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本是平凡一民女,生不逢時命坎坷。

可恨蒼天不眷戀,六月飛雪旱三年。

提到“竇娥”幾乎無一不知無人不曉,乃元代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人物,現代人習慣稱其為《竇娥冤》。

有些人被冤枉後,經常把“比竇娥還冤”掛在口頭,只要受到委屈,竇娥都會是出場次數做多的人。

實際上,很少有人知道竇娥究竟受了什麼樣的冤屈,與竇娥相比,我們時常抱怨的委屈不值一提。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01曲聖關漢卿

竇娥的故事深入人心,世人心疼這位歷史人物有如此遭遇,其實歷史上並沒有竇娥這個人,她只是關漢卿所著雜劇中的主人公。

要問有沒有歷史原型,可能就是那些受到封建社會壓迫的婦女,不單指一個人,而是所有人。

關漢卿乃“曲聖”,元曲四大家之一,也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出生於金朝末年,祖輩靠行醫為生,因此關漢卿出生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自然也接受了教育。

後來蒙古滅了金朝,建立起元朝,全國統一後關漢卿被編入“醫戶”,按理說長大後的他也會從醫,但在元朝統治下,有一技之長的人生活並不好過。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02竇娥發下三樁誓言

關漢卿決定搞兼職謀生,他開始當編劇編排演出活動,由於太能編,編出的雜劇大受歡迎,上座率非常高。

《竇娥冤》就是關漢卿眾多作品中的一個,流傳最為廣泛,竇娥被官府冤殺前,發下“三年大旱”的毒誓,為什麼要拉老百姓墊背?關漢卿想要表達什麼?

其實竇娥一共發下三樁誓言,血灑白練”、“六月飛霜”、“亢旱三年”。

其一: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

其二: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

其三: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竇娥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女人,勤勞樸實,卻一而再再而三被人欺負,命運悲慘,聞者傷心聽者流淚,這三樁誓言無一不體現一個“冤”字!

在最後的誓言中,竇娥希望“楚州亢旱三年”,古代大多數人都靠種地為生,在那個傳統的農耕社會,氣候因素對老百姓來說至關重要。

天氣晴朗偶爾下雨,來年會有個好收成,夠一家人整年的口糧,但如果連年大旱,農民就沒有收成,有勞動力的人還能去地主家打工,而沒有勞動力的人只能吃雜草樹皮,或者活活餓死。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03發毒誓的原因

明明是官府冤殺竇娥,為何她要發下毒誓懲罰無辜的百姓?其實這裡涉及到了古代的一種觀念,官員之所以被稱為“父母官”,就是能夠代表百姓。

竇娥痛恨張驢兒,因為他禍害了竇娥,但竇娥更加痛恨楚州知府,因為他禍害了整個楚州的百姓。

竇娥發下毒誓表面上是讓百姓受災,換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對官員的懲罰,因為此地由皇帝委派給官員治理,出現任何問題,皇帝都會處置官員。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她只能依靠這種邏輯來制衡官員,同時也是在制衡君王。

連年發生大旱並不是一件小事,竇娥這樣做才能引起上級官員以及皇帝的注意,朝廷才有可能派人來到楚州調查旱情,自己或許可以洗刷清白。

竇娥死後誓言果然應驗,三伏天突然下起鵝毛大雪,接下來的幾年楚州經歷了大旱,三年後其父做官到此,終於為竇娥平反冤案。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無辜百姓墊背?

小結

關漢卿將竇娥塑造成一個平民婦女的形象,卻不甘屈辱,勇於反抗惡勢力,沒有人為她昭雪,她為自己昭雪!

竇娥的故事雖然給人一種窒息感和壓迫感,但卻充分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平民百姓和婦女的不幸。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