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提到“雙車戰略”,經常關注車市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在南北大眾將它首創出來之後,本田、豐田也迅速跟進,如今市場上我們耳熟能詳的帕薩特/邁騰、途昂/攬境、CR-V/皓影、卡羅拉/雷凌等等,均互為“姊妹車”。

而在2021廣州車展上,又有多款“雙車戰略”下的新車與使用者見面,比如南北豐田帶來了卡羅拉銳放、凌放、鋒蘭達、威颯,本田也有新能源系列的e:NP1、e:NS1,以及思域“姊妹車”廣汽本田型格。種種跡象表明,“雙車戰略”愈演愈烈,而它究竟因何而生?面對“姊妹車型”又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來盤一盤這個問題。

“雙車戰略”因何而生?

其實“雙車戰略”的誕生,首先是得有同一個國外品牌的兩家國內合資車企,才能順利進行下去,而這恰好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時代印記。上世紀90年代,為了全力發展汽車工業,又不致使中國汽車市場被外國車企佔領,我國發布了《汽車工業產業規定》,其中有兩條重要指示決定了此後外國車企在中國發展的基本模式。

“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其一,外國車企在華只能有兩家合資車企;其二,外資方在合資車企中所佔的股比不得超過50%。如今的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都可以說是這一政策下的產物。

當然,形成這樣的合資車企格局只是誘發“雙車戰略”誕生的其中一個因素,核心原因還是在於彼時的自主品牌技術遠遠落後,中國市場有著巨大潛力可挖,精明的商人永遠不可能放任一個賺錢的機會讓它溜走,外資車企們自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如果能用一款車的研發成本,在細節上做一點小改動,變成兩款車來收穫更多的市場份額,何樂而不為呢?毫無疑問,雙車戰略就是最簡單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雙車戰略”一定雙贏?

從“雙車戰略”歷史成績來看,確實是雙贏的,以東風本田CR-V和廣汽本田皓影為例,前者開創了城市SUV的細分定位,並在2004年開啟國產生涯,至今17年,憑藉優秀耐用的品質,早已收穫了國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而廣汽本田皓影,頭頂CR-V“姊妹車”的光環,並在外觀設計上更加時尚動感,一上市便迅速吸引了使用者的目光,隨即銷量破萬、衝進SUV榜單前十。

“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那麼,原型車CR-V受到影響了嗎?並沒有,根據乘聯會的統計資料,今年1-10月,CR-V累計銷量達18。90萬輛高居SUV榜第三,皓影累計銷量為13。45萬輛位列榜單第九。從結果上來看,無疑形成了雙贏局面。

“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再來看看威蘭達與RAV4、亞洲龍與凱美瑞這兩對“姊妹車”,威蘭達、亞洲龍在銷量上幾乎能穩定貢獻月均萬輛的銷量,而RAV4和凱美瑞依舊強勢,分別位居SUV 1-10月銷量總榜第四和1-10月轎車總榜第九。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完全容得下“雙車戰略”的存在,只要你能拿出有足夠競爭力、在細節上能打動消費者的產品,自然有人願意買單。

“姊妹車型”如何選擇?

如果是十年前,“雙車戰略”下的產物毫無疑問該優先選擇全球車型,比如凱美瑞、雅閣、卡羅拉等,全球車型在品質上更讓人放心。不過,隨著各大車企技術上的進步,以及“雙車戰略”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姊妹車型”開始“前後腳”上市,並且在品質、價格、配置、效能等方面均沒有太大區別,新出的“姊妹車型”並不會在實際用車體驗有明顯差異,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隨意選擇。

“雙車戰略”愈演愈烈 “姊妹車型”到底該如何選擇

綜合來看,影響普通消費者在“姊妹車型”間做選擇的因素更多的還是地域特定優勢、產品的造型設計等。以豐田為例,南方的使用者更傾向廣汽豐田,北方使用者卻更偏愛一汽豐田,這便是不同地域的消費者的先入為主;又比如東風本田思域和廣汽本田型格,第十一代思域被不少人詬病失去了原本的運動氣質,而同平臺打造的型格在亮相時便引起了使用者的大量關注,就是因為其擁有更純粹的運動氣質、更能打動人的外觀設計。

汽車渝評

不可否認,“雙車戰略”在國內有著一定優勢,這不僅讓合資車企可透過差異化來豐富消費者的選擇,同時也能實現成本的降低,從而增加營收。而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廠家在市場中投放更多的車型也是一件好事,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同樣的價位裡,可選的車型越多,也就能避免某一品牌出現壟斷市場的現象,這樣咱們才有機會買到更有價效比的好車。此外,更令人欣慰的是,自主品牌早已經擁有了獨立的汽車研發能力,能夠針對細分市場調整自身定位,開啟雙品牌雙車型戰略,最典型的莫過於上汽乘用車旗下的MG和榮威,相信未來自主品牌也會有更多的驚喜等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