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說你挑食?很可能是他邏輯太差

作者:葉克飛

在朋友中,我是出了名的口味開放者。雖然算不上美食家,但喜歡吃,而且走到哪兒吃到哪兒。

我對食材不挑剔,尋常食材不在話下,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食材,我也毫不害怕。

比如各種蟲子,只要當地人能吃,我就能吃,其中禾蟲還被我推崇為人間至味。我對口味也不挑剔,在廣東追求原汁原味,去四川享受麻,去湖南感受辣,在廣西吃酸,都是坐下就吃。

當然,我也有自己的喜好,比如粵菜和潮菜的清淡,在我眼裡就是最好的烹飪方法。簡單點說,就是我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啥也不拒絕,但也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標準立足於個人偏好。

說起口味不開放,一般有三個形容詞。

最極端的當屬“

媽媽胃

”,就是言必稱“媽媽的味道”。我還真見過這樣的人,永遠覺得媽媽做菜最好吃,走到哪兒都說不如自己的媽。

其次是“

家鄉胃

”,總是在懷念家鄉的味道,其他地方的菜式都吃不慣。

再就是“

中國胃

”,一出國旅行,就嫌吃不慣。

這三種胃,我一樣都沒有。出國旅行也是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絕不會像有些人那樣揹著電飯煲、扛著泡麵去旅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風味,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也有各自特色。以法國為例,充斥遊客的巴黎其實質量最為參差,不同省份各擅勝場,像阿爾薩斯與洛林地區雖然挨在一起,但風格和食材就大不一樣。如果不願意體驗,就會錯過許多精彩。

按理說,像我這麼口味開放的人,怎麼也跟“挑食”扯不上關係吧?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從小我就是爸爸媽媽口中的“挑食的孩子”,哪怕到了今天,偶爾也會有人說我挑食。

別人說你挑食?很可能是他邏輯太差

曾經有一個朋友說我挑食,理由是

“你看不上沒有公筷的麻辣火鍋,太狹隘也太無趣了,吃火鍋就是圖這樣的熱鬧”

,其實我並不拒絕麻辣火鍋,只是我相對更喜歡南粵的清湯火鍋,而且我提倡使用公筷。

這位朋友還認為,只有辣椒是食物的真諦,因為辣椒傳入中國才幾百年,所以真不知道那之前的中國人還有沒有快樂可言。

你評評理,到底是我挑食還是這位朋友挑食,是我狹隘還是這位朋友狹隘?

事實證明,如果別人說你挑食,你很可能只是遭遇了一個邏輯車禍現場,被毫無邏輯的人砸了一記。

爸爸媽媽說我挑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不喜歡蔥,更討厭蒜,也不喜歡韭菜。另外,雖然我小時候在青島長大,但不喜歡北方面食,比如饅頭和小米粥之類。當然,對於一般的麵食,我只是不喜歡,並不是不能吃,但只要有得選擇,我不會選它們。唯一無法入口的是麵疙瘩湯,這玩意兒我一口都吃不下去。

但這就算挑食嗎?很顯然,“挑食”這個詞被曲解了。

簡單點說,所謂挑食,就是一百樣東西里,你有九十多樣不吃,只吃剩下那幾樣。比如前面提到那個無辣不歡的朋友,比我更像挑食者。至於我這種,一百樣東西里有兩三樣不吃的,算是什麼挑食呢?

從普遍性來說,如果一樣東西很多人不吃,你也不吃,那肯定算不上挑食。比如蔥蒜,點過外賣的人都知道,外賣平臺都有相關選項,問你是不是不吃蔥蒜,可以標明。在酒樓點菜,跟服務員說免蔥免蒜也是很常見的操作。這純粹屬於

個人喜好

,與偏食無關。

我對蒜和韭菜的牴觸,一方面是因為確實討厭那種味道,尤其是吃完後萬一打嗝,自己都反胃想吐,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社交禮儀,雖然我不愛應酬,但總有出門的時候。

退一步說,即使一樣東西,世界上其他人都吃(這種情況並不可能存在),就你一個人不吃,也不能說明你挑食,因為那是你的

個人權利

口味喜好

而已。

問題就出在這裡,在現實中,除了少數真正的偏食者之外,大多數人遭遇

偏食指控

,僅僅是因為對方認為“

我喜歡吃的東西,你居然不喜歡,那你不是挑食是什麼?

也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那種明明自己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卻整天說別人挑食的情況。如果一個人一日三餐只吃肉餅飯,然後說“你

居然不吃肉餅飯,你怎麼這麼挑食

”,你覺得他是挑食的毛病嚴重一點,還是邏輯的毛病更嚴重?

不要因為別人不喜歡吃某樣你能接受的食物而認為別人挑食,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不將自己的喜好變成評判標準甚至霸權,是一個現代文明人應有的自覺。

別人說你挑食?很可能是他邏輯太差

即使一個人什麼都吃,也未必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因為一個正常人,他必然會有飲食的喜好,總有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這也是人生趣味的源泉之一,因為有比較,才會有“哇,今天吃到了好東西”的幸福感。如果一個人什麼都吃,喜歡不喜歡的都往嘴裡塞,那還有什麼人生樂趣可言?

更重要的是,你對食物有喜好、有挑剔,其實意味著你有

選擇權

,意味著你起碼處於一個並不匱乏且相對自由的社會。中國很多老人為什麼對食物從不挑剔,因為在他們年少時,曾經有過刻骨銘心的飢餓記憶,不管眼前是什麼,不吃下去就會餓死。這樣的經歷很悲痛,但一點也不光榮。同樣道理,一個“沒餓過”的人也沒有原罪,這原本是一個現代人的基本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