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麴:讓食物更美味

酒麴:發黴的穀物

酒麴實際上是在蒸煮過的穀物上長出用來釀酒的黴菌(絲狀菌類),也稱“麴菌”或“麴黴”。按照發黴穀物的種類,酒麴可分為米曲、麥曲、豆曲等。

“溶解”穀物的酶寶庫

酒麴中含有數量眾多的可降解穀物的各種酶(一種蛋白質),這些酶把穀物中的澱粉降解為糖,把蛋白質降解為可以提味的穀氨酸等氨基酸,把類脂降解為脂肪酸或甘油。麴黴從菌絲(絲狀細胞)頂端生成酶。由於是自我繁殖,所以麴黴產生酶,分解穀物,並以所產生的成分為營養源。

酒麴:讓食物更美味

酒麴:穀物上長出的“麴黴”

酒麴是“好吃”的關鍵成分

麴黴酶降解生成的各種成分也是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營養源。酵母吞食麴黴酶降解生成的糖,並用體內的酶把其轉化為酒精,同時產生香味。釀造用酵母不能直接分解澱粉。此外,乳酸菌也吞食糖,產生乳酸(一種有機酸)。有機酸的輕微酸性起著調控發酵食品味道的功效。

麴黴研究專家這樣評價麴黴的功效:“酵母和乳酸菌發酵形成酒精、味道及香味,需要一個工作‘舞臺’,麴黴的任務就是要搭建起這個舞臺。”實際上,麴黴不僅產生鮮味(氨基酸)、甜味(糖),還透過協助其他微生物工作來增強酒類及發酵食品的味道,不愧是“美味的關鍵”。

然而,產生酶並搭建了“舞臺”的麴黴最後卻要成為犧牲品——它們會被下料時加入的鹽及酵母產生的酒精殺死。

歷經千年錘鍊的麴黴

麴黴分為不同的種類,顏色和特性也各不相同。在日本,釀造所用的麴黴大多為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

),其分解澱粉的能力非常強。此外,還有用來釀造醬油的醬油麴黴(

Aspergillus sojae

),以及用來釀造日本沖繩特有的“泡盛”燒酒、能產生更多檸檬酸的黑麴黴(

Aspergillus awamori

)等。使用黑麴黴釀酒時,由於檸檬酸的作用,即使在溫暖的氣候環境中,雜菌也很難繁殖。

蒸餾後,含有酸味檸檬酸的酒糟可製作莫柔米(moromi)醋。2005年,研究人員破譯了米麴菌的基因組(全部遺傳資訊),發現它所包含的基因數多達1。2萬個。與相近的麴黴菌相比,其基因數量要多30%。研究人員介紹說,“人類在一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麴黴。制曲時,需要在相對乾燥、嚴格的生長條件下進行繁殖。

因此,麴黴的基因數量之龐大是為了適應生長環境而不斷進行‘修煉’的結果。從野生時代開始,它就沒有丟失過基因,從而繁衍到了今天”。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對麴黴的研究中還發現了眾多不為人知的酶基因。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麴黴裡依然沉睡著可能有益於產業的有用的酶”。

酒麴:讓食物更美味

製作發酵食品時,酒麴所發揮的作用

麴黴產生的酶分解原料,產生氨基酸和糖,搭建了乳酸菌和酵母的工作舞臺。

酒麴:東方特有的文化

酒麴文化是東亞特有的文化。例如,我國的紹興酒和黃酒、韓國米酒“Maccoli”都是用酒麴釀造的。在西方國家,人們不用微生物來分解穀物,而是用讓大麥種子發芽的“麥芽”釀酒。麥芽產生酶,並分解澱粉。啤酒就是由麥芽發酵釀造而成的。除了穀物,酒麴還能軟化肉類和魚類,產生美味之源——氨基酸。此外,酒麴產生的糖分柔和甘醇,鮮美無比。酒麴釀造的甜酒有助於消化,常常被推薦為健康營養補充飲料。當我們每天坐在餐桌旁享用著酒麴製作的各種美味時,是不是也該想想歷經千辛萬苦培育而成的麴黴呢。

封面圖:源自網路。

新媒體編輯/小帆帆

酒麴:讓食物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