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比亞迪能否在未來十年超越豐田?

2022

8

月份,

王傳福

表示明年預計產能

400

萬。還不夠賣。稍微回顧一下,

2021

2

月,比亞迪月銷量

20927

輛,比三萬都夠不上。中間這才隔了十八個月。

——

事物的發展完全可以不是線性的。

2021

2

月,王傳福、比亞迪也不敢想再過十幾個月,比亞迪就是中國車市老大,銷量完爆兩個豐田之和;漢唐海豹這樣二十多萬起步的車,一個月賣六萬輛。現在沒人知道比亞迪上限在哪裡,包括比亞迪自己。另有傳言,船伕最新口徑明年目標上調到

500

萬了。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無論如何,明年

400

萬肯定沒問題,距離豐田最多隻剩

500

萬的差距。豐田把今年目標下調到了

950

萬。明年在內地和海外還要再被比亞迪搶走一部分市場。比亞迪出口日本所取代的豐田銷量,咱就不算進來了。看下資料:日產

汽車

去年在國內賣了

800

多萬輛車,絕大部分是

30

萬以下的中檔車。而這個價位,比亞迪正在大殺四方,有多少賣多少,瘋狂收割這些合資車的份額。三年後能收割到多少銷量,誰也不知道。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豐田還要找比亞迪做套殼車

這部分銷量怎麼計算,算誰的?比亞迪能賣一千萬的時候,豐田是絕對守不住

900

萬的。十年太欺負人了

我猜一下,超過豐田大概需要四到六年吧。最樂觀

2025

,悲觀一點的話,

2027

怎麼也超過去了。儘管從產品來看,比亞迪是無敵的,但是時間拉長一點,總有

黑天鵝事件

。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供應鏈不受限,出口也沒有不公正待遇,國內外同時開花,國內七百萬,國外三百萬,就很容易超過豐田了。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比亞迪潛在危機在於供應鏈,鋰礦和車機晶片都可能被針對性打擊。歐美可沒啥契約精神,只要感覺到威脅,對中國企業下手從不手軟。想達到一千萬,必須做好出口,還要面對各種明裡暗裡的貿易壁壘。那就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不過無論怎麼算,六年也夠了。另外,大眾

BBA

到時候也不行。日系德系,還可以加上美系,被打崩潰的原因和豐田一樣,技術落後於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陣營統領的

新能源

時代。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比亞迪早期的秦插電,純電續航是

50

公里,後來推出長續航

70

公里,再然後唐出到

80

100

公里,到現在

DMI

的長續航為

120

公里,那麼以後還會不會再繼續增加純電里程呢?說到這裡,

DMI

以後的線路分支就很明顯了。今年是新能源補貼的最後一年

那麼沒有補貼之後呢

為了綠牌補貼的

55KM DMI

就沒有太大的存在價值,由於饋電

soc25%

可以做到

3。8

刀低油耗,那麼可以做個減法。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現有結構保留

25%

電量,大約

2

度多點,做成混動節能車,終端價格由於減少了電池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如果比亞迪營銷策略再激進一點,直接定個和燃油車一樣的價格呢?而對於

120

純電版本,可以做加法,將純電續航做到

200

公里。用大電池大純電里程將車型適用增程模式。甚至如果打價格戰,比亞迪可以將發動機高速直驅都取消掉降低成本。就算高速油耗增加

20%

,也就是百公里一升不到。

無補貼時期,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

所以這次的

DMI

其實已經取得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位。而無補貼時期,這時才是比亞迪全產業鏈發揮優勢的場合,一切看硬實力。大潮退去,誰在裸泳,到時一目瞭然。

汽車終究是個強技術產品,像豐田和其他日系德系(可以加上特斯拉)技術這麼差,是沒有前途的。還有

——

如果屆時上限不止一千萬呢?畢竟從

2021

年的

73

萬輛到

2023

年的

400

萬輛都沒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