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歲楊振寧甘願被罵也要反對建粒子對撞機,3個理由讓人心服口服

科研歷來是“最燒錢”的研究專案,近幾年來,我國在科研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花2000億資金去建立一座大型粒子對撞機到底值不值得,這個問題還是存在著很大爭議的。

98歲楊振寧甘願被罵也要反對建粒子對撞機,3個理由讓人心服口服

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召集了11位頂級的科學家對此事進行投票表決,在投票環節,各位科學家各抒己見,有人支援,有人反對,中科院的院士王貽芳和楊振寧教授就發生了極大的分歧。

王貽芳院士非常支援建設這座大型粒子對撞機,她認為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大部分都是由歐美國家提出來的,這兩項技術也顛覆了大家對物理學的認知。但是現在100多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在吃這些老本,對於未來物理的探索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而大型粒子對撞機就是這個突破口。她認為,這座大型粒子對撞機必須要建,不建的話我們就會落後30年。

但98歲的楊振寧教授冒著被罵的風險,在此次投票中投出了最關鍵的反對票。他認為這件事情不值得投入這麼高的經費,現在做好,無疑就是在給國外做“嫁衣”。

對此他給出了三個方面的理由:首先,米國也曾經建過粒子對撞機,但這個玩意兒太燒錢,後來他們就放棄了,這就說明建設粒子對撞機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98歲楊振寧甘願被罵也要反對建粒子對撞機,3個理由讓人心服口服

其次,就算我們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意外,把這個工程搞定了,但是後期維護的費用也是個“天文數字”,它將會導致其他成百上千個科研專案缺乏資金,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專案的價值絕對不會超過其他數以百計的科研專案的價值,這樣做就是因小失大,根本不值得。

第三,這個領域的高階專家大多來自西方,中國的高能物理學家最多隻有1%,如果要做成這個專案,勢必要別的國家一起來做研究。到最後關鍵的技術被別人掌握了,這無疑是在給他人做嫁衣。

楊振寧教授的觀點發出之後,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甚至有些人覺得他的這是在扼殺中國物理研究的未來。如果我們連研究物理的實驗裝置都不肯投入,又怎麼可能研究出好的物理成果呢?又何談培養物理領域的高階人才。

但其實仔細想來,楊教授的反對是有道理的,我國的物理研究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不是因為裝置的問題,而是國內培養出的一些物理人才基本都流失到了國外。

98歲楊振寧甘願被罵也要反對建粒子對撞機,3個理由讓人心服口服

關於人才流失這個問題,之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曾說過,中國的物理人才太稀缺了,華為雖然擁有1400多名科學家,可裡面有一半兒都是外國人。華為作為一個民族企業,他們不想用中國人嗎?當然不是,華為一直在努力的招聘國內的人才,可是根本招不到,因為很多人才都流失到了國外。但是一個米國矽谷,就已經招走了3萬名清北高才生。

我國物理人才缺失,除了與流失比較嚴重,與我國的傳統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

以前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為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用到的知識,卻是到了初中之後才開始學習,小學根本就沒有關於物理、化學的課程。

而很多發達國家,他們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物理了。與他們相比,我們整整晚接觸了五六年。孩子的物理啟蒙也是有一個時間段的,5到12歲是最佳啟蒙期,而我們就這樣硬生生錯過了。

還有一個問題,數理化的教學大都採用了“填鴨式”的教育,為了讓學生記住考試的要點,老師就把公式寫下來,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這種沒有理解硬背的方式只會讓人覺得越來越枯燥,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其實物理和化學是非常有趣的兩門學科,換一種幽默的方式,學生或許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