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已經成了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不斷髮生“化學反應”,從舞美設計到文物保護,從網際網路線上直播到博物館數字化展陳,文化領域各行各業紛紛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力愈加強勁。

頂層設計促使融合

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立足我國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實際和要求,《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規劃》提出建設文化科技創新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以應用為驅動,以文化科技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以協同創新、研發攻關、成果轉化、區域統籌、人才培養等為主要構成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

科技融入文創

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2019年6月22日至10月8日, 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數字媒體藝術特展“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該展覽擁有比利時Exhibition Hub SPRL授權超過200幅西方後印象派藝術天才梵高畫作的全息影片影像作品,利用360度全息全景超高畫質鐳射投影裝置、VR 逼真虛擬現實技術,重建梵高的藝術作品。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千年之約》將音樂、舞蹈、戲曲等多門類藝術形式融為一體,飛天的仙女與投射的全息影像共舞,亦真亦幻的色彩帶領觀眾穿越到當年的莫高窟。

南京黃村文化創意產業園更是在建立夢立方南京全景體驗館,在LED矩陣式六面體沉浸式體驗空間內,觀眾站立懸浮廊橋之上,可身臨其境體驗南京全景CG超高畫質著名景點影片。

諸如此類,現如今,民營美術館、博物館、藝術中心都積極擁抱新媒體藝術特展,配合全息投影、AR、VR 等科技手段,令使用者全身心多感官感受體驗並沉浸其中,科技本身是“冰冷”的,它和人們容易聽到、聞到、看到、觸控到、想到的結合,才會讓文化更容易觸達消費者。

科技助文創擺脫困境

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極少人在“誇讚”科技文創時,會將目光放在那些陷入“困境”的文創企業。傳統文創企業難做大做強的一個痛點就在於市場高度分散,且缺乏技術手段讓他們可以很便利地進行渠道多樣化、多元化從而實現核心IP的多維度變現。

而科技顛覆了傳統的媒體,讓普通使用者有了廉價娛樂的平臺,而各類平臺的興起又催生了對各類內容如飢似渴的需求,內容從業者普遍反饋,這個領域基本也是拼流量的時代,頭部內容能獲得大的流量,因此,文創和科技的結合會是長期的趨勢,但科技如何更緊密地融入文創,這個問題還需要探索,有的細分領域可以落地,像上述VR重建,有的還在製造概念吸引投資,而有的還在不斷摸索等待時機。

不可否認的是,對於陷入“困境”的文創產業而言,藉助於科技來“翻身”是一個不錯的意識。

版權保護不容忽視

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眾所周知,版權意識一直在伴隨文創的快速發展艱難地前進,許多文創問題其實都是由於版權引起的,而在科技強勢“插足”下,所涉及的版權問題越多也越難處理,要知道,數字文創產業中湧現出的很多問題都是法律未能及時規制的。

網際網路既是數字版權繁榮的載體,也是版權的剋星:無地域、無時差複製傳播使得維權難度驟增;作品確權困難,權責難以認定;馬太效應漸顯,優質內容難以變現。

數字文創產業的發展呼喚著有力的版權保護。

早該重視科技+文創這條路

科技為文化領域相關產業的發展拓寬了載體和渠道,文化使得科技變得更加美好,兩者相輔相成。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重視文化附著力,重視文化作為科技創新的方向引領、智慧源泉以及氛圍保障,開展更多的文化科技專案,不斷創造新型文化創意產業業態仍將是未來文化科技融合的主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