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當中國的經濟面貌煥然一新的時候,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中國已經不再是舊的那樣死氣沉沉,發展緩慢。伴隨著總設計師“南方對話”的展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在全國範圍內確立。

這一套,社會主義搞資本主義,這哪行?懷疑派為了最大限度地駁斥,紛紛提出國家機構問題。但俗話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更是一舉超越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的經濟增長,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得到了改善。這一過程結束後,全中國的網路技術都受到了影響,於是就悄無聲息地被根深蒂固。

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20世紀末,網際網路開始進入中國人的家中,在那個電視甚至都沒有普及的年代,一臺電腦對於一箇中國家庭來說就像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奇蹟。伴隨著中國經濟開放模式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湧入中國,這一程序自然也推動了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網路也一樣。此後的十多年裡,網際網路就像是中國的火箭一樣,迅速發展壯大。到2020年12月,網際網路普及率將達到70。4%。同時,眾多網際網路的延伸產業也悄然興起。

以網購為例,2020年1-6月,全國網路零售額達到5。15萬億元,這個數字與其他國家相比十分恐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的網購滲透率遠遠高於我們的預期,而網上的購買力仍在繼續增長。而網購的普及,自然也對零售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一衝擊對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影響可能不大;但在一些經濟和科技較為發達的城市,網購已成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路邊瀕臨倒閉的小型實體店隨處可見。

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與網上購物相比,消費者確實有足夠的理由說明實體店的不足與缺陷。比方說每個人都關心的價格問題,當網購與實體店形成對比時,將充分展現前者的優勢。自數家電商平臺做大後,各為爭奪市場紛紛在大幅降價佔領市場,通常,同一件商品在網上的交易比在零售店的交易要便宜得多,而且,隨著近年來電商平臺的標準化,人們能在網上買到假冒商品的機率也大大降低。因此,網上購物的確比實體店方便、實惠許多。

誠然,由於網路外延產品的影響,營業額逐年下滑的線下經營場所可能不止是實體店鋪,銀行這類硬性金融機構也會受到影響,而許多銀行、在許多地方的分行也紛紛宣佈關門。為什麼這一規模如此之大,在如今的金融體系中顯得如此重要的銀行網點,抵不上網際網路的衝擊?

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以貨幣形式存在的銀行,其承載的金融價值是極其巨大的。對一般人來說,銀行既能為我們提供存款的價值,又能使我們手中的資金流動。在現代社會中,錢存於銀行已成為幾乎所有人的共識。但隨著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興起,尤其是網路支付的興起,人們似乎對此有了一個普遍的共識,即裂谷一般越擴大越大。

事實上,除了理財等金融產品之外,傳統金融業受到的巨大沖擊主要來自網路支付。隨著線上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把工資存到支付寶或微信上,這一網路支付平臺可以實現線上支付,使銀行線下不再需要儲蓄資金。因此,很多銀行的網點都面臨著“關門潮”。資料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網點關閉數量已超過1300家,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長。

實體商店之後,連銀行網點都迎來“閉店潮”,1300家半年店內關門

儘管這樣,銀行並不是頹敗之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老年人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懷疑和對傳統銀行的信任。說到底,70、60後甚至更老的人群,都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經歷巨浪,見證祖國繁榮昌盛和不景氣時,也不會有多少精力去了解這個神奇的網際網路世界。所以,究竟應該選擇銀行還是第三方平臺,最終還是要看哪一個更適合、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