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F4裡,它要第一個過苦日子了

12月1日,港交所官網顯示,威馬汽車(下稱威馬)的招股書顯示為“失效”狀態。而在此之前,11月21日,威馬創始人沈暉的一封內部信,將這家明星新能源汽車公司的財務壓力公開於眾。內部信中列舉了多條應對資金壓力的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層降薪一半,員工工資打七折等。

造車新勢力F4裡,它要第一個過苦日子了

在一些內部員工看來,威馬面臨資金壓力此前早有訊號。仍留在威馬的人和外界一樣迫切想知道,這家曾和“蔚小理”並列“F4”的車企還能否堅持到上市馬拉松的終點?

裁員、降薪

每個月8號,是威馬員工的發薪日。不過,11月8日這天,威馬員工張峰(化名)並未收到工資到賬的提示簡訊。包括張峰在內的威馬員工在10月份已被口頭通知,發薪日將由每月8日推遲至每月25日。

“當時我們就已經做好了降薪的準備,就差一份書面通知了,結果21日就發了。”張峰透露,在此之前,威馬從未延發過工資。

據中新經緯瞭解到,在21日這封降薪的內部信釋出之前,威馬就已開啟了裁員動作。

10月15日前後,威馬各部門領導口頭通知員工個人“有這麼一個機會”:員工自己在規定時間前報名,可以領N+1賠償,月底走人,或者領七折工資繼續做下去。而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報名“自願被裁”的員工都能領N+1賠償,因為每個部門有人數限制,需要領導爭取。

造車新勢力F4裡,它要第一個過苦日子了

11月21日,看到內部信後,張峰心裡產生了離職的想法,在他看來,繼續幹下去也沒什麼意思,而且周圍不少人也產生了離職想法,因為“年終獎也沒了”。

沈暉的內部信裡寫道,取消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和年終獎。

雖然外界常傳“威馬掉隊”的聲音,但作為員工來說,張峰一直沒有直觀的感受。他覺得“公司氛圍很好,企業文化開放,不打卡且很少加班。”

在裁員降薪的同時,威馬的招聘工作似乎也陷入了停滯狀態。中新經緯在BOSS直聘上看到,威馬雖仍有崗位在開放,但招聘人員最近一次上線,還是在四個月之前。威馬官方微訊號的“加入我們”板塊則顯示暫無職位。

掉隊、撤店

“威馬掉隊”的聲音是從2020年開始傳的。當年,威馬銷量為2。25萬輛,位列造車新勢力第四位。

而在2019年,威馬以1。28萬輛的銷量,位居新勢力第二位,僅次於蔚來。彼時,威馬與蔚來、小鵬、理想被外界稱為造車新勢力“F4”,同列第一梯隊。

2021年,威馬年銷量來到了4。42萬輛,排在小鵬、蔚來、理想、哪吒之後,位列第五。同年,小鵬交付9。82萬輛,蔚來交付9。14萬輛,理想交付9。05萬輛。

造車新勢力F4裡,它要第一個過苦日子了

而據中汽中心披露的資料,2022年1月至10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29284輛,同比下降14%。這個資料遠低於處於同一陣營的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後兩者的銷量增幅均超過一倍。

沈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威馬銷量滯漲並不是賣不了,而是有意收著賣。

根據威馬2022年6月提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累計虧損136。32億元;毛利率始終在-40%以下,相當於每賣一輛車虧損10萬。

張峰認為,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在資金充裕時可以,但當資金承壓時,這麼幹就是災難。

或許由於“收著賣”,經銷商拿不到貨,導致無車可賣,威馬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撤店現象。

根據招股書,威馬採取經銷商銷售模式。從第三方地圖上搜索,北京地區有23家威馬門店,不過威馬官網顯示,威馬在北京地區僅有13家開業的門店。業內人士稱,這或是因為部分門店已經撤店而第三方軟體沒有及時更新。

11月30日,中新經緯來到了北京海淀區翠微印象城,商場一層的引導牌上顯示,這裡有一家威馬銷售門店,但找遍商場,並未發現這家店。翠微印象城的工作人員表示,“威馬撤店大概有四個多月了,撤店原因不清楚,可能是租約到期了。”

撤店不止發生在北京。11月30日下午工作時間,中新經緯根據公開資訊隨機致電了11家位於河南、四川、湖南等地的威馬銷售門店,其中僅有3家門店的電話被接通,其餘的或無人接聽,或已改為其他品牌店面。

“經銷商也要賺錢,”張峰表示,車賣得好不好,經銷商能不能賺到錢,決定了威馬門店是否存續。

招股書顯示,威馬共推出了4款車型,為EX5、EX6、W6和E。5,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車型售價分別為16。98萬元起、18。99萬元起、19。58萬元起、18。01萬元起。

長沙某威馬門店銷售人員宋梅(化名)30日在電話中對中新經緯稱,2022年年初店內進的一批車,到現在也沒賣完,目前正在促銷。

“目前,我們店內的現車有5、6輛威馬W6,1輛威馬EX5,這是今年年初到的車,優惠完的到手價分別為15萬元和14萬元左右。”宋梅還稱,只有店內的現車是以上述價格售賣,若這批現車賣完,客戶再想購車,交付時間和價格就是未知了。

節奏

威馬為何走到了這一步?張峰從目前產生的結果倒推,認為首要原因在於威馬節奏出了問題。

理解這句話,還得從威馬的產品線說起。目前,威馬推出的四款車型售價在15萬元到25萬元之間,在張峰看來,考慮這一價格區間市場使用者群體龐大,威馬產品早期主攻這個主流市場沒有錯,但若一開始就定位在這個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發展而言,弊大於利。

“新能源汽車早期是一個嚐鮮的東西,使用者群體以網際網路高管等中產家庭為主,普通老百姓對價格敏感,剛需家庭對新能源汽車更多是觀望。”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說,“主流市場定位不能幫助車企樹立高階的品牌形象,現在各個細分市場的競爭都很大,一家主打中低端車型的車企後期再想提價推出高階車型,想做到暢銷是很難的。”

造車新勢力F4裡,它要第一個過苦日子了

蔚來和理想走的是高階路線。蔚來最便宜的車型ET5價格為32。8萬元起,新車ES7為46。8萬元起。理想目前最便宜的車型理想ONE是34。98萬元起售,2022年6月上市的L9起售價為45。98萬元。

小鵬最便宜的車型G3i官網指導價為16。89萬元,其次是官網指導價為17。99萬元的P5以及23。99萬元的P7,今年推出的新車G9,當前官網建議零售價為30。99萬元。

高階車型,意味著更多的利潤。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蔚來的車輛毛利率為16。4%,小鵬的毛利率為13。5%,同年第二季度,理想的車輛毛利率為21。8%。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章弘對中新經緯表示,“威馬曾試圖上探中高階市場,EX6就是威馬對中高階市場的一次試水,但未能如願。”

張峰認為,EX6的失利或許是威馬掉隊的開始。“威馬EX5算是同價位車型裡的明星產品,如果EX6銷量好,威馬就有兩款主打車。但EX6銷量走低,且拉高了研發成本,導致後續的產品釋出節奏跟不上了。當友商開始推轎車時,威馬還在推SUV。”張峰說。

威馬在招股書中曾稱,要在2022年下半年上市新車M7,但目前暫無音訊。

“新車M7目前還沒有任何資訊。”多位銷售人員給出了相同答案。張峰透露,“新車M7肯定是暫緩了,要看後續有沒有錢量產。”

“威馬目前在售的車型不多,原本計劃搶奪中高階市場的EX6,未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倍受期待的新車M7至今還沒有上市的訊息,威馬產品鏈正面臨嚴峻考驗。”章弘說。

除了最初產品定位失策,自建工廠或許是沈暉第二個踏錯節奏的地方。

有傳統車企背景的沈暉早早便開始自建工廠,儘管兩座工廠的生產資質耗費了13。8億元,但沈暉認為自建工廠可以把控生產品質。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8月起,威馬在總部上海以外的浙江溫州和湖北黃岡建設了兩座生產基地,總計產能達到25萬輛。

威馬也一躍成為首個自建工廠造車的新勢力品牌,而同期蔚來、小鵬、理想還在選擇代工。

兩座自建工廠的投入,給威馬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威馬研發開支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及9。81億元,分別佔同期營收的50。7%、37。1%和20。7%。

“自建工廠是一個前瞻性的戰略,造車新勢力現在都開始自建工廠了,可問題在於威馬的工廠建的太早了,忽略了成本,兩條生產線浪費了大量的錢,又沒有足夠的訂單來消化過剩的產能。”張峰說。

威馬聯合創始人杜立剛也曾對媒體表示,過早的投入第二工廠導致產能長期閒置、資金空轉,如果再晚兩年,威馬的資金負擔可能會小一點了。

據媒體報道,威馬的兩座工廠仍維持正常運轉,但產能利用率大約為20%。

整個10月和11月,以往在微博上較為活躍的沈暉發表的原創微博數量為零,僅轉發了一篇媒體對他的專訪文章。在他轉發的專訪文章中,他稱公司資金鍊和生產運營都一切正常,“只是大環境不好,收著點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