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太和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太和門是故宮第一大宮門,走進午門後第一眼就能看到。太和門是外朝正門,取名自太和殿(金鑾殿)。

北京故宮太和門

故宮是放大的四合院。午門、太和門以及東西兩側廊廡,合圍出太和門前約四萬平米廣庭,成為故宮中軸線第一進庭院。庭院中部偏南有內金水河自西向東約200米,既如玉帶,又似巨弓,河幫、河底均採用白石鋪砌而成。河上有五座石橋即內金水橋。

北京故宮太和門

民間通常誤認為金鑾殿(太和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其實,金鑾殿(太和殿)只是舉行國家重大典禮的地方,太和門才是明代皇帝的聽政之處。屆時,太和殿門廳內設寶座,皇帝親臨聽取大臣奏事,並作出有關決策。這種表示封建帝王勤於政務的重要方式叫“御門聽政”,在我國漢唐時期就已有先例,然真正形成慣例卻是從朱元璋開始。清康熙起,御門聽政改在內廷正門乾清門舉行。

北京故宮太和門

太和門坐落在單層漢白玉須彌座上,重簷歇山頂,簷角蹲獸7個。屋頂樣式和蹲獸數量規格等級僅次於午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太和門僅供皇帝出入,西側貞度門供武官進退,東側昭德門供文官進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太和門前一對銅獅象徵鎮守皇宮辟邪驅惡。東側雄獅右前爪下按繡球,寓意統一寰宇,西側雌獅左前爪逗弄幼崽,寓意子嗣昌盛。

北京故宮太和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從太和門向南回看午門

太和門門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早朝時在此設定皇帝寶座。

“御門聽政”於常規日凌晨舉行,故稱早朝。屆時午門擊鼓,文武大臣列隊從午門左右掖門進入,並按品級分列於太和門前兩側。當皇帝御門升寶座之時,鳴響鞭。行一跪三叩禮後,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摺,由皇帝作出相關決策。奏事畢,御史糾舉禮儀,鳴鞭,皇帝起駕回宮,百官退出。

北京故宮太和門

在明間與梢間的後簷金柱部位裝有三座大門,每座大門用的是雙扇宮門,硃紅油飾,安有行列整齊的銅質鎏金門釘。每扇門釘數為九行九列,共八十一個,為最高等級。

北京故宮太和門

北京故宮太和門

太和門背面(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