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繼突破30萬元門檻之後,50萬又成為了越來越多國產車的新目標。

遠的不說,最近的新車就是例子:極氪009、智己L7效能版的指導價都在50萬元左右,頂配直逼60萬元。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如果你翻閱垂直汽車網站的檢索欄,可以發現指導價在50萬元左右的國產車不在少數,其中有一些我們熟悉的身影,比如蔚來的ES8、ES7、ES6、EC6、ET7都有車型超過50萬,另外像阿維塔11、嵐圖夢想家、紅旗E-HS9、高合HiPhi Z、HiPhi X等車型的部分車款售價也超過了50萬。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反而是號稱“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的理想L9,指導價也才45。98萬,連口號裡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屬實有些“便宜”。

為什麼國產車賣到了50萬?

要是放在以前,50萬元這個價格,是國產車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別說50萬了,20萬都能成為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合資車與國產車區隔開來。如果時間回到10年前,倘若有款國產車的價格超過了20萬,在媒體筆下也許都能被稱為國產“天花板”。

而現在,售價超過20萬的國產車筆筆皆是,在新能源的春風下,有些造車新勢力直接繞開合資車,向進口車、豪華車發起了總攻。

蔚來、理想、小鵬、問界旗下產品的價格都不便宜;而極氪、高合、嵐圖、阿維塔和紅旗也把定位舉得老高。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為什麼這些國產品牌,一夜之間改頭換面,成為了豪華品牌的競爭對手?

原因是在電動化、智慧化的浪潮下,汽車品牌之間在技術上的差異性正在逐漸減小,豪華品牌曾經可以信手拈來的品牌溢價開始崩塌。

燃油車時代,豪華品牌的技術總是最先進的,它們用了排量最大的發動機,調校最好的懸架,以及最昂貴的材質,讓消費者感覺到滿足感。而這些技術,國產品牌是沒有的;不僅沒有,而且追趕起來也很困難,一是需要時間的積累,二是專利壁壘。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而在電動汽車時代,豪華品牌也需要從零開始,也需要依託供應商體系。客觀地講,BBA使用的寧德時代電池(或其它品牌),與長安、吉利這些使用的,並無本質區別。使用者看到的只是電池電量、續航里程等幾個完全客觀的、沒有情感的數字;恰恰是在這份數字上,國產車做得更出色。

更嚴重的是,以前價值最貴的動力效能也在急劇貶值。曾經需要六缸、八缸甚至十二缸發動機才能達到的3秒級加速,現在只需要兩個電機就能完成了,而且這個加速給人的感覺更快更猛,而且更“省”。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毫無疑問,技術手段的進步,讓國產車和豪華品牌站在了同一水平線,至少在大部分引數和體驗上,國產車目前是不虛的。

這也是目前造車新勢力大佬們大放厥詞的原因之一,同維度的技術,讓國產品牌敢於向50萬級別發起挑戰。

有人為50萬的國產車買單嗎?

車是造出來了,有人買嗎?畢竟是拿50萬出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要舉例,我覺得無法避開蔚來和理想,這兩家造車新勢力,主力的產品一直在和豪華品牌較勁。

數字不會說謊,消費者的錢包也很誠實:

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蔚來汽車交付10059輛新車,同比增長174。3%。其中包括5979輛高階智慧電動SUV、2814輛ES7以及4080輛高階智慧電動轎車。截至10月31日,蔚來汽車累計交付量達259563輛。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理想汽車在其官方公眾號公佈2022年10月交付資料。2022年10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10052輛,同比增長31。4%。截止到2022年10月31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為221067輛。

實際上,如果單算現有的50萬以上純電豪華領域,高合和紅旗的表現同樣亮眼,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超過了賓士、保時捷等傳統豪華品牌。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而在很多蔚來、理想的使用者群當中,我們也能夠聽到一些車主由BBA,甚至保時捷使用者轉化而來。

當然,從基數來看,目前為50萬或以上級別國產車買單的使用者還是很少;但有了蔚來、理想這種玩兒法,他們佔據了30-50萬元的電動車市場,未來是否能夠攻取50萬以上的領域,機率還是很大的。

有人為50萬的國產車買單嗎?

高階國產車是否影響豪車格局?

從目前的銷量態勢來看,經濟型家用車的市場態勢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以前由大眾、豐田領頭的銷量格局,已經逐漸變成了比亞迪、長安、吉利、奇瑞、長城與合資車分庭抗禮的階段。

未來豪華汽車市場是否會複製這一點呢?答案是明顯的。

如果繼續以燃油車銷售為主,那麼中國品牌的機會依然很少。

50萬以上的車,你願意買國產嗎?

但如果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繼續上升,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慾望加強,那麼中國品牌的機會很大:一是因為他們熟悉中國消費者和中國市場,產品的本土化更好,而且價格、配置的策略更靈活;二是目前的豪華品牌,在電動車市場的建樹不高,甚至可以說落後於本土品牌,唯一的優勢只剩下品牌溢價。

歸結下來,就是汽車的電動化和智慧化,給了新品牌機會,也給老品牌出了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