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總工會開啟異地維權新模式

南寧市總工會開啟異地維權新模式

中秋節前夕,南寧市總工會透過電話錄音、影片取證等方式,成功幫助遠居四川省平昌縣邊遠山區的農民工黃青平獲得16萬元工傷補償金。

今年8月16日,南寧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到來自四川省平昌縣農民工黃青平的求助電話。2020年4月18日,在南寧市某專案工地工作的黃青平,因接模板時不慎致左肩受傷,住院治療花費15000多元,而用人單位江蘇南通某建築勞務公司支付了3000元工資後就再支付任何費用。回四川老家治療期間,黃青平多次與用人單位聯絡並多方求助,雖已認定為工傷,但用人單位一直推諉不願給予補償。歷時一年多,事情仍未得到解決。

接到黃青平的求助電話後,南寧市總工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受理了該案。經調查瞭解,該案涉及用人單位及多重承包,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用人單位遠在江蘇,只有一個管理人員在南寧負責日常工作,而黃青平則在老家療傷且情緒極不穩定,案件處理難度較大。調解中心工作人員一方面安撫黃青平,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另一方面,及時啟動法律援助代理,透過電話、微信交流和現場約談等方式,向用人單位宣傳勞動政策法規及工傷保險相關規定,並多次溝通協調,提出法律意見和建議。

同時,採取代理協商、主持調解和專家建議等多元化解矛盾機制,傾力幫助黃青平維權。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工作人員耐心釋法說理、釋疑解惑,依據事實和法律對雙方進行疏導,使原來互不相讓的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用人單位一次性向黃青平支付工傷補償金16萬元。

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後,另一個難題又擺在調解中心工作人員面前。由於黃青平傷痛病發、行動不便,加之經濟困難,無法到南寧調解現場,導致按常規當事人雙方需到場參加調解,並在調解筆錄上簽名的程式無法進行,調解員也將無法制作調解書。

怎麼辦?調解中心經過多方考量,決定採取電話錄音和影片簽名的方式進行。首先記錄由調解員主持調解中心現場一方與四川平昌黃青平一方遠端電話調解的過程,隨後把整理好的調解筆錄透過電子郵件傳送給黃青平,黃青平以影片方式錄下調解筆錄簽名的過程連同筆錄傳送(郵寄)回撥解中心。

至此,這起雙方當事人遠隔1200多公里的農民工維權調解案件在調解中心工作人員主持下圓滿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