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東津 古井錄存

襄陽市東津新區現存古井有十餘處。

打夥店井

打夥店井位於東津鎮打夥街東側,過百里長渠橋向東15米處,北距楊坡約1公里,東南至徐家窩約1公里。當地老百姓也稱之為歪脖子井、扳倒井。

該井坐落在滾河南岸丘陵地帶的一窪地中,南接連綿低崗,北接滾河沖積平原。井口壓一圓形青石板,直徑約1。7米,中鑿圓孔成井口,口徑0。65米。口沿有5道繩索磨痕,痕深0。5——2釐米。從井口往下至1。35米處時,井壁向西南傾斜,傾斜度達25度。井壁系素面青磚平砌而成,深度和時代不詳,現仍在使用。

【連結】據傳,西漢末年,王莽攆劉秀,攆至打夥。這時,劉秀嗓子又累又渴,實在無法挪步。說來也巧,他剛住腳,就發現身邊有一口井。他欣喜地下馬來,來到井旁,可一看,井很深,沒有井繩水桶咋能把水打上來呢?他雙手扒在井沿上,無可奈何地說:“井啊井,你能不能歪一歪,讓我和馬喝口水呢?”說著,就不自覺的使了下勁,把井朝懷裡扳了扳。那井還真聽話,一下被劉秀扳成了一口斜井,井水離井沿只一寸多高,劉秀和馬都喝了個飽。劉秀走後,這井再也沒有復原了,直到現在。後來,人們就把這井叫扳倒井。

據說這口井裡的水還有神奇的療效,病死或被毒死的豬、牛、羊等牲畜的肉,人都不能吃,但如果將這些肉用歪脖子井裡的水漂洗和燒煮,什麼異味或毒性都沒有了。

襄陽東津 古井錄存

打夥店井

東津老街四方井

東津老街井,位於東津老街北街,是一口四方井,井筒直徑約2米,其井口為方形,上置兩個轆轤打水,供當時半個東津街居民用水。井水和街西漢江裡的水位持平,如果要知道漢江水位的變化,察看井水的水位就行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了自來水後,井失去了用處,為了安全,井口用石棉瓦蓋住了。井臺剩下兩根斷柱,和一方雕有圖案的石碑。支撐轆轤的石柱上有浮雕的雲龍紋。

【連結】相傳,古時候東津街上沒有井,居民用水要到街西漢江河裡去挑,因河堤很高,挑水很費勁。這條街上住著一個美麗的姑娘,因父親早逝,又無兄弟,家裡挑水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每天都要到河邊挑水,很吃力,一個小夥子看到了,就常常幫她挑回家,天長日久,後來兩人結成了夫妻。為了方便街上的人用水,夫妻倆就在街上挖了這口井。井口修成方形,意寓做人處事,男人要方方正正,女人要溫柔如水。

襄陽東津 古井錄存

東津老街四方井

老營井

老營古井,隨處可見。相傳這些古井大都是宋蒙襄陽之戰中,蒙古大軍為了包圍襄陽城,在老營安營紮寨訓練水兵時留下的。此地還有“48口井、72條巷”之說。2000年原襄陽縣文物部門普查時,仍有11口比較大的井在使用。有了自來水之後,這些井失去了用處。現大多被閒置或遮蓋。

老營一社井。井地處老營一社、二社接壤處,井用長方形石條鋪墊,井口呈圓形,直徑68釐米,井沿上有數條繩痕。井壁由青磚壘築,兩順一丁方式砌成。該井座落在老營一社、二社接壤處,周圍地勢平坦。水井東側為老營一社、西側為一條村級水泥公路,路西為老井二社。

老營井。位於東津鎮老營村老營二社。井臺以石板壓墊,圓形井口。內徑0。58米,深約12米。青石井臺,素面青灰磚兩順一丁砌壁。現已廢棄,井四周雜草叢生,將水井淹沒。井口用預製水泥板壓蓋,井壁有垮塌。

老營二社井。位於東津鎮老營村老營二社(村民汪利家圍牆北側),井臺呈方形,用長方形石條鋪墊,井臺上立有兩通石碑,搭成“人”字形,方便村民取水。井口呈長方形,長160釐米,寬為140釐米,井壁由青磚壘築,兩順一丁方式砌成。

現今井已廢棄不用,井口周圍長滿了雜草,將井口包圍。年久失修,造成井體區域性破壞。

襄陽東津 古井錄存

老營古井

前崗西井

位於東津鎮前崗村前崗自然村西端的一片開闊地中,當地俗稱西井。西井平面呈圓形,由素面磚丁字形圍砌,井口一週順砌,口小底大,口徑57釐米。西井東距前崗自然村約100米,西至王家河自然村約600米,北約100米處為村民住宅區。

現今井口處有清代的殘破墓碑圍蓋其上。乾旱無水時,村民偶爾會開啟使用,澆灌土地。井口處原立有紀念碑,文革時砸毀。

該古井的發現,對研究本地區古建築有一定的依據和價值。

王寨村

仍舊觀井

井位於東津鎮王寨村王寨自然村西。村民王鹹武房屋

,井在房後的一片小樹林中,井口現被大石塊所覆蓋,井壁為青磚所砌,其外徑120釐米、內徑65釐米。

記載該井的碑在文革中從水井處挪至現在位置並斷為兩截作墊石,碑系青石質,通高136釐米、寬54釐米、厚15釐米,碑座高30釐米,碑文楷書豎刻,從碑文可知此處原為仍舊觀,井為觀中所用。現今井已經廢棄不用,碑斷為兩截但內容完整可辨,整體儲存較好。碑系文革中破四舊時損壞。現被保存於一王姓村民家中。

另據襄州區檔案館文史專家王力明考證,碑頭上有“仍舊貫”三個大字,碑文記載,清順治七年(1651年),漢江發大水;雍正二年(1724年),因人口增多、牲畜用水較大,該井被擴建;乾隆十四年(1749年),天大旱不雨,井水枯竭;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蝗蟲遍地莊稼顆粒無收。碑文記錄了立碑時間為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並附捐資擴建古井者名單。

淳河井

淳河井位於東津鎮淳河村五組東北10米處,南距淳河村委會120米。該井座落在漢水東岸沖積平原的一臺地上,臺地約高出周圍2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接大片丘陵。井口平面呈圓形,直徑約0。65米,井壁由素面磚側立砌成,口沿磨有32道繩痕,痕深達3。5釐米。1975年,該村在井口修一圓形水泥井圈,供全村千餘人飲用。現在用上了自來水,此井封住。

開鑿具體時間不詳,當地百姓說,明朝萬曆年間人口大遷移時,此井就已存在,如此推算,古井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襄陽東津 古井錄存

淳河井

周寨村后王崗井

周寨村后王崗井位於周寨村二組, 218進村道路及從后王崗到周寨的村村通道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井旁立有周寨村二組村務公示欄。轆轤用青石碑和石磙支就。當年供二組70幾戶近300人飲用。現轆轤完好,還有少數村民在此取水。

朱彭村朱家崗井

朱彭村朱家崗井位於朱彭村朱家崗營盤西北角,屬朱彭村五組,當年供五、六組西邊半頭營子的人飲用。轆轤用青石碑和石磙支就。2013年修縱六路(蘇嶺山路)佔用,石碑轉至一開闊地帶,井沿鋪就的殘碑被掩埋。

樊坡村古井

樊坡村古井位於樊坡村三組,樊坡村最西側的通村道路旁邊,井旁立有兩通石碑支轆轤,井口南側有一石質牛槽。支轆轤的石碑一通無字,一通為大清同治十三年功德碑,上有駱姓眾姓捐資情形。今井仍在使用,用潛水泵丟入井中取水。

莊衝村古井

莊衝村古井位於莊衝村北側,魏李路南約200米,今已封存。

(楊立武 朱家紅 陳春梅 程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