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土地踏勘的正確姿勢

專案踏勘作為前期研判的重要環節,有經驗的投資人,看完現場基本他說,做好測算必須掌握好這幾點對專案能不能操作就有了基本概念,後續再從測算角度詳細算賬即可。

看地裡面有許多講究,要真正會看一塊地,看好一塊地,是需要花費很多功夫的。

1。如何看地

看地主要分為兩塊:

一是看地塊區位屬性,在整個城市的絕對與相對位置

(發展方向、板塊、周邊配套、交通等);

二是結合出讓檔案中的規劃設計條件、以及出讓檔案中就地塊的特殊要求,

瞭解地塊屬性及不利因素等,注意地塊是否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電廠汙染、墳墓、高壓線等)。

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①地塊位置:

地塊位置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能看錯,不然一切皆枉然。在百度地圖根據路名、紅線圖等找到專案大概方位,查找出周邊已有建築,進行查詢(谷歌地圖更為精準)。

②地塊紅線圖:

紅線圖是必看之一,透過紅線圖可以瞭解以下兩點:

1)地塊的大致形狀,是否規整。如果規整,若為長方形,東西寬、南北窄則更利於排布。如若不規則,則要考慮特殊地形對強排是否有不利影響。

2)地塊紅線邊界的確定,邊界一定要確認清楚,前後左右是否有建築,強排日照影響後期一定要考慮到位。

③地塊四至:

現在很多公司都有無人機,但還是建議坐車,繞一圈看一看。四至的道路是否都已暢通;四至是否有不利,噪音、環境汙染、高壓線等。地塊如果不大,可建議步行。

④地塊內部:

需勘察清楚,有些地塊表面看,如草坪一塊,但內部有水塘,那將會對後期成本產生影響。地塊內部是否有尚未拆除建築,地塊內部是否平整到位,是否有青苗等。是否達到三通一平、七通一平等,滿足三通一平就可開工。

瞭解地塊之前的用途

,是否是廠房拆遷、墓地等,如果是汙染性企業,地塊拿下來才發現會對後期營銷產生較大影響,包括地下是否有墓、溶洞等,最好找當地人或者政府部門瞭解清楚。

⑤帶著控規去看地:

地塊限高、容積率等是否比較特殊,對售樓處、小區開口、物業擺放位置、商業位置等是否有特殊要求,需根據實際情況後期予以注意。(有些公司設計都是外包強排,對強排的結果沒有嚴格把控,裡面會有許多暗坑,到時候背鍋的還是投資)

某TOP3房企甚至明確為投拓制定了5要看的標準:

①裡外遠近都要看:

問題和風險不僅限於地塊本身,有可能周邊因素對地塊造成影響,因此不僅要仔細勘察地塊內部,還要重視對周邊的的勘察;

②天上地下都要看:

上看異味、噪音、附著物,下看礦井、管線和溶洞;上山要看周邊、林地和土方,評估地質災害;下水要看水質、水源、上下游,考慮防洪要求;

③看不到的也要看:

限高、退讓、防洪標高等要求不是很直觀,但是看到周邊有機場、雷達、天線、軍事設施、大型水利設施等就要想到是否有特殊的規劃要求;

④聽聽別人怎麼看:

術業有與攻,不同的人從自身與業角度出發,看到的東西會有所區別。多一雙眼睛,發現多一些問題,綜合起來,減少遺漏;

⑤特別問題分時段看:

有些問題集中在特定時段發生,就需要在特定時段與以考察。如:對機場不同時段噪聲,公路、工廠夜間噪聲、工業區上下班。

2。大膽聯想

在一些小白眼裡,“看地”就是轉一轉位置,站在地塊邊上望一望有沒有拆遷,有沒有高壓線。而資歷稍深的投拓,看到常見事務,就會大膽的猜測和聯想到很多可能會對專案造成的不利影響。

①建築限高

乾貨丨土地踏勘的正確姿勢

限高是目前最常見的現象,很多城市在規劃中就已經限制樓房高度,比如涿州為了配合北京的大規劃也會限制樓宇高度,目前常見的限高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機場、雷達、衛星地面站、電視塔、軍事、名勝古蹟等。

比如,在保定有古蹟大慈閣,周邊的建築就嚴格限制高度,周邊的住宅商業均不能超過大慈閣的高度。

②建築紅線退讓

乾貨丨土地踏勘的正確姿勢

建築紅線退讓對產品的擺放、用地面積、貨值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考察專案的時候,尤其是要跟設計口溝通建築紅線的影響,紅線退讓考慮的因素主要:油氣管線、高壓線、光纜、市政道路、日照間距等。

油氣管線、光纜要多注意,因為前幾年的埋線過程比較隨意,可能一不小心把光纜挖斷就很麻煩。

在市區的專案要多留意市政退線問題,很多新規劃道路由於建築不拆遷,導致無法實現,因此市區專案要充分考慮。

③紅線退讓

乾貨丨土地踏勘的正確姿勢

太湖周邊的一個收併購專案,儘管轉讓方證照齊全,但是我方風控考量到環保紅線退讓等問題,決定放棄,最後這個專案轉讓給了某友商。結果在前年的環保整治風暴中該專案全部拆除。

比如,根據相關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專案;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專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④防洪要求

乾貨丨土地踏勘的正確姿勢

某開發商在沱河邊投資6億拿下200畝專案,結果該位置正好處於洩洪區,專案至今三年仍無結果。專案在踏勘階段要留意周邊是否有江河湖泊、堤壩、水利工程等,充分溝通水利局,該處位置的防洪要求,防水支護標準等問題,避免拿到專案無法開工,開工後成本過高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