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終於重新迴歸,

除了本土作戰的法系品牌,中國汽車品牌成為了巴黎車展上最為重要的“面孔”。

10月17日,2022巴黎車展正式開幕,新能源汽車成為本屆車展中的“重元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土作戰的法系品牌,中國汽車品牌成為了巴黎車展上最為重要的“面孔”。

長城汽車攜旗下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拿鐵PHEV(Coffee 02),尤拉好貓、好貓GT、閃電貓多款新能源產品展示其中。比亞迪面向歐洲市場推出的漢、唐和ATTO 3三款車型也在巴黎車展上悉數亮相。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這些中國車企的參展,在很大程度上透露其爭相搶灘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機遇的決心。長城汽車歐洲區域總裁孟祥軍表示,歐洲是長城汽車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巴黎車展是長城汽車向歐洲市場展示品牌和產品的最佳機會。長城汽車正在研究汽車行業碳排放的整個生命週期,到2025年,將推出50多款新能源產品,全力支援可再生能源使用。

國內新能源汽車錨定歐洲

去年以來,中國車企集體錨定歐洲市場,加速向歐洲國家出口新能源汽車。其中,比亞迪、上汽、領克、蔚來、小鵬汽車、愛馳汽車等已相繼進入歐洲市場,並取得了初步進展。

近期,上汽、比亞迪、蔚來等車企又加速了在歐洲市場的佈局進展。9月,上汽MG MULAN在國內和近20個歐洲主要國家同步上市,1萬輛MG MULAN從上海出發,正式運往歐洲。“十一”假期前後,比亞迪、蔚來相繼釋出歐洲戰略。比亞迪計劃在今年底進入10多個歐洲國家,蔚來汽車也明確了在德國、荷蘭等四個歐洲國家開展業務,並規劃到2025年在歐洲建立數百座換電站。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業內人士分析稱,歐洲市場之所以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一個重要因素是歐洲各國的碳排放政策正不斷趨嚴,這意味著歐洲當地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將隨之風起。

公開資料顯示,9月歐洲電動車滲透率再創新高。德國、法國、挪威、英國、瑞典、義大利6國電動車銷量合計17。5萬輛,同比增長42%,環比增長54%。具體來看,9月,挪威電動車滲透率突破90%,瑞典超過50%,法國突破20%,德國接近30%,均創下各國滲透率新高。

申萬宏源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在部分國家和車企公開禁售油車時間表的背景下,全歐洲停售燃油車是水到渠成的。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歐盟減碳的力度將只增不減,使得歐洲電動車的推廣有了長期的託底和保障。預計未來14年歐洲電動車複合增速有望超過15%。

在此背景下,中國車企出海歐洲已成大勢所趨。隨著中國汽車產品及品牌力的全面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也更有底氣征戰汽車發源地——歐洲。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前十的國家是墨西哥、智利、沙烏地阿拉伯、比利時、澳大利亞、菲律賓、

俄羅斯聯邦

、英國、馬來西亞和泰國。從出口金額來看,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英國、俄羅斯聯邦、德國、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沙烏地阿拉伯是中國汽車出口排名前十的國家。累計總出口金額為460。7億美元,佔中國全部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46%。這兩組資料均表明,中國汽車出口正在經歷從“量”到“質”的轉折。

撕掉低價標籤

與20多年前的汽車出口相比,如今中國車企出海的產品多以高價值的產品為主。本屆巴黎車展上,長城汽車魏牌的摩卡PHEV(Coffee 01),在歐洲當地的售價摺合39萬元人民幣,可直接比肩本地的豪華車型。

闊別四年,巴黎車展迴歸,眾多“中國臉”被圍觀!

有車企的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車企出海歐洲的產品普遍溢價能力較強,部分產品的定價甚至可以達到國內定價的兩倍。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公佈的資料顯示,從汽車出口均價來看,純電動車出口均價提升極其明顯,已從2018年的0。2萬美元提升至2022年的1。99萬美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近期中國自主品牌新勢力車企高調進入歐洲市場,充分發揮了中國電動車的產業鏈優勢,實現出口水平價穩質優的提升,有利於擴大市場規模,拉動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正如崔東樹所言,中國汽車出口單車溢價能力的提升,與中國擁有完備、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息息相關。

嵐圖汽車CEO盧放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中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是建立在完整的價值鏈體系上的複雜工業品,其背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體系及完備的產業鏈在做支撐。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中國車企的出海早已不再是簡單的“單車銷售”,各個企業均在思考如何構建自身的生態能力和體系能力。例如,此次長城汽車登陸巴黎車展,就強調了將以“生態出海”的新模式進入歐洲市場,把自研的新能源、智慧化技術和高價值產品帶給海外市場。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副總裁張琳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車企出海歐洲需要在本土供應鏈建設上進行提前準備,特別是歐洲對碳排放要求日益嚴苛的背景下,中國出海歐洲的產品,也需要從生產經營、原材料回收的角度形成良好的競爭基礎。這些是需要企業在歐洲發展戰略之初就該去全面考慮的問題。

責編:陳英

宣告: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均來由長城汽車提供。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