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心臟支架的患者能做核磁檢查嗎?

本文轉自:商丘日報

心臟植入支架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非常重要的手段。那麼植入了心臟支架的患者能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呢?核磁共振是透過磁場在人體不同組織當中的衰減進行的一種影像學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由於存在強大的磁場,可能會對植入體內的金屬移植物(冠脈支架、心臟起搏器、人工心臟瓣膜移植物)產生影響,對患者造成一定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1)金屬移植物在磁場下會發生位置移位。(2)磁場的熱效應,引起金屬移植物溫度升高造成組織灼傷。(3)金屬移植物金屬元件在磁場中會產生電流,損壞部件。既然有風險,其MRI檢查的安全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值得重視。MRI安全性是指,當一種裝置進行MRI檢查時,對患者或其他個體不存在危險,但是有可能會影響診斷資訊。因此,掌握了MRI檢查的安全性,可為臨床需要對此類患者進行MRI檢查時提供參考,避免風險。

心臟植入支架的患者是否可以做核磁,需要根據所使用支架的材質進行判斷。心臟支架的材質按有無磁性分類,一種是無磁性/非磁性的支架,一種是弱磁性的支架,還有一些表現為磁性的支架。非磁性支架是目前臨床主要使用的支架,其材質主要由特殊不鏽鋼、鎳鈦合金、鈦合金材料構成,屬低磁場反應材料,標明MRI安全,在磁場中不會受磁力移動,也不會有磁場所致的熱效應,受磁共振影響較小,這類支架植入後可以放心地進行MRI檢查。弱磁性支架是指那些由普通不鏽鋼材料做成的支架,材質上有一定的弱磁性,標明MRI條件性安全,但這個也不是磁共振檢查的絕對禁忌症,需個體化分析。在做核磁檢查時,時間上要適當延長,建議支架植入6周後再考慮做磁共振檢查,此時支架已經被血管內皮化,即支架與血管壁已經完全鉚合,並且血管內皮已經覆蓋支架表面,牢固地融為一體,即使受到一定磁場的干擾也不會移位,也可以放心地進行磁共振檢查。不過,整體來講,在植入支架6周之內,如果不是情況緊急,非急需進行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還應儘量避免。早期使用的第一代冠脈支架裡面的材質有鐵、鋼等磁性成分,屬於有磁性的支架,通常是無法做核磁共振的,否則可能會導致支架發生移位,造成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心臟起搏器和ICD(植入性電覆律除顫裝置)包含大量磁性元件而且是精密的電子儀器裝置,MRI檢查是絕對禁止的。

近年來臨床使用的心臟支架絕大多數都是無磁性或弱磁性材質做成的,多年臨床經驗證實,能夠較為安全地接受MRI檢查。絕大多數冠脈支架生產廠家在產品說明書中,對能否接受磁共振檢查都作了特定說明。可以說,心臟支架植入後做MRI檢查是安全的、可行的。儘管如此,鑑於可能存在的風險,在進行MRI檢查前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採集,瞭解植入物材質特性還是有必要的,檢查前徵求心臟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的意見,還是比較穩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