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有一處被老百姓稱為“皇墳”的大型墓葬,它便是統治播州725年的楊氏土司家族第13代孫楊粲夫婦的合葬墓。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規模宏大,雕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被考古界譽為“西南古代石刻藝術寶庫”。楊粲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屬於養在深閨人未識,即便在過去對於當地許多老百姓來說並不知道楊粲墓,但提到“皇墳”卻幾乎無人不知。在遵義當地老百姓眼中,楊粲墓因為墓地規模宏大,石刻精美,因此得名。楊粲墓所在的地方,也因此得名皇墳嘴。

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對於許多朋友來說,可能對這座早在1982年便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南宋墓葬還是第一次聽說。但如果你知道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只有62處,其中被列入的古代墓葬更是僅有7處,楊粲墓便憑藉實力名列其中。當時與楊粲墓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代墓葬可以說都是大名鼎鼎,有司馬遷墓、宋陵、李時珍墓、鄭成功墓、清昭陵以及成吉思汗陵。可見楊粲墓完全是靠實力入榜。

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作為墓主人的楊粲,是播州楊氏土司楊端的第13代孫,字文卿,小字伯強,宋寧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襲播州安撫使,執掌播州40餘年,開創了史書中頗有讚譽的“播州盛世”。楊粲墓由貴州省博物館在1953年田野考古調查時發現,1957年進行發掘,一經發現1958年便被列為了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令人可惜的是,楊粲墓不但早年便已經被盜,在明朝末年平叛楊氏第29代孫楊應龍的平播戰爭時,該墓便已經遭到破壞。棺木、屍骨、隨葬品、神道、家廟、城堡等均被破壞,唯有楊粲墓精美的石刻得以留存。

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整座楊粲墓墓室佔地64平米,由496塊100公斤至3000公斤不等的白砂石料構建而成。楊粲墓為石砌雙室建築,左右墓室結構大致相同,分為墓門、前室和後室,左右墓室後室有過道相通。整座楊粲墓共有石刻190幅,內容有人物、動物、花卉、仿木結構等。其中28尊人物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五代、北宋以來的高度寫實主義傳統,與四川的大足石刻有著相似的雕刻手法。

養在深閨的遵義皇墳 石刻最為豐富的南宋墓葬 憑實力躋身重點文物

即便在早年被盜被破壞的情況下,楊粲墓依然出土了不少珍貴文物,彩繪陶瓶、仙人白鶴有柄銅鏡均為宋代風格的典型器物。其中楊粲墓出土的銅鼓,更是作為了中國南方八大銅鼓型別中“遵義鼓”的標準器。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