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志在沙場卻為一斗米折腰,楊炯是怎麼拍武則天馬屁的?

如果給初唐四傑他們的悲慘排名的話,王勃只能排第四。

王勃之所以能成為四傑之首,除了文章才氣比其他人高一些,人稱其文“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之外,早逝也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客觀原因。

死亡,有時是文學藝術的最高境界,它讓王勃的才名永遠停在了高光時刻。

不要認為這是一句玩笑話,如果看了楊炯,你也會覺得王勃的死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初唐四傑:志在沙場卻為一斗米折腰,楊炯是怎麼拍武則天馬屁的?

01少年得志

《舊唐書·楊炯傳》:“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

這段話是最早記載初唐四傑的出處,當時人們就認為王勃第一,楊炯第二,盧照鄰和駱賓王次之。一見排名,還真就應了那句:長江後浪推前浪。

王勃和楊炯都出生於公元650年,這一年也是唐高宗李治登基改元永徽的年份。盧照鄰比他們倆大16歲左右,大致生於貞觀八年(634年),駱賓王則更年長,推測在貞觀初年。

楊炯在四傑中排第二,對此他不太高興,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排第一。雖然他說自己不該在盧照鄰前面,但也不甘心在王勃後面。

楊炯對自己的才學相當自信,畢竟當時的王勃已經非常有名氣了,甚至比得過盧照鄰,可見楊炯甘願次之盧照鄰,大概也是客套話。

所以,楊炯是個自負的人。

楊炯出身高貴,出自弘農楊氏,這是隋唐時期的皇親貴族,隋朝皇族、唐朝許多重臣以及後宮妃子都出自這個家族。

比如隋文帝和隋煬帝、李世民的楊妃,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李隆基的楊貴妃等等。

楊炯自幼聰明,父母又非常注重教育,和王勃一樣7、8歲就能寫文章了。楊炯10歲的時候應神童舉及第,獲得了到京城弘文館學習的機會。

弘文館,是所有書生最夢寐以求的地方,比之今天的清華北大更有吸引力。

這裡是書生入仕的階梯,在這裡不僅能飽覽群書,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人脈,親近高官和天子,搞不好就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前途大大地好。

初唐四傑:志在沙場卻為一斗米折腰,楊炯是怎麼拍武則天馬屁的?

02好友王勃

當然,年少的楊炯並不在意這些“歪門邪道”,他在弘文館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據說楊炯讀書十分刻苦,刻苦到因為長時間看書導致眼睛十分疲勞,估計還得了頸椎病,為此他特意發明了一個“看書架”,類似今天的躺椅,不用低頭躺著就能看。

放在現在,誰家孩子要是躺著看書,父母不得一巴掌扇過去罵他不認真看書,但發生在神童身上,大家就會認為楊炯真有才!

楊炯這一讀就讀了10年,10年間除了結識了王勃,沒記錄他發生了什麼大事。

按照史書上講,王勃和楊炯的關係極好,王勃經常誇楊炯“日下無雙,風流第一”,還認為他們倆是“神交”。

當時王勃正在沛王府當伴讀,比默默無聞的楊炯前途好太多,王勃能對楊炯如此誇讚,也能說明楊炯確實儀表不凡,很有見識。

剛剛我們也說了,他曾對四傑排名心有不甘,就算是最好的朋友排在他前面,他還是不依不饒,說話直來直去。

好在王勃對此毫不在意,也許兩人真是神交之友,無可避諱。但楊炯的朋友是極少的,只有像王勃這樣純粹的人,他才願意來往。

楊炯如此處事作風,除了王勃,誰還把他當盤菜呢?

初唐四傑:志在沙場卻為一斗米折腰,楊炯是怎麼拍武則天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