,就會肅然起敬了。

老人習慣性低調做人,不喜歡張揚自己的功勞而已。

如果老人過世之後,你翻看他的遺物,發現有獎勵的證明,就應該留下來。雖然證明很破舊了,但是見證了老人最輝煌的時候,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比方說,烈士證、士官證、獎盃、榮譽證。這些東西,是奮鬥精神最好的體現。不僅不能燒燬,還要常常在家庭裡提起,改變大家的精神面貌。

04

第四,家裡的古玩、祖傳秘方,是家庭的重要財富。

看過一個小故事。

清朝一位叫蘇凌阿的官員,在參與乾隆皇帝組織的宴席上,不小心把和珅認為嘉慶皇帝,說:“恭祝皇上萬萬歲”。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和珅也因此很尷尬,還主動向乾隆和嘉慶請罪。

事後,蘇凌阿非常害怕,把祖傳的翡翠盆景,送給了和珅,希望得到諒解。

和珅收下盆景之後,蘇凌阿就放心了。

雖然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是體現了“家傳古玩”的價值。也可以說,這是無價之寶。

很多家庭,有祖祖輩輩留下的古玩、祖傳秘方,雖然說不清到底能夠賣多少錢,但是不能丟掉,也不要賣掉。這是家庭凝聚力的體現,也是在關鍵時候,改變家庭命運的東西。

一些祖傳的東西,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丟了之後,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比方說,一個木頭做的酒壺、一個可以防止凍傷的小藥方。

不用時,無用;要用時,大用。我們不能單純從“當下”來看問題,要考慮長遠。

老人去世後,這5件遺物不能燒,留下就是福氣

05

第五,老人用過的工具箱,是謀生的技藝。

我的父親,大半生都在做木工。因而他留下了很多木工工具。有鋸子、斧頭、銼刀、墨斗等。

大部分的工具,放在科技化的今天,就顯然已經過時了,屬於淘汰品。但是留下來,在家裡修修補補的時候,還是用得著。

如果有可能,在老人過世之前,就應該學習他的技能。根據時代的變化,加以改進,就是現在的謀生技能,賺錢的門路,就不發愁了。

作為女人,也有一些做針線活的工具。這是勤勞簡樸的象徵,需要我們去保護。

有一位作家,寫了“姥姥的笸籮”。笸籮雖小,但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並且笸籮裡,還有姥姥的繡花,怎麼捨得燒掉呢?

06

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動不動就燒掉這樣,丟掉那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一個家庭,需要生生不息,就要一直勤儉節約,一直有精氣神。

把老人用過的東西留下來,把祖輩的精神發揚光大,我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我們相信,老人在天有靈,知道我們在愛惜東西,一定會特別欣慰。

願逝去的人,安寧;願活著的人,興旺。這才是風俗發展的方向吧。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