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縱觀我國古代的皇帝,有個很有意思的規律: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大多不怎麼仁慈,甚至對自己的親人都心狠手辣(漢武、唐宗)。

因此,在一些朋友看來,這些帝王並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不能被稱為好皇帝。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被公認為“好人”,而且像尋常百姓一樣照顧親人的皇帝?

有,但這種型別的帝王,往往不是什麼合格的政治家,甚至還會造成生靈塗炭、國破家亡的災難級後果。比如被後世當成負面典型的南朝梁武帝蕭衍。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放眼整個中國封建史,各色皇帝共計近500人之多,但像蕭衍這麼特點鮮明、人生離奇的,很難找到第二個:

他在位47年,既是南梁的建立者,也是實際上的毀滅者,“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史上罕見;

他篤信佛法,身居掌握生殺予奪大權、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的高位,卻數十年不近女色、不吃葷腥,活了80多歲,但最終竟被活活餓死;

他一度將南朝的文化、經濟推向了極盛,但在晚年卻一手毀掉了這一切,曾經無比富庶的三吳地區“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山”,數以萬計的書籍被焚燬;

他為人慈愛,對待子侄尤其寬容,但最終卻被這些親人坑死。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如此一生矛盾的蕭衍,卻曾有個積極的開端。

南朝的更迭,其實就是一個每隔幾十年發作一次的“以下犯上病”:

劉裕身為東晉將領,於公元420年取司馬氏而代之;

但劉宋也沒持續多久,後期不間斷的皇室內耗,給了大將蕭道成機會,公元479年,南朝齊建立,蘭陵蕭氏成了新的皇族;

不過,僅僅在23年後,南朝齊就慘遭顛覆,但取代它的不是別人,正是出自同一個家族的蕭衍。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族弟,也就是說,蕭衍是蕭道成的堂侄。

當初南朝齊建立時,蕭衍只有15歲,可謂趕上了好時候。作為皇室宗族,他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加上他本人也極為好學,史稱“少而篤學,洞達儒玄”,即儒、道極為精通;20歲時,就躋身當時大名鼎鼎的“西邸八友”之列,名副其實的頂流名士。

這種出身、學識,註定了蕭衍的仕途非同一般。20多歲時,他幫助西昌侯蕭鸞輔政,積極出謀劃策,設計除掉了隨王蕭子隆,因功擔任寧朔將軍、鎮守壽春;30歲時,官封中書侍郎、太子庶子,進入權力核心;蕭鸞稱帝后,蕭衍被封建陽縣男,地位日益顯赫。

隨後的蕭衍多次帶兵與強盛的北魏交手,獲得過勝利,也吞下過失利的苦果。幾年後,他被蕭鸞任命為雍州刺史,從此成為了手握一方軍政大權的大員,有了自己的穩固根據地。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接下來,南朝齊也陷入了前朝那樣的混亂。蕭鸞在位僅五年就病逝,其子蕭寶卷為人暴虐、誅戮重臣,導致人心渙散。蕭衍認為這是千載良機,他暗中在襄陽大造兵器戰船,招兵買馬、錘鍊精兵。

蕭寶融在江陵即位、自立門戶後,重用蕭衍、允許他“便宜從事”對付蕭寶卷。蕭衍麾師東進,首先奪取了“居上流之重,資實甲兵居朝廷之半”的重鎮荊州,隨後摧枯拉朽殺向建康城,導致朝廷發生內亂、蕭寶卷被弒殺。

接下來,蕭衍毫無意外地成了新的權臣,他沿著前代歷任篡國者的腳步,紮實有步驟地“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獲賜九錫之禮。下一年(公元502年),逼迫蕭寶融“禪讓”,取代南齊建立了南梁,是為梁武帝。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從前期的一系列舉動來看,蕭衍頗有雄才大略帝王之風。在他的統治下,南朝一掃頹勢,各個方面呈現出欣欣向榮之相:

政治上,他廢除前朝苛政,勤於政務,任人唯賢、選用良吏,先後重用了範雲、周舍、徐勉等傑出人才,同時打擊貪官、暴官,擴大對寒門庶族人才的選用。此外,他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甚至鼓勵老百姓上書提意見;同時還有設立學校、制定律令等重大舉措,都為鞏固政治、恢復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濟上,他廣闢良田、推行土斷法、招撫流民,同時勸課農桑、減輕賦稅,一度下令禁止豪家佔取公田,促進了南朝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文化上,蕭衍本人勤奮治學,文史哲、各類才藝無不精通,史書中稱他“六藝備閒,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佔決、草隸、尺牘、騎射,莫不稱妙”。在他的影響下,幾乎個個蕭氏子弟都具備極高文學造詣,整個士大夫階層的也隨之被帶動發展,縱觀整個南朝,南梁的文化事業是毫無疑問的巔峰期。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然而,看似完美的蕭衍,卻帶有明顯的缺點,而對一位皇帝來說,這些缺點是致命的。

其一,後期的他任人唯親,對於皇族子侄尤其縱容。

侯景背叛東魏投降南梁時,蕭衍把接應的重任交給了毫無才能的侄子蕭淵明,導致十萬大軍被東魏名將慕容紹宗不費吹灰之力殲滅;

兒子蕭綜、蕭綸等人光明正大地反叛、謀逆,蕭衍一律不予追究;侄子蕭正德曾經叛逃北魏,同樣毫不在意,甚至還封他為王。

第二,晚年過於沉迷佛教,極大消耗國家實力。蕭衍對自我要求極為嚴格,比如他克儉於身、不喝酒、不聽音樂、衣著樸素、不近女色,連佛教徒不吃葷腥這一習慣據說也是由他推動發展而來;此外,他幾次入寺做和尚,以便精心研究佛教理論。

但我們不要據此認為蕭衍是個推崇節儉的帝王。他雖然個人生活簡樸,但其這一愛好卻給國家帶來了浩大的財政壓力:他曾先後四次出家,為了把其贖回,朝廷每次都耗費上億巨資;由於他的模範作用,大量南朝人口投身佛門,這些人不事生產、無需納稅、佔用土地,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負擔。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其三,他無識人之明,被引狼入室。

蕭衍即位後,曾多次大舉北伐,但他軍事才能有限、且用人不當,導致屢戰屢敗、元氣大傷。既然自身能力不夠,他動起了藉助“外援”的心思。

公元547年,東魏的頭號大將侯景起兵反叛,同時向西魏、南梁遞交降書。出於對侯景為人的瞭解,西魏宇文泰不見兔子不撒鷹、全程高度戒備;而蕭衍卻截然相反,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敞開胸懷欣然接納。

不得不說,蕭衍的初衷是好的,像所有中原帝王一樣,他胸懷統一華夏之夢;而招降侯景、以敵制敵,無疑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然而,他忽略了三大隱患:

由於他多年的放縱、賞罰不明,眾多德不配位的蕭氏子侄掌握了地方軍政大權,梁朝的中央政權實際上已外重內輕;

由於他常年崇信佛法、醉心學術,對於國家的治理極為疏忽,南梁朝廷的腐敗情況日益嚴重,權貴欺壓百姓、土地兼併等現象愈演愈烈,階級矛盾日益凸顯;

侯景在北朝呼風喚雨、久經沙場,相對於當時南朝的廟堂高官,他的心機、權術、軍事能力無可匹敵,蕭衍本人也沒有駕馭他的能力。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在以上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蕭衍迎來了侯景之亂。

由於和東魏高氏徹底撕破臉,侯景一度嘗試死心塌地為南梁效力;然而,隨後的蕭衍卻反覆猶豫,為了救回被俘的侄子蕭淵明,他考慮與東魏重歸舊好,甚至不惜以交回侯景為籌碼。畢竟在他看來,侯景只帶著區區幾百人投靠自己,攪不起什麼風浪。

然而,他卻低估了侯景、高估了自己。

侯景充分利用了梁朝的各種矛盾,在壽陽透過廢除苛捐雜稅,輕鬆組織起數千死心塌地忠於自己的大軍;

但想要憑藉這點軍力殺向江南、攻進建康城,顯然是不現實的。然而,侯景成功買通了蕭衍的侄子蕭正德作為內應,而後者卻正好被蕭衍任命為平北將軍、都督京師諸軍事,專門負責對付叛亂的侯景。。。。。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接下來的戰局發展就很戲劇了:

老練的侯景兵貴神速、直奔都城;

而負責保衛京師的蕭正德,卻是叛軍的盟友,讓侯景輕鬆殺到建康城;

侯景集中兵力攻佔了外圍,隨後全力進攻建康臺城(內城),隨後利用階級矛盾,成功煽動十萬被壓迫的窮苦人加入自己的隊伍;

城內糧草斷絕、瘟疫橫行,導致屍橫遍野,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能夠作戰的只有兩三千人;

面對這種生死存亡危機,掌握重兵的蕭氏子侄已經在外圍把侯景包圍,但卻互相觀望、遷延不救,坐視建康被徹底攻破,梁武帝蕭衍被侯景活活餓死。

更諷刺的是,在遭此大難後,蕭氏卻仍致力於互相攻伐,本就被戰火破壞的南梁雪上加霜。後來,雖然侯景被陳霸先、王僧辯等人消滅,但蕭氏氣數已盡,沒多久就被陳朝取代。

一個吃齋唸佛的皇帝,為啥把王朝帶入了地獄?好人不等於好皇帝

梁武帝蕭衍作為南梁的開國者,一度呈現出英明之主的氣象。然而,他受制於寬仁的性格、缺乏馭人之術,把自己的子侄都養成了“熊孩子”,最終反噬了自己;

他精通學術、多才多藝,但在南北對峙、攻伐不斷的亂世,這些技能對於治國卻無半點好處,甚至還成了負累。

這些因素作用下,導致在位近50年的蕭衍,在政治上毫無大的建樹,甚至還在晚年養成了摧毀南梁的駭人兵禍,一個王朝的開創者、卻也是實際葬送者,這種教訓、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