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利”是“義”的存在基礎,義又是對利的規約,正是由於符合道義,所以人們才能獲得長久的利。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現實生活中,我們就要有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在不違背道義的前提下,可以正常地追求利益,但是當利違背了義的時候,就要適可而止。

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第一,折中而取,尋找“利”和“義”的平衡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違背道德良知。

春秋時候,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個孩子掉進湍急的河裡,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把小孩救起來,這個小孩的父親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他欣然的接受了,旁觀者紛紛議論,認為他太貪心。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可是孔子卻對她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的人,無論多大的獎賞,你都可以收。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孔子的學生的做法是正確的,他衝破了人們思想上的誤區,當今社會上也有許多像孔子學生這樣樂於助人的人,他們也獲得了應有的回報。難道他們就不是不義之人了嗎?雷鋒的那種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但卻不能成為束縛我們精神的枷鎖。孟子曾經說過:“義,利也”。這只是簡單的三個字,卻準確地闡述了利與義的關係,利是義存在的基礎。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曾經說過,“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

可見,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利益確實是可以跟道義一起,同時獲得的。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第二,擁有利他之心,奉獻,付出,多為別人著想,捨棄小我,成就大我。

2003年“非典”期間,板藍根。成為搶手貨,一些黑心的企業,著眼於眼前利益,大肆漲價。而面對這樣的市場行情,石家莊神威藥業卻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降價,並且千方百計地擴大生產,平穩市場上的藥價。贏得了長遠的信譽。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因而“非典”過後,神威藥業的銷售業績一片大好。

在大義面前,無我利他,成就大我。是每個人走向大成功的必備品質之一。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第三,當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時候,舍魚而取熊掌,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

在“利”和“義”面前如何做正確的取捨?

當個人的利益甚至生死,與國家和民族的興亡,相互牴觸,只能選擇其一。必須毅然決然的選擇國家和民族的大義。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哪有家。這就是我們無數的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內心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