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朋友圈廣告,火得有道理

原標題:這條朋友圈廣告,火得有道理 來源:上觀新聞

不知道資料,但憑筆者直覺,朋友圈“反詐風雲”的影片廣告火了。

這個直覺有三個表徵支撐:點贊留言者眾;身邊朋友收藏、下載者有之;連筆者自己也連看了數遍。

這在以往朋友圈廣告中並不多見。考慮到它的公益廣告屬性,其價值和意義就更加突出。如果有一個2021年度走心公益廣告評選,相信不少人會和我一樣,樂意為它投上一票。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網路詐騙、洗錢早已成為全民公害。面對這一嚴肅而常態的主題,常規的宣傳方式,不外乎“執法教育”、“現身說法”、“警示提醒”幾類。以人偶定格動畫的形式,將執法者、受害者和詐騙犯三方形象和心理,乃至行騙與防騙、反騙的心理戰過程,充分而詼諧的融合於3分鐘短片之中,可謂別出心裁、創意精巧。

浣熊老大帶著一群手下召開洗錢行動覆盤會議,討論騙取收款碼、銀行卡、身份證的新花樣:憨憨東北虎強撩佛系樹懶;急躁鱷魚死磕烏龜;萌新狐狸妹套路旺財哥……這一切都沒逃過長頸鹿警察的眼睛。

這條“反詐反洗”主題的動畫劇,契合了短影片表達的場景邏輯和情緒邏輯。短影片具有小屏與碎片化時間觀看、觀看場景隨時切換的特點,強調現場感和衝突性,以求在極短的時間裡,捕獲受眾情緒燃點,引發觸動和共鳴。

而傳統法治主題的宣傳教育,除了極少可以公開的“執法記錄”之外,幾乎都屬於沒有現場的“場外敘事”,其題材屬性客觀上限制了以短影片方式進行宣傳教育的效果。

正因如此,電視大屏時代的法治教育節目和案件聚焦類節目,通常會採取大篇幅的執法者和當事人講述,輔以“情景模擬”的畫面方式呈現。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像“反詐民警老陳”等執法者在各平臺以影片和直播的方式進行反詐宣傳的成功案例並不少見。然而,由於電信網路詐騙一般沒有“線下場景”,這類依靠網紅民警或當事人講述式的法治宣傳,缺少“場景化”的代入感。

“反詐風雲”以布偶動畫的擬態場景,將罪犯、受害者和警察的三種角色形象與交鋒場景融為一體,比起傳統電視法治節目的“案情還原”,顯得既生動有趣,又易感染受眾情緒,明顯更具“代入感”。

更進一步說,當前以政法機關、體制內和法律界人士,以及網紅主播為主力的網際網路法治宣傳,仍停留在以“傳者為中心”的階段,從內容到形式,都還需強化以“受者為中心”的受眾思維。

“反詐風雲”的劇情,以詐騙團伙成員為“主角”展開敘事,詐騙物件和警察都只是劇情中的“配角”,這一設計直接跳脫了以警方視角、受害人視角為敘事主線的傳統法治劇模式,不失為內容創意上的一大亮點。

“人不洗頭,一天就油。我不洗錢,半天都難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富人,賺錢有方”,“戒菸戒酒戒情愁,就是不借銀行卡”……短片採用擬人化的形象塑造與年輕化的語態表達,妙趣橫生,生動演繹了現實生活中詐騙分子的常見套路與群眾日益增長的防騙經驗。

當浣熊老大拒不招認時,長勁鹿警察的一句簡單的暗語,迅速引起了對方的猜疑,劇情以“誰是臥底”的懸念結束,引出國家反詐中心的終極提醒。把當下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的反詐宣傳推向了人格化、故事化、場景化、社交化的新高度。

當然,全媒體時代,作品能否出圈,還要看主題、內容與傳播平臺的契合度。毫無疑問,這是一條非常適合微信朋友圈的影片廣告。

作為國民應用,微信的覆蓋度和系統生態,無疑是理想的全民反詐宣傳陣地。相較於其他平臺的社交屬性,微信的親友和熟人社交生態,為促進家庭和親緣關係中的反詐宣傳提供了最多可能,而一條優質有趣且有教育意義的動畫廣告,顯然非常適合超越年齡和階層的家庭與親友間分享。

這是一次網際網路科技助推公益宣傳的創新實踐,以朋友圈廣告的形式走近大眾,實現了對社會各階層的廣泛觸達。可以預期,其“優質內容+社交傳播”的朋友圈反詐模式,或將成為公安機關和金融監管部門面向公眾宣教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果放到更大的政策背景和社會氛圍中觀察,一段時間以來,網路詐騙犯罪形勢嚴峻複雜,發案數持續高位執行。最高法今年 6 月釋出的訊息,在一些大中城市,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甚至佔到了刑事案件的一半。

電信網路詐騙的受害人群,已經涵蓋了從未成年人到老年人的各個年齡段,涵蓋了各行各業,高學歷和高社會地位的受害者也屢見不鮮。

近期,一項針對全國106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受訪者曾遭遇過網路詐騙,其中三分之一曾掉進詐騙陷阱。面對騙術翻新極快、隱蔽性更強的網路詐騙犯罪形勢,近6成受訪者最期待透過更易於傳播的電影、影片、漫畫等形式傳播反詐知識。

“反詐風雲”呼應了這樣的期待。

從片尾落款可知,騰訊旗下財付通參與了製作。考慮國家反詐中心的專業性,以及騰訊的優勢特長,這應該是一條“量身定製”的法治宣傳公益廣告,雙方結合所長,聯合釋出。

這說明,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這場“全民反詐”的鬥爭中的角色,已不僅是“支付安全”的履職者,還成為網際網路法治教育的積極參與者。

支付平臺順應政策指向,協助執法機關和監管部門,積極履行反詐反洗的社會責任,這本是應盡義務,也是當前一些機構的普遍做法。

“財付通”並未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利用平臺優勢,調動體系資源,提供了極具創意的公益宣教方案和絲毫不遜於專業內容製作水準的優質動畫故事片,實現了內容口碑、社交傳播和社會效益的“三豐收”,堪稱是將被動責任轉化為主動承擔,進而提升自身品牌影響與社會美譽度的示範和標杆。

就一個普通受眾的個人體驗而言,樂見更多的“財付通”和“反詐風雲”,為受眾帶來更多的共情和愉悅,也為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個體社會關係網路注入正向連線的助力。

期待在“反詐風雲”的帶動下,朋友圈公益廣告的新風吹起來,從法治宣傳到各個領域。

欄目主編:張武

本文作者:澎湃新聞

文字編輯:宋彥霖

這條朋友圈廣告,火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