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本文源自《沸騰十五年》修訂版的後記部分。

2018年4月,我決意與胡喆一起創作《沸騰新十年》。《沸騰新十年》有個副標題,勇敢者的對BAT叢林的穿越遊戲,那麼,問題來了,《沸騰十五年》是不是一本講述BAT何以成為BAT的論著嗎?這其實也成為《沸騰十五年》修訂版的最重要的一個動力。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右:陳彤

《沸騰十五年》對電商的比重整體是偏低的,這部分源於8848和王峻濤給我的諸多描述不那麼正面,但更多是因為我對電商業務一直很外行。

幸運的是,我在天極的搭檔CTO李大學是京東的技術負責人和早期創業元老,京東上市後李大學自行創立了磁雲,除了李大學,邱南奇、劉爽、李成東等京東老人也給我分享他們對京東的認知,特別是李成東對於京東物流的系列解讀堪稱經典,成為修訂版中京東部分的精華。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右:陳大年

當年與京東酣戰的新蛋的卜廣齊、鄧天卓、任鑫也以他們的視角講述了京東崛起他們的認知。

與劉強東早期就有交往,當年著名的商業記者現在知名的投資人李黎也給我梳理了電商發展的重要節點和主要公司,她認為除了京東,同期崛起的凡客也值得描述,修訂版中關於凡客的描述一多半來自她與杜晨合作的《輕公司》一書,另一半來自前凡客員工許曉輝以及投資人雷軍的講述。

修訂版同樣增補了當年卓越賣給亞馬遜的故事,但這段故事並非來自雷軍,而是來自卓越的老對手李國慶,2019年夏天,在重慶江濱路火鍋博物館,就著清爽的重慶啤酒和鮮辣的火鍋,李國慶講述他和俞渝怎麼遊走在IDG等老股東、老虎基金陳小紅、亞馬遜之間的江湖往事,此時,李國慶還沒有與俞渝公開撕逼,但時不時還是忘不了擠兌幾句俞渝。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傅盛

李樹斌和畢勝則給我們分享了鞋類B2C他們的反思,畢勝唱衰垂直電商的理由簡單直接,那就是誰也打不起百度的廣告,即便是他這樣的老江湖;而李樹斌則認為,天貓第二年雙11一戰成名後,戰爭其實就已經結束了。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

李樹斌

天貓首任產品經理王浩也認為,在造節取勢這方面,阿里第二,第一想破腦袋也不知道是誰,王浩講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為把雙11做成,張勇到處求爹爹拜奶奶找人喝酒要流量,還找馬雲要了以億計的廣告投放,這遠超當年天貓的銷售收入。

關於天貓的誕生以及阿里雲問世等阿里早期最重要決策出爐的前後故事,天貓首任總經理黃若以及阿里B2B業務總裁衛哲的描述也足夠精彩,特別是王堅和吳炯一唱一和推動阿里雲的立項,堪稱經典,這些也成為修訂版中華麗的章節。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李開復

《沸騰十五年》對於百度何以登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鐵帽子王的描述也不夠豐富,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主要採訪來自周鴻禕和李開復,作為李彥宏的對手,他們的描述雖然提供了不少事實,但還是略顯片面,在邊江的推動下,俞軍極其認真的回憶了他認為最重要的百度產品文化的形成和對應的諸多國民產品誕生前後的故事,這些內容都足夠精彩,我盡己所能在修訂版裡予以呈現,同時我也把周鴻禕和李開復當年與百度打仗時的反思文字也修訂入修訂版中。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周鴻禕

另一方面,還是因為我本人對流量生意的理解沒有到位。在沸騰十五年出版後不久,我在歡聚時代有過短暫的工作經歷,與李學凌有過較為緊密的工作交往和言傳身教,這段工作經歷讓我在一線直面網際網路使用者,也近距離的感知客戶端江湖的風起雲湧,而張雲帆、李金波、王欣、蔡文勝等江湖大佬也給予我諸多認知提升,特別是蔡文勝在廈門隆領會所與我長達半天的覆盤以及之後莊良基在廈門海邊的煮酒論英雄讓我對整個流量江湖有了更深層次得認知,對應的故事和認知我都修訂進修訂版中。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蔡文勝

《沸騰十五年》對於騰訊的描述倒還差強人意,特別是我本身同期出版了《馬化騰和他的騰訊帝國》和《十億美金的教訓》(有騰訊對聯眾和51兩場重要戰爭的詳細描述)的情況下,不過,《沸騰十五年》對騰訊的描述更多集中在上市前後的段落,更多來自曾李青李華王遠的描述,對於騰訊遊戲後期自研如何崛起以及騰訊在社交網路領域的競合描述不夠到位。

在修訂版中,透過對鄭志昊以及湯道生、顧思斌等諸多騰訊業者的採訪,我們還原了騰訊戰MSN、阻擊51、暗戰人人的諸多故事。

站在2021看1995,是種什麼感覺?

左:譚群釗

與此同時,盧軍、袁兢、王海寧、張啟科、何川、劉勇、黃建、趙勇、陳書藝、唐彬森等社交遊戲時代的弄潮兒也給我們補充了他們與騰訊以及Facebook等平臺競合的諸多細節,洪強寧也描述了豆瓣對於Python佈道,以及對中國推薦的引擎啟蒙。

陳一舟和王興這兩位重要當事人也以他們的方式給本書重要事實部分給予了迴應。

修訂版也刪減了原書中關於VC的比重,這一方面是因為我一直想寫本VC的書《熱錢。COM》,另一方面則是,《沸騰十五年》更多是本講述產業歷史發展的書,VC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真心不是主角。

修訂版主要把2006年-2009年的章節予以重寫,修訂篇幅有三成,但不影響原有書的脈絡和認知,商人、極客和海歸依舊是《沸騰十五年》裡最重要的三類創業者,基於使用者需求的滿足和基於對未來的信仰,能從底層對整個行業進行基礎建設級的投入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

直至今天,儘管新技術和新媒介在不斷湧現,儘管整個的外部監管環境在逐步收緊,儘管資本熱錢的湧動遠勝當年,但在我看來,有些認知是不會過時的——是不是願意以畢生的精力不計得失投入到整個行業的建設中來,是不是能貢獻超越時代的理念同時又匹配當下的服務,是不是能形成創新組織和聚集足夠多的社會資源,依舊是每個意圖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去面對,去思考的。

對每一個希望從這段波瀾壯闊的產業歷史中獲取新知的創業者來說,這其實也是我最想與你們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