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恆星系統秘密?天文學家發現超緻密恆星“胚胎”

日前,天文學家使用麥克斯韋望遠鏡和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亞毫米波陣列,經過多年觀測研究,首次在獵戶座巨分子云中發現超緻密恆星“胚胎”及恆星“胚胎”的分裂,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學快報》。

揭開恆星系統秘密?天文學家發現超緻密恆星“胚胎”

△ G205。46-14。56M3無星雲核位於獵戶座巨分子云中

年輕新生恆星(如太陽)誕生於“分子云”中,也就是太空中冷氣體和塵埃聚集而成的雲氣。分子云中最稠密的可能形成恆星的區域,稱為“星前雲核”。有理論認為,“星前雲核”會凝聚出超緻密的結構,當密度達到一定程度以上,就會形成恆星的“胚胎”。

過去,天文學家試圖在星前雲核中尋找這種“恆星胚胎”,但多是徒勞無功。這也許是因為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所以很難找到。然而,瞭解“恆星胚胎”誕生的時間及演化的過程,對研究恆星形成十分重要。

自201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博士劉鐵領銜的ALMASOP團隊,對獵戶座23個星前雲核進行了超高解析度的觀測,系統探測了它們的內部結構。ALMASOP專案組首次在其中5個星前雲核中發現了超緻密的“恆星胚胎”,並發現其中的一個“恆星胚胎”G205。46-14。56M3正在分裂形成一對“雙胞胎”恆星。

專家介紹,這好像試著研究受精卵剛在母親子宮著床的那一刻,即形成恆星寶寶的最關鍵階段。

想知道恆星系統是如何形成,就必須在它們誕生之際找到這些孕育恆星的胚胎。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亞毫米波陣列發現的這些恆星胚胎蘊藏著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氣體,它們巨大的質量使天文學家認為它們將來會形成新的恆星。G205。46-14。56M3就像裡面有兩個蛋黃的雞蛋一樣,將來很可能形成雙星系統。

天文學家尚不清楚這些星前雲核中的超緻密結構是如何形成的,有可能是氣體運動、重力和磁場的複雜互動作用。目前,ALMASOP的觀測只探究了氣體和塵埃的分佈。未來對這些星前雲核內部氣體運動和磁場的觀測研究將進一步瞭解恆星形成的這一決定性過程。

責編 | 梁澤銘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