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創新,必定是從“動用理性思考來追求真理”中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值得好好品味。“真理”是什麼?就是事物的內在規律、“因果聯絡”。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標準大氣壓下達到零度”與“水結成冰”般的確鑿無疑的因果聯絡,而哪些僅僅是“葡萄”與“紫色”般的常常相伴出現、卻其實“葡萄也可以不是紫色” “紫色的也可以不是葡萄”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絡,這個問題的現實意義,之前也討論過了,不再重複。那麼接下來就要問:“真理”到底從何而來?是從現實當中觀測而來麼?“穩定的標準大氣壓”“穩定的零度”“不含雜質的水”這些理想的條件,在現實當中都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另外,世界上有那麼多儲量的水,就算取出其中一小部分的水做過實驗了,怎麼就能斷定其餘大部分沒有實驗過的水也必定如此呢?所以,“真理”絕不是現實觀測之後的客觀記錄,而是純粹的人的內心的抽象思維活動。於是,這句話表面上看,好像強調的是“實踐”二字,其實“真理”才是本質核心。最容易出現理解上的偏差的就是“檢驗”二字。假如理解得不透,就會以為先有實踐、後有真理,這就是落入了“經驗主義”的陷阱,難免就會出現“忙活了半天,結果卻事與願違”的情況。先有對真理的種種思考,然後才有的實踐。就像在實驗室裡做實驗一樣:並不是隨心所欲地拿起各種材料隨機擺弄然後測量記錄,而是一定要先有所猜想然後才針對這個猜想來設計實驗。然而,真正能被實驗所驗證的真理,只是佔所有思考出的關於真理的猜想的一小部分而已。

各個門類的科學領域,最前沿的理論,必定是尚待實踐檢驗的。這就是“理性”真正的厲害之處:“理性”並不是被動地用來分析已經出現的現實觀測結果,而是先思考抽象出了現實中所沒有的事物,然後才指導實踐去創造。飛機、汽車、手機等等,這些事物怎麼可能是之前觀測過的?都是先充分發揮了“理性”、先想到了,然後才設計建造出來。所以,成天都在講“創新” “創新”,怎麼個“創新”法?靠多動手、多觀察就能“創新”麼?一定創新不出來,充其量只是仿造他人的成品設計達到質量上沒有什麼差距而已。真正的創新,必定是從“動用理性思考來追求真理”中來。“想象”當然有可能“想得準”、“想得不準”,但不能因此就否定要去“想”,好像一提“我想”二字,就是不客觀、不科學。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不斷地“排除妄念”,而達到“料事如神”般的境界。這種境界,用老百姓最通俗的語言來形容就是“開天眼了”,去看一看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人物,無一不是達到了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