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徐敬業起兵反抗武則天,本來是一件匡扶正義的事情,至少表面上是為了恢復李唐王朝的江山,可是這哥們把方向搞錯了。

當時唐朝的首都是兩京制,分別在長安和洛陽,武則天長期在洛陽辦公。徐敬業要想獲得大眾的支援,就應該直奔洛陽才對。可是他卻選擇偏安一隅,打算先攻佔潤州,再奪取金陵,想要在金陵建都。

這一決策上的失誤,使得徐敬業喪失了成功的機會。因為他沒有團結全國各地反對武則天的力量,只龜縮在這麼一個角落裡,結果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援,自然是失敗了。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理由一:徐敬業打算在金陵建都,這非常愚蠢。

唐朝時期的金陵城,還遠沒有現在那麼發達。當時東南地區最發達的地方那就是揚州,煙花三月下揚州,指的就是那個時候的揚州地區。

但是那地方只適合遊玩也不適合做都城,徐敬業就是在揚州起兵的。他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下屬的建議下,徐敬業想到了金陵。

勣孫敬業。高宗崩,則天太后臨朝,既而廢帝為廬陵王,立相王為皇帝,而政由天后,諸武皆當權任,人情憤怨。時給事中唐之奇貶授括蒼令,長安主簿駱賓王貶授臨海丞,詹事司直杜求仁黝縣丞,敬業坐事左授柳州司馬,其弟盩啡令敬猷亦坐累左遷,俱在揚州。敬業用前盩啡尉魏思溫謀,據揚州。——-《舊唐書》

金陵的確有王氣,易守難攻,三面環山一面環水,這在風水上是上等。可是我們都知道,定都金陵的任何一個王朝,都是短命王朝。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徐敬業這還沒開始就徹底失敗了,因為方向搞錯了。當時謀士魏思溫曾經勸告過徐敬業,讓他直奔洛陽而去,一路上招攬的義軍絕對不在少數。

可是薛仲璋卻認為金陵有王氣,讓徐敬業奪取該地,以這裡為根據地,再向北攻打中原。這話說中了徐敬業的心思,因為徐敬業想著的就是稱王,這次起兵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恢復李唐江山,而是他自己要做皇帝。

為此徐敬業便打算以金陵為都城,其實當時山東地區大量豪傑是反對武則天稱帝的,所以只要徐敬業渡過淮河,就一定可以招攬這幫人壯大自己的聲威。

可惜徐敬業放棄了北上,選擇南下,這裡是一馬平川的地方,早晚是守不住的。在決策上做了錯事,那就不要想有什麼成果了。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理由二:駱賓王一介書生,怎麼能用作軍師呢?

駱賓王是什麼人?他是寫鵝鵝鵝的那個作者。這個人才高八斗,寫文章一流水平,被稱為初唐四傑之一,可見文采風流到何種地步。

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的時候,駱賓王發揮了自己的作用,親自寫了一篇《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這玩意兒老厲害了,把武則天形容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老妖婆。

他們將這篇檄文分散發放到各地,這才吸引來了不少豪傑投奔。由此可見駱賓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用他做軍師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駱賓王和李白一樣,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高,可是在治國安邦上的水平卻沒有修煉到家。讓他寫篇文章來,能感動到你痛哭流涕,可是讓他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他卻寸步難行。

徐敬業認為駱賓王才氣過人,又有那麼大的名氣,自然想要藉助駱賓王的名氣來壯大聲威,於是就聘請他為軍師。在這一點上,徐敬業並沒有錯。

可是如果在戰場上,聽取了駱賓王的建議,那徐敬業可就犯了糊塗了。不過如果駱賓王非要提出建議,你不聽,豈不是駁斥了人家老頭子的面子?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理由三:徐敬業的大軍戰鬥力不是武則天的對手。

徐敬業剛起兵那會兒,還打了幾個勝仗,因此聚集了十多萬人馬。可是武則天大手筆,一出手就是三十萬大軍討伐徐敬業。從人數上徐敬業就不佔光了。

而且徐敬業身邊的這幫人,都是散兵遊勇,沒有幾個是真正有戰鬥力的。相反的是武則天那邊的三十萬大軍,可都是朝廷的正規軍。

如此懸殊的差距,徐敬業怎麼可能從中奪取勝利呢?李孝逸本來還不是徐敬業的對手,可是他在風向上沾了光,採用了火攻的辦法進攻徐敬業。

徐敬業戰敗以後,淹死的人馬不計其數,只好帶著家眷逃到潤州。結果徐敬業還是被抓獲斬殺,駱賓王也未能倖免。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理由四:徐敬業沒想著恢復李唐江山。

武則天廢了唐中宗,打算自己來做這個皇帝,這才引起了天下豪傑們的反對。徐敬業是趁著這個風向,在揚州起兵,自任揚州大都督。

因為徐敬業是打著恢復唐朝的旗幟,所以才有大量人員願意跟著徐敬業。畢竟從正統角度來看,武則天完全不佔理,反對者應該不在少數。

則天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將兵三十萬討之,追削敬業祖、父官爵,剖墳斫棺,複本姓徐氏。初,敬業兵集,圖其所向,薛璋曰:\“金陵王氣猶在,大江設險,可以自固。且取常、潤等州,以為霸基,然後治兵北渡。\”魏思溫曰:\“兵貴神速,但宜早渡淮而北,招合山東豪傑,乘其未集,直取東都,據關決戰,此上策也。\”敬業不從。——-《舊唐書》

就算是下賭注,大家也願意押李唐江山。再說武則天還是個女人,勝算就更不大了,為此大家對徐敬業很放心。

可是徐敬業的種種表現表明了,他根本就不想成為李唐江山的功臣,他為的是自己的江山社稷。正如蔡東藩先生所說,如果徐敬業直接帶著大軍殺向洛陽,就算失敗了,那他也不失為唐朝的功臣。

可是他一直盤桓在長三角一帶,絲毫沒有推翻武則天的軍事行動,這樣會讓很多支援他的人寒心,這就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徐敬業和駱賓王反武則天起兵有沒有獲勝的可能性?

總結:徐敬業不該自己做老大。

徐敬業曾經找來了一個長得像太子李賢的人,認定了李賢沒有死,並且拿他來做傀儡。其實呆子都看得出來徐敬業的心思。

找這麼一個沒有權力地位的人來做傀儡,將來徐敬業如果成功了,推翻這個人也就易如反掌了。其實當時李唐子孫有那麼多,為什麼偏偏要挑這麼個貨色呢?

所以說徐敬業自己充滿了自私自利的心思在裡面,剛起兵就這樣的話,這就好比還沒搶劫成功,就忙著分贓一樣,根本不可能成功。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