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

受《三國演義》影響較深的朋友,通常總會覺得劉備為人太過謙讓。比如,陶謙讓劉備當徐州刺史,劉備是一再推脫;劉表臨死前讓劉備當荊州刺史,劉備還是一再推脫。

實際上,只要我們拿生活經驗套一下就會明白,許多時候別人只是和你客氣罷了;如果你面對別人的客氣,真敢一點也不客氣,通常只能是自討沒趣。

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歷史上有一個經典故事:在滕王閣的落成典禮上,閻都督作為主要負責人,希望由自己的女婿來寫滕王閣的序文。但閻都督的女婿實在不是什麼大才子,這種做法實在難以服眾。所以,閻都督就假意邀請在場的文壇高手們出來寫一篇序。

這種可能傳名於後世的機會,通常都會經過私下運作。換而言之,誰去寫序言,早已內定了,所以在場的文壇高手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既然事前沒有人通知你,現在主持這件事的官員居然讓你來寫,拿肯定只是和你客氣一番罷了。如果你敢順杆爬,肯定只會自討沒趣。所以,當大家受到閻都督的邀請時,都謙虛地表示不敢當。

但是,當閻都督讓到王勃時,王勃可是一點也不客氣,上去就接過了筆。看到王勃這麼一副愣頭青的樣子,閻都督當時氣得差點吐出血來。閻都督當時就說,我進後堂換身衣服,一會兒再出來。就是希望自己不在場,能有人幫忙收拾一下王勃,讓你不知天高地厚!

但是,等王勃一提筆,那是越寫越精彩,外面掌聲雷動。而閻都督也覺得,自己女婿的文采與人家相比,實在不是一個檔次。所以,終於出來表示自己剛才有點失禮了。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王勃寫出來的文字,不能讓在場的文壇高手們掌聲雷動,王勃當時肯定會非常難堪的。因為,一大群文壇高手在場,誰都懂得謙讓。就你王勃一副當仁不讓的樣子,你是不是覺得你比大家都強?

給滕王閣作序的權利,有幾個人願意把頭撇在褲腰帶上爭呢?有幾個人恨不得殺死自己的競爭者呢?估計一個也沒有,因為這不過就是幾個文人的遊戲罷了。但就算如此,王勃這種愣頭青的表現,也差點被弄得下不了臺。

而劉備和陶謙、劉表等人爭奪的是什麼權力呢?那是一個州的何去何從。圍繞這種權力相爭,通常都要流血千里伏屍百萬。為此願意把頭撇在褲腰帶上相爭的人,數也數不過來。曹操和張邈那種鐵哥們,為了一個兗州拼得你死我活;袁尚和袁譚那中親兄弟,為了老爸袁紹的遺產拼得兩敗俱傷。在此過程中,死上幾人或幾千人,那都是小兒科;因為在此過程中,通常都是動則死上幾萬或十幾萬人。

在這種權利鬥爭中,如果有人跟你客氣一句,你就敢順杆往上爬,那你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因為類似的故事,在歷史書上記載得太多了。

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

就算陶謙願意讓劉備當徐州刺史,徐州的實力派都願意嗎?陳登、糜竺和臧霸之類的人,怎麼看也不像是省油的燈啊。劉備如果不能確定這幾位大爺的態度,只因為陶謙一句話,就玩命地朝那個位置上爬。這幾位大爺如果一個不高興,要跟劉備血濺五步,劉備該找誰說理去呢?荊州也是同理。

再說了,陶謙和劉表說這番話時,誰知道有幾分真心呢?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表示謙讓是最正確的做法。

如果對方是真心相讓,在劉備表示謙讓後,對方還會繼續相讓的。如果劉備一謙讓,對方就不再相讓。這本身就證明,對方只是跟劉備客氣一下。如果劉備真把這種客氣話當真,那隻能證明劉備這些年都白混了。

而陶謙和劉表這類的人,之所以敢拿著一個州和劉備謙讓,是因為以他們的生活經驗可以判斷出:劉備絕不是一個白混的人,他非常有城府,也非常懂進退。所以,他們和劉備謙讓一下,就會獲得世人的讚揚。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投靠劉備時,劉備也曾拿出刺史大印和呂布謙讓。而呂布那種見杆就敢爬的主兒,自然一點也不想客氣。可他剛準備伸手,一看關羽、張飛那副火冒三丈的樣子,當場就懂事了。

事實上,劉表對劉備謙讓荊州時,劉表的部屬恐怕也跟當時的關羽、張飛一樣的表現。劉備如果不識相,恐怕火併會直接上演。

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

但陶謙和劉表不同,陶謙臨死前讓劉備入主徐州,應該是出於真心的。

因為當時天下還處於海選階段,陶謙死了,他的後代絕沒有機會繼承陶謙的位置。不要說陶謙了,就是曹操和袁紹此時死了,也未必輪得到他們的後代繼承他們的位置。

天下還處於海選階段,就意味著各地的權力都沒有集中起來。各方力量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父死子繼不過是美夢一場罷了。

從理論上,當時的刺史或州牧也只是政府高階官員。他的下屬,名義上與他只是上下級同事關係。可如果刺史或州牧變成了王和皇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這種背景下,他的下屬就是他的臣子。身為臣子,如果還視忠誠如無物,那就是天大的罪過。

陶謙是刺史。刺史死了,應該由誰來接班呢?好像沒有一個人敢公開說,應該由刺史的兒子來繼承。

劉備是皇帝。皇帝死了,應該由誰來接班呢?好像沒有一個人敢公開說,應該由德高旺重的丞相來繼承。

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

從相關的歷史去看,陶謙顯然沒有一個威望過人的後代。既然如此,陶謙死後,繼承他位置的肯定是異姓之人。在這種背景下,陶謙還指定(推薦)劉備繼承他的權力,應該是發自真心的。

而且,陶謙肯定也會積極幫助劉備繼承他的權力。如果陶謙臨死前推薦劉備當徐州刺史,而劉備卻被徐州的某個實力派火併了,那個火併上臺的實力派會怎麼對待陶謙的後代呢?如果陶謙殫精竭慮還沒有辦法讓自己制定的繼承人接班,那陶謙這番作為到底是圖啥呢?

所以,陶謙讓劉備接管徐州時,肯定對徐州實力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分析之後還想讓劉備繼承自己的位置,就說明陶謙不但真心讓劉備接管徐州,更認為劉備有這種機會。

當然了,準備工作做得再好,遇到突發情況該抓瞎還是得抓瞎。徐州實力派實在是太雜太多太強了。如果這些實力派都不希望劉備入主徐州,劉備不管多強,都是很難接管徐州的。

為了摸清徐州實力派的底牌,劉備進入徐州後立刻和光同塵。總而言之,我劉備哪有資格接管徐州呢?希望大家另請高明。袁術就不錯,我們應該讓袁術來當徐州刺史。

面對劉備的這種謙讓,糜竺和陳登就站出來代表徐州各大實力派說話,勸說劉備一定要接受這個徐州刺史。而且,青州的孔融也出來力勸劉備,接受陶謙的這份盛情。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自然可以順利上位。

面對重利而不昏頭,劉備能夠成為昭烈皇帝,不是沒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