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總是好,其實是大局觀好的結果

一些大腦碎片。

在記憶裡,各種感官互相串臺,炎熱變成了明亮,美豔變成了果香,恐懼變成了驚雷。

一個好片子的標準是,哪怕一個人不知道劇情,隨意看上一小段也會覺得有趣。

原始人社交,要麼是一起狩獵,要麼是一起分肉吃。現代人社交也是一樣。所以,如果有些社交無聊,或許是因為既沒狩獵,也沒分肉。

脫先作為圍棋裡很有趣的手段,本來是指在某個戰場什麼都不做,但是你需要水平很高才能做到“什麼都不做”。

不偏不倚的,多半是廢話。

因為不世故而呈現出來的幼稚,可能是更深遠的成熟。

與結果無關的荒誕叫喜劇,與結果有關的荒誕叫悲劇。

思考的濃度與人類社會的實際濃度比較接近的人,更容易取得世俗的成功。太濃或太淡則要難很多。這濃淡的標準,與真假和美醜的標準並不對應。

虛偽是指你騙別人“你是那個你正在偽裝的人”,真誠是指你騙自己“那個你正在偽裝的人就是你自己”。

對於那些喜歡問“這有啥用”的人,他們無法回答另一個問題:那些“你認為有用的東西”具體而言對你有過啥用?

“快速”可以解決存量問題,“慢速”則更有利於實現增量創造。

AI下圍棋,從對弈(馮。諾依曼說下象棋不是博弈)的角度定義了“狠角色”:不過份,不手軟。~大多時候我們混淆了狠角色和厲害角色,厲害的傢伙不是因為“狠”而厲害,而是因為“對”而厲害。

所謂寶藏是指“價值低於價格”,而非指價值很高。

假如內卷是指令價值低於價格,也許會催生某些無用之物,無用之物則為社會提供了孕育更多可能性的冗餘。

解決智慧手機電池侷限性的最好辦法是隨身帶一本書。

當我想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我先努力將其表達清晰,然後思考如何防守“槓筋”。你如果不能對自己的觀點比槓精更精,你就不配表達這個觀點。

極有可能是因為人的大腦記憶系統沒有子目錄根目錄,所以智慧手機的App都是平鋪,Gmail的郵件也開始堆在一起,無需分類整理,而是靠搜尋。

所謂富人消費和窮人消費的區別,類似於“買看起來貴的好公司”與“買看起來便宜的爛公司”的區別。前者的股價會越來越貴,後者的股價會越來越“便宜”。

“窮人”看價格,“富人”看價值。

應試的標準化生產線,以及僅有“成王敗寇”一種價值觀,會培養出兇猛的“單細胞思考動物”。

假如你看到一本書很牛,最好你馬上買下來。因為你要麼看到一本很牛的書,要麼學會了如何假裝很牛。~難題是如何區分二者。

混淆“常見”和“常識”的後果極其嚴重。

小賭徒是一點點被割光;大賭徒是經常贏,長期贏,有時還贏很多,然後因為一把(看似小機率的)巨大的輸而被割光。

決定進入哪個賭場,以及決定何時離場,比賭技更重要。

現實中將“兩倍速複利效應”用得最好的,可能是拉麵。

這世上的大多數財富可能都是以庫存的形式存在的。

鮮活的價值,更多是指“鮮活度的價值”,而非“鮮活主體的價值”。

一些書因為被開啟而被更多人買,一些書因為不能被開啟而被更多人買。~論書的塑膠薄膜的意義。

被廣泛運用的產品和服務的複雜程度,幾乎沒有超過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如智慧手機的App平鋪,例如微信的群。

當落日從雲團下方鑽出來時,其實也應該算作日出的一種。

所謂禮貌,就是不急;而不急,是因為不用急。所以禮貌只是某種結果。

沒有比籌碼還能不斷漲價的“賭場”更好的生意了。

相信未來技術可能實現指數級的增長,能夠讓人類克服恐懼對想象力的束縛。例如,一億很大,卻“只”是2的26。6次方。

非物理意義上的慣性都值得被質疑。

有時候,你的反對者比你的贊成者更理解你的觀點。或者,前者至少能更令你深入你自己的觀念。

別去參加一場對方不願意為他的觀點下注的辯論。

說一個人“用情懷做某事兒”,聽起來就好像他不打算當真的意思。

磨刀不誤砍柴工是拖延症最好的託辭。我都快成職業磨刀客了。

城市的風格,就像城市的濾鏡。

科技的進步,主要體現在製造人類幻覺的成本越來越低。

房地產為什麼昂貴?這是人們為“確定性”給出的定價。房產有空間上的唯一性和時間上的相對長久性。~關於財富、健康、情感,人類追逐的幾乎都是確定性和秩序。

科幻小說將人帶往三條不同的路徑:科學,文學,玄學。~對科學的愛好,也可分為如上三種。

幽默感來自1%無害且有趣的槓精,科學進步來自1%有益且聰明的槓精。其他98%構成了日常生活。

早餐時看AI圍棋中盤廝殺,想起小時候評書裡說:招招不離後腦勺。

智者極其罕見,一旦湧現出一個,就會在人類的星空漂浮很久。~例如德魯克之於管理。當然他在該領域的成就恰恰來自於:他從萬物和人性的更深層面去思考管理。

判斷分為兩種:一個是對某事物的判斷;一個是對“他人對某事物的判斷”的判斷。

最該搬到元宇宙的,是人類的戰爭。結果,最早佔領元宇宙的是股市……錢果然是這個世界最快的東西。

有兩種生意模式:1、這麼貴的東西,居然還有人買;2、賣這麼便宜,居然還能賺錢。

在手機基本已經替代了相機的時代,一個傳統相機的價值不再是你因為其更專業的功能而拍了好照片,而是你因為機器帶給你的拍照衝動所多拍的照片。

星座文化最厲害之處,就是讓人在一種巨大的相似性當中(將全體人類分為12個框,這個分類體系的霸道僅次於傳統的男女性別)去找尋自己的獨特性,並且當事人還相當滿意。

事前黑天鵝,事後灰犀牛;事前“說不準”,事後“我就說”。

恨永遠無法消除,因為恨原本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就全體人類而言,愛與恨不在於是非彼此,也不在於過往情仇,而在於需要被共同擱置在理性的盒子裡。

多麼老舊的酒店,仍能依稀看出它當年的雄心壯志(哪怕顯得有些可笑)。人就不一樣,人垮掉就是垮了,比拆遷還徹底。

每個人的所思所想,都是一團在大腦中獨自燃燒的火焰。被忽視的不是他在想什麼,而是那團火焰的強烈程度。

厲害的事情幾乎都是由這兩類人幹成的:沒吃飽的人,吃飽了撐的人。

而偉大的思想和發明、創新和突破,則大多是由吃飽了撐的人幹成的。

真正的連續創業者,做的其實是同一件(類)事(儘管那些事表面看起來完全不同)。否則,就只是“斷續”創業者。

買房是糟糕的投資,除了其它更糟糕的投資之外;房價總是充滿了泡沫,可人類財富原本就是虛妄的泡沫。~當然,這不代表此時我對買房的任何建議,因為地域、型別、需求、配置等差別太大了。

“獲得優勢”和“鎖定勝局”,幾乎是兩種不同(差異大於50%)的能力。

重點大學更多的是一個“識別系統”,而非“改變系統”。然而,識別自己,或者被別人識別,本身也會帶來巨大改變。

“事事不盡如人意”的另一面,不是“事事盡如人意”,而是“事事不不盡如人意”。“人意”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所以“不如人意”是機率分佈的正常結果。而反過來說,機率本身也是一種安全墊似的保護系統。例如,你什麼都不做,也不是那麼容易崩潰。

耳機就像墨鏡,表達“我不想被你看穿”。但墨鏡仍然保留(甚至放大了)對外的窺探。耳機更近一步,帶耳機的人不僅不想被別人看穿,也不想看別人。

對群體而言,個體的固執不是缺點,缺乏多樣化才令固執成為缺點。羅素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爭執,凱恩斯與哈耶克之間的爭執,都體現了雙方的固執,儘管他們比旁人更加理解對方。

肯特定律說:每件事進展到一半時,都可能看起來像是失敗。這句話對應的俗語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考驗人性的事情,最後都如願以償了。

自認為負責任的寫作者先費勁心思地說服自己,然後再去說服讀者;職業化的寫作者直接去想如何說服讀者。

人們都是為“可能性”而勞作:年輕人為“實現”的可能性,年長者為“開始”的可能性。

好奇心是一種生理屬性。就像寫作能力本質上是寫作衝動,好奇心則是好奇衝動。~遛狗時看它用鼻子好奇地嗅來嗅去,有感。

“做難而正確的事情”這句話流行起來,會給正在做“難而錯誤的事情”的人們以錯覺……和安慰。這錯覺和“醜男人很忠厚”一樣不靠譜。

人們讚美某些人或事,是把這些(通常關於無私、無慾、奉獻、忍耐)人或事作為祭品,以替代自己在這方面的義務。

極少數人在下棋,部分人在評論,大部分人在圍觀。~下棋和現實的相似之處。

一個人隨波逐流時會有“臥底”幻覺,認為自己是為了正義而暫時潛伏在黑幫,幹壞事兒或者和黑老大花天酒地只是作戲,不必有負罪感,甚至是付出的犧牲。

炸藥和購買衝動都需要一個封閉的時間和空間來實現最終的爆炸。

稀缺感(需求端)比稀缺(供應端)本身還要稀缺。

運氣總是好,本質上是大局觀好的結果。這種大局觀體現為:要麼是因為Ta一直很聰明地停留在自己有優勢的領域,要麼是因為Ta尊重常識、情緒穩定。現實環境變數極其多,外加人類社會的遊戲規則,一個大事不糊塗小事不精明的人,也能透過做模糊的正確的事情,實現持續的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