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這首唐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帶著滿腹的眷戀和遺憾

李白活了61歲,公元701年出生,公元762年病逝。他經歷了盛唐的繁華,也在人生的最後時光經歷了唐王朝的逐漸沒落。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唐朝露出衰亡苗頭的時候李白就去世了,他的詩歌記錄了盛唐最榮耀的時刻。

李白的這首唐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帶著滿腹的眷戀和遺憾

公元762年,李白生病了,而且一病不起,最終要了他的命。年過六旬的李白也知道自己不久於世,躺在病榻上寫下臨終之筆,也可以看做是他自己的墓誌銘。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這首唐詩的題目是《臨路歌》,雖然在很多的註釋當中認為“臨路”應該是“臨誤”,表達李白對於人生錯過的遺憾。但是這首詩既然寫於李白臨終之前,為何不能認為是李白麵臨黃泉路上所發出的感慨呢?

李白的這首唐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帶著滿腹的眷戀和遺憾

開篇就寫出的李白對自己當前情況所感覺到的不妙,“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在李白早年間很多的唐詩當中,都寫到了“大鵬”。大鵬的意象出自莊子,代表了李白內心的抱負。但是在臨終之前,他顯然感覺到力不從心。所以寫“大鵬”能夠“振八裔”,但是終究遭遇到了阻力,“中天摧兮力不濟”,再也飛不動了。但是李白對於自己還是非常自信的,雖然今天大鵬斷翅,但是他的這種精神依然可以激勵後世人勇往之前,此所謂“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寓意自己一生都在追求建功立業,“遊扶桑”寓意在皇帝身邊出工出力,可惜的是“掛左袂”,寓意自己的仕途受到重重的阻礙。

李白的這首唐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帶著滿腹的眷戀和遺憾

所以當這首詩歌寫到這裡,其中的悲愴也就不言而喻。“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後人得知了大鵬半空斷翅的訊息自然會言語紛紛,但是又會有多少人像當年孔子為大鵬哭泣,而憐惜自己的遭遇呢?這兩句顯然說的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缺乏知音,這也是造成他自己壯志未酬,懷才不遇的重要原因。

李白的這首唐詩,是他寫給自己的墓誌銘,帶著滿腹的眷戀和遺憾

所以李白的這首唐詩,是對自己的一生的總的概括。顯然他對於自己的人生是不滿意的。他依然對現實的世界懷有眷戀,但是也只能帶著遺憾就這樣與這個世界告別。雖然他知道自己的精神會影響後世,但是他也知道自己這一生都缺少知音,更是一種莫大的遺憾。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