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題畫詩,顧名思義就是把詩寫在畫上。一般都是由畫家本人,或者是由他人,在畫的空白處題寫。作為中國畫所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題畫詩在世界任何畫種都未曾出現過。

一般來說,題畫詩的內容,即可以抒發作者的感情,也可以談論藝術的見地,或者詠歎畫面的意境。正如清代畫家方薰所說:“高情逸志,畫之不足,題以發之”。而這與詩歌的“誦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可謂一脈相承。

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在中國,題畫詩最早見於唐代,詩聖杜甫就曾寫過不少題畫詩,故而我們讀唐詩宋詞,能讀到不少題畫詩詞,比如:杜甫寫過《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北宋詩僧惠洪寫過一首歌頌中唐將領的七言古詩《題李愬畫像》,宋元之交的樑棟寫過《淵明攜酒圖》……大多數這類作品都是佳作,不僅能夠很好地與作品契合,還放飛自我,展開想象,將畫作難以表現的內容都表現出來。

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說到題畫詩,晚唐的韋莊也曾有過這麼一首。那是在金陵(今南京),他看了描寫六朝都城金陵的圖畫,有感於心,揮筆題下了一首詩《金陵圖》: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

金陵,是一個易於激發詩人畫家靈感的地方,因為它不僅有險峻的地理形勢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一連有六個短命的王朝建都於此。因此詠史懷古是到達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少的節目。在中原飽受戰爭動亂之苦的韋莊四十八歲到五十二歲間兩次到金陵,可能在這時他看到六幅描繪金陵史事的圖畫,它觸動了詩人,他感昔傷今,而寫下了這首詩。

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誰謂傷心畫不成?畫人心逐世人情。”為什麼就畫不成社會的“一片傷心”呢?只是因為一般的畫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專去畫些粉飾昇平的東西,而不願意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罷了。

在這樣看來,“瞞”和“騙”是中國文藝家的痼疾,它歷史悠久,為世人所歡迎。六朝偏安江左,內戰、外戰不斷,有什麼可誇耀的?可是六朝給後人留的印象卻是富貴氣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帶有飄逸色彩的“六朝煙水”,而詩人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沉重的一面。他看到的《金陵圖》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對其他“畫人”的批評,正是對《金陵圖》作者的褒美。

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雲滿故城。”你看這六幅描畫南朝往事的畫中,枯老的樹木和寒冷的雲朵充滿了整個金陵城。此聯點題,為我們呈現了六幅以老木寒云為背景而畫出的南朝故都“傷心圖”,“老木”、“寒雲”都是令人傷感的意象。一句“滿故城”則鮮明地指出這六幅圖畫所畫的六朝古都的風物並不是那些“心逐世人情”的畫家所畫的繁華美麗景象,而是六朝衰亡時政治敗壞,世風日下,最終繁華成空的事實,也是詩人所言的“傷心事”。

這首詩抓住了“傷心”二字落筆,融會詩畫,貫通人我,不離原圖,又自出新意。原圖的作者是誰已不可考,他畫的是南朝六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故事的“連環畫”,選取的表現物件是六代建都之金陵。

晚唐詩人韋莊,途經古都金陵寫下的傷心之作,引發了千古共鳴

金陵古稱虎踞龍盤之地,王氣鬱鬱之都,但在這位畫家筆下出現的卻不是什麼金陵佳麗地,石城帝王州之景,他描繪的是一幅幅老木枯株,寒雲慘淡之圖,使人感到一種黯然傷神之意,這和一般虛喝太平,粉飾門戶的平庸畫家實在有天壤之別。它以畫寫史,意存鑑戒,為的是讓後人鑑古知今,引以為訓。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和深刻的命意使處於末世的詩人產生了強烈共鳴,因而下筆即將畫中真諦——“傷心”二字徑直揭出。

於是,讀詩至此,我們似乎可以感到畫家作畫時撫古傷今、沉痛哀慼的心情,他正為“金陵”的衰微而“傷心”吶!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