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隨著我國人口政策的調整,

特別是三孩生育政策放開後,

我們婦產科醫生經常會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

最佳生育間隔是多長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

大於2年,小於5年

生育間隔即妊娠間隔(IPI),是指一次分娩結果(包括活產、流產、死產、墮胎等)與下次妊娠的時間間隔,

通常指一次活產後距下次懷孕的時間間隔。

為降低發生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女性在

前次活產分娩後至少等待2年,在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後至少等待6個月後再懷孕。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2年,主要是為了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母乳餵養2年的推薦相呼應。

最近由各醫療機構釋出的指導建議,前一次活產後間隔18~24個月可能是最佳的再次妊娠時間。這個時間主要是根據文獻提示做的推薦,

IPI在18~24個月,母親和圍產兒面臨的風險最少。

兩次妊娠之間有充足的時間間隔,除了醫學上的考慮,從其他方面看也更為可行。

一是產後母親的身體需要一個恢復的過程,

時間充分能幫助母親恢復身體,補充孕期和哺乳期消耗的營養,也給母乳餵養留出足夠的時間。

二是將來家裡的兩個孩子在年齡上有一定差距

,但差距又不會太大,對孩子的共同成長也是有好處的。

從這個意義上,推薦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一次正常生產後,生育間隔應大於2年,小於5年。

生育間隔在此範圍內,母嬰健康受到損傷的機率最小。

在此也強調一下,如果間隔沒到兩年就懷孕了,比如有人剛一年多就懷孕了,在醫生的評估下沒有太大問題,那就可以繼續妊娠,不要刻意為了達到兩年而做一些不必要的干預。

當然,也要考慮到母親的年齡。

如果女性年齡超過35歲,可以適當縮短時間,生育間隔12個月即可。

主要是考慮到超過35歲的女性生育力下降,不孕症發生率上升。高齡還會導致妊娠併發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的上升。

間隔太短或太長

都會增加風險

“全面二孩”放開後,高齡產婦數量增加,同時相對應表現出

生育間隔延長,隨之而來的是女性不良妊娠結局增加。

一項基於“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資料”的分析,透過對育齡婦女平均初育年齡和二孩平均生育年齡的比較,發現一孩與二孩的生育間隔從2006年的6。7年縮小到2010年的5。9年,2011-2015年間的生育間隔在5。5~5。7年小幅波動,2016年則擴大為6。0年。

通常認為,

妊娠間隔太短不適合再次懷孕,如一次妊娠分娩後小於6個月。

也有研究證實,過短的妊娠間隔無論是對新生兒,還是對孕產婦,均會造成不良後果。

對新生兒來說,妊娠間隔短會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的發生風險。

對孕產婦來說,則可能會增加胎膜早破的風險,即規律子宮收縮痛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同時,還可能增加流產、貧血、死亡等風險。

但是,妊娠間隔也並非越長越好。

一般認為,妊娠分娩後大於60個月再次懷孕為長妊娠間隔。

長妊娠間隔與孕產婦子癇前期和難產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妊娠間隔大於5年,是公認的子癇前期(即妊娠期發生的高血壓伴或不伴全身各臟器的損害)的危險因素。因而,尋找最佳的妊娠間隔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為什麼妊娠間隔的長短會造成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後果呢?目前認為,如果妊娠分娩後短時間內再次懷孕,

會使母親的營養儲備恢復不夠,如葉酸缺乏,從而造成不良後果。

葉酸是胎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母親缺乏葉酸,必然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另外,妊娠分娩後生殖道殘存的炎症效應,可能造成短妊娠間隔後再次懷孕時早產、胎膜早破等不良結局的發生。

我們知道,妊娠會使女性的生殖系統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增加子宮的血流量,以供胎兒生長髮育。長妊娠間隔可使孕產婦的這些有利於懷孕、分娩的變化消退,使孕產婦生理特徵恢復到初孕時的狀態。因而,

長時間的妊娠間隔可能導致分娩時經產婦的子宮竟如初產婦一樣,

不能很好地隨產程進展而進行相應變化,從而加大功能性難產的風險和剖宮產的機率。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妊娠結局不同

妊娠間隔也不同

孕產婦一次懷孕,可有不同的妊娠結果,

如足月順產、剖宮產、流產、死產、異位妊娠等。

具有不同妊娠結局的女性,最佳生育間隔其實是不同的,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

足月活產後的最佳生育間隔

多數研究認為理想的活產後下次妊娠間隔為18~23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活產後24個月可再次妊娠,以減少產婦、嬰兒的不良後果。有研究認為,產婦需要母乳餵養2年,結合妊娠間隔>5年增加子癇前期的風險,因而建議足月活產後,合適的妊娠間隔為2~5年。對於>35歲的高齡產婦,建議足月活產後間隔12個月再懷孕,以平衡短妊娠間隔不良併發症的風險,和年齡增長帶來不孕不育的風險。

剖宮產後合適的妊娠間隔

如果孕產婦有剖宮產史,再次分娩時就有子宮破裂的風險,用核磁共振評估剖宮產後子宮癒合狀況,發現剖宮產的瘢痕處恢復子宮解剖結構大概需要6~9個月。有研究表明,妊娠間隔<18個月再次妊娠,子宮破裂的風險會增加3倍。根據前次母親妊娠的結果,建議剖宮產後婦女等待2~3年再懷孕。

流產後再次懷孕的最佳時機

自然流產後,若夫妻雙方已經準備好,可儘快懷孕。人工流產後,推遲妊娠是否能改善新生兒和母親的結局,並不確定,可以等待3~6個月後再次妊娠。採用米非司酮藥物流產後,若妊娠間隔<6個月,發生小於胎齡兒的風險增加2倍。這可能是由於米非司酮藥物流產後,宮腔內殘留的壞死蛻膜會影響下次妊娠的子宮胎盤血流量。因而對於採用米非司酮藥物流產者,最好等待6個月後再懷孕。

死產後合適的妊娠時機

關於死產後妊娠時機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者認為,死產後妊娠間隔<18個月,會增加新生兒早期死亡的風險。這可能是由於孕產婦的營養儲備未恢復,或是造成上次胎兒死亡的因素再次出現。建議死產後至少18~24個月再次妊娠。

其他情況下的最佳生育時機

異位妊娠患者接受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後,建議至少等待3個月再懷孕,以降低潛在的致畸風險。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在化療結束後4~6個月,復發風險最高,建議化療結束後等待12個月再懷孕。既往有先兆子癇或早產的女性,建議等待12個月再懷孕。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間隔太短或太長

都會增加風險

“全面二孩”放開後,高齡產婦數量增加,同時相對應表現出

生育間隔延長,隨之而來的是女性不良妊娠結局增加。

一項基於“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資料”的分析,透過對育齡婦女平均初育年齡和二孩平均生育年齡的比較,發現一孩與二孩的生育間隔從2006年的6。7年縮小到2010年的5。9年,2011-2015年間的生育間隔在5。5~5。7年小幅波動,2016年則擴大為6。0年。

通常認為,

妊娠間隔太短不適合再次懷孕,如一次妊娠分娩後小於6個月。

也有研究證實,過短的妊娠間隔無論是對新生兒,還是對孕產婦,均會造成不良後果。

對新生兒來說,妊娠間隔短會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的發生風險。

對孕產婦來說,則可能會增加胎膜早破的風險,即規律子宮收縮痛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同時,還可能增加流產、貧血、死亡等風險。

但是,妊娠間隔也並非越長越好。

一般認為,妊娠分娩後大於60個月再次懷孕為長妊娠間隔。

長妊娠間隔與孕產婦子癇前期和難產風險增加有關。尤其是妊娠間隔大於5年,是公認的子癇前期(即妊娠期發生的高血壓伴或不伴全身各臟器的損害)的危險因素。因而,尋找最佳的妊娠間隔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為什麼妊娠間隔的長短會造成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不良後果呢?目前認為,如果妊娠分娩後短時間內再次懷孕,

會使母親的營養儲備恢復不夠,如葉酸缺乏,從而造成不良後果。

葉酸是胎兒生長髮育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母親缺乏葉酸,必然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另外,妊娠分娩後生殖道殘存的炎症效應,可能造成短妊娠間隔後再次懷孕時早產、胎膜早破等不良結局的發生。

我們知道,妊娠會使女性的生殖系統產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如增加子宮的血流量,以供胎兒生長髮育。長妊娠間隔可使孕產婦的這些有利於懷孕、分娩的變化消退,使孕產婦生理特徵恢復到初孕時的狀態。因而,

長時間的妊娠間隔可能導致分娩時經產婦的子宮竟如初產婦一樣,

不能很好地隨產程進展而進行相應變化,從而加大功能性難產的風險和剖宮產的機率。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妊娠結局不同

妊娠間隔也不同

孕產婦一次懷孕,可有不同的妊娠結果,

如足月順產、剖宮產、流產、死產、異位妊娠等。

具有不同妊娠結局的女性,最佳生育間隔其實是不同的,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

足月活產後的最佳生育間隔

多數研究認為理想的活產後下次妊娠間隔為18~23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活產後24個月可再次妊娠,以減少產婦、嬰兒的不良後果。有研究認為,產婦需要母乳餵養2年,結合妊娠間隔>5年增加子癇前期的風險,因而建議足月活產後,合適的妊娠間隔為2~5年。對於>35歲的高齡產婦,建議足月活產後間隔12個月再懷孕,以平衡短妊娠間隔不良併發症的風險,和年齡增長帶來不孕不育的風險。

剖宮產後合適的妊娠間隔

如果孕產婦有剖宮產史,再次分娩時就有子宮破裂的風險,用核磁共振評估剖宮產後子宮癒合狀況,發現剖宮產的瘢痕處恢復子宮解剖結構大概需要6~9個月。有研究表明,妊娠間隔<18個月再次妊娠,子宮破裂的風險會增加3倍。根據前次母親妊娠的結果,建議剖宮產後婦女等待2~3年再懷孕。

流產後再次懷孕的最佳時機

自然流產後,若夫妻雙方已經準備好,可儘快懷孕。人工流產後,推遲妊娠是否能改善新生兒和母親的結局,並不確定,可以等待3~6個月後再次妊娠。採用米非司酮藥物流產後,若妊娠間隔<6個月,發生小於胎齡兒的風險增加2倍。這可能是由於米非司酮藥物流產後,宮腔內殘留的壞死蛻膜會影響下次妊娠的子宮胎盤血流量。因而對於採用米非司酮藥物流產者,最好等待6個月後再懷孕。

死產後合適的妊娠時機

關於死產後妊娠時機的研究較少。有研究者認為,死產後妊娠間隔<18個月,會增加新生兒早期死亡的風險。這可能是由於孕產婦的營養儲備未恢復,或是造成上次胎兒死亡的因素再次出現。建議死產後至少18~24個月再次妊娠。

其他情況下的最佳生育時機

異位妊娠患者接受甲氨蝶呤保守治療後,建議至少等待3個月再懷孕,以降低潛在的致畸風險。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者在化療結束後4~6個月,復發風險最高,建議化療結束後等待12個月再懷孕。既往有先兆子癇或早產的女性,建議等待12個月再懷孕。

來源:《大眾健康》雜誌

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 李奇靈 張凱璐

稽核: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科主任 劉興會

策劃:吳衛紅 譚嘉

編輯:餘運西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window。STO=window。STO||{};window。STO。fw=new Date()。getTime();

載入中。。。

影片

直播

美圖

部落格

看點

政務

搞笑

八卦

情感

旅遊

佛學

眾測

首頁

導航

反饋

登入

Sina。cn(京ICP證000007)   2021-11-27 08:25

var articleMaskLayer = {

ch:‘finance’,

isPV:true

}

“>

”<%“ alt="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data-isLoading="0" src="/static/img/blank.gif" data-src=”<% content[0]。src[0] %>“>

” class=“hd_sax”>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alt=“”>

<% title %>

<% intro %>

廣告

“ style=”position: relative;display: block;“>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alt=”<% content[0]。src[1] %>“>

廣告

”>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 title %>

<% intro %>

廣告

1。6萬

“ style=”position: relative;display: block;height:3。02rem“ >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alt=”<% content[0]。src[1] %>“>

廣告

<% content[0]。src[1] %>

” style=“width: 100%;height: 100%;line-height: 。9rem;text-align: center;font-size: 。5rem;border-radius: 。72rem;z-index: 15;”>

你們想知道的“最佳生育間隔”,來了!” alt=“<% content[0]。type %>” style=“vertical-align: top;”>

var sudaMapConfig = {

uId:‘’,

pageId : ‘2949’

};

if (window。sinaMFE) {

if (!window。sinaMFE[“xyz。825450bc633e19de84774b61496eb96c”]) {

attackCatch(document。getElementById(“channel_script_xyz”));

}

}

try{

var _lgxSudaName = parseInt(__docConfig。__laganBack || 0) >0?‘lgx_in’:‘lgx_out’;

document。querySelector(‘[data-id=“PDPS000000057573”]’)。setAttribute(‘data-sudaclick’,_lgxSudaName);

}catch(e){

console。log(e。mes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