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專業文3千字,建議先收藏】

績效考核的目的是:

提效、賽馬、凝聚團隊

;它是組織針對員工“

心理需求

”層面設計的激勵機制。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

反人性

職場上常有這種情況:

今年,單位的效益不錯,領導在年終總結大會上宣佈:銷售冠軍小白獎勵36800元、亞軍小美獎勵35800元,希望兩位再接再勵!

小美、小白此時都很興奮,鬥志昂揚。

結果,2人一起去財務領獎金時,小美領了34726元、小白才領了33330元。

財務解釋說:不好意思,36000是“3%、10%”的年終獎稅率臨界點。

小白此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坑爹呢!你們這是玩我呢!”。

小美此時也會很鬱悶“感情,這年終獎還是含稅的!”。

案例這種情況發生後,眾人的心理反應是這樣的:

小美在意的不再是35800元的獎金、而是被扣除的稅金。

小白在意的也不是36800元的冠軍獎、而是為什麼比亞軍少。

冠亞軍的榜樣作用被忽視,一個搞笑的結果成了眾人的談資。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一、做績效考核先要懂“多巴胺”效應

組織做績效考核的重點是:圍繞“

提效、賽馬、凝聚人心

”的目標,從員工

心理需求

的層面去考慮如何設定。因此,就必須先了解

人是如何

產生慾望、推動行動、滿足慾望

的心理執行機制。

我們看男性常不理解:女性為什麼為了滿足購物的慾望,可以不停地逛?實體店裡不停地挑來挑去,線上網店裡也可以不停地刷來刷去。

其實,這與男性在抖音等APP,看到了一條感興趣的影片後,又看到一條APP推送過來的感興趣的影片,於是忍不住一條條往下刷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因為“

人腦內的多巴胺,在不停地傳遞興奮和愉快的資訊

”。人之所以會對做一些事上

癮,都是因為它的存在。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多巴胺(Dopamine)是一種人體腦內分泌物,它與人的慾望、感覺有關。

多巴胺的效用產生於“

期待獎勵

”、而不是

獲得獎勵

。一條條街地逛、一家家店的進、一件件地挑、一條條影片地刷,其實是在

尋求獎勵

,期待下一次遇見更有趣、更好的。

大腦預見行為會帶來獎勵的時候

它就會分泌多巴胺,讓人體感到渴望和期待

。因此,

做績效考核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能不能產生

多巴胺效應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二、績效目標要與個人目標相結合

績效考核目標:

提效

是圍繞“開源與節流”,核心是人去創造利潤;

賽馬

是選拔人才,核心是公平公正;

凝聚團隊

是組織建設,核心是認同、是人心向背;歸根結底

核心是人

馬斯洛需求指出人的需求分5個層次。因此,組織的目標

與個人的目標

,一定要“

針對性

”地進行

結合

具體怎麼結合呢?

考核專案的設定,圍繞“

提效、賽馬、凝聚團隊

”的組織目標;

績效獎項的設定,圍繞“

馬斯洛需求層次

”滿足物件不同慾望;

考核標準與過程,圍繞“

刺激多巴胺效應

”的持續產生行動力;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三、考核專案的設定:要因地制宜

績效考核不討喜的第一個原因就是:

考核專案設定“太無聊”

案例:有一個單位的圖書館2個人,組織部門派人來進行績效考核,要他們交“績效考評材料”。他們說沒有,考核人員說必須要有。

考核人員問:你們不開會嗎?

他們說:開!

考核人員說:那好吧,交“會議方案、會議記錄、會議通知、會議簽到、領導講話稿、工作總結、工作計劃、會議圖片”等等。

他們笑了:就兩個人說話,還要做方案、還要講話稿、還要拍照!這不是形式主義嗎!

考核人員說:那我不管,考核專案就是這樣設定的,沒有材料就扣分、扣工資、扣獎金,一項一項的扣。

上面這個案例,是典型的

考核專案缺失

,不知道要考核什麼。

圖書館是

內部服務

部門。

物件

是全部員工,

作用

是文化建設,

目標

是配合組織其他部門共同

凝聚團隊。困難

是沒人愛看、沒人願意看書,

突破口

是電子書,

方法

是建立話題小組培養興趣,

策略

是同事以書會友、情侶以共同看書消磨時光。

所以,考核專案可以設定為“

服務滿意度、電子書庫建設、話題小組運維、書友活動、書友論壇

”等等。

需要因地制宜設定考核專案的相似情況,還有“保潔部門、安防部門、行政部門、人資部門、財務部門、企業文化、研究部門”等等。

考核專案設定“太無聊”,適得其反。反人性,還不如“不要考核”的好。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四、績效獎項的設定:符合馬斯洛需求

有的組織有4個關於“績效獎項設定”的誤區:

認為激勵不過就是“獎金、升職、表彰”。其實,

如同在抖音上看大長腿的小姐姐一樣,看多了審美疲勞

。相同獎勵的形式用多了,人就會變得麻木,變得理所當然,激勵就達不到目的。

錯將企業文化或員工福利當獎勵。例如,將全公司年度旅遊,當作績效獎勵。

利用員工休息日,獎勵優秀的團隊成員進行團建

或者集中培訓

惹得員工吐槽

這特麼是獎勵、還是懲罰!

”。

偷換概念,將員工本來的工資中的一部分,拆出來當作績效工資的浮動部分。

設定的門檻太高,員工感覺被套路了。其實,

體育教練訓練運動員有一個規律,一次性提高15%的難度,讓運動員跳一下就能得到,再不斷調高難度挖掘體能。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正確的績效獎項設定,應該是一套具有針對性的獎項組合。

案例:某保安公司除了月度績效獎金之外,特別設定了一個針對優秀專案組的《年度家庭3位同行旅遊獎》,從全市近百個專案組裡評出“冠、亞、季”獎。冠軍組是國內遊、亞軍組是省內遊、季軍組是市內遊。結婚的可以一家3個名額,最多可自費加直系親屬2位。沒結婚的可邀請直系親屬、也可邀請女友享受榮譽。

更有意思的是:出發前有“群英匯聚”宴,解散有“軍功答謝”宴,每次搞得特別有儀式感,讓妻兒、父母、女友都特有參與感。

已經連續實施了3年,搞得全公司的家屬、特別是小孩子,比公司領導還自覺地提醒員工要努力爭取該項績效獎勵。

所有的物質獎勵都會讓員工產生大量的多巴胺,而且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相比現金獎勵的

瞬間刺激。那些

獨一無二的獎勵,特別是那些讓家人都能參與分享和回憶的獎勵

尤其讓人期待。

只要獎勵沒有兌現,多巴胺會持續分泌直到被滿足。

像本案例,

為何獎項設定增加“家屬參與和儀式感”?

運用的就是“

群體歸屬感

”,達到

群體心理效應

延伸閱讀:

①、群體歸屬感:個體自覺地歸屬於所參加群體的一種情感,群體內聚力越高,取得成績越大,其成員的歸屬感也就越強烈。一般來講,人們對家庭的歸屬感要比對工作群體的歸屬感強烈得多。

②、群體心理效應:只要在一個群體裡被認同,這種認同感就會被放大。被認同的成員就會感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產生興奮與自豪感。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五、考核標準與過程:要不斷刺激多巴胺

績效考核對哪一類人最有效?哪一類人最喜歡績效獎勵?

零售行業從事銷售的崗位,不論是計件提成的賣房子、賣電器、賣軟體、賣衣服、還是賣奶茶,只要是提成比例合理,

每賣出一件“多巴胺”就刺激一次

。積極的公司還會變了花樣的搞出儀式感,各種

“喜報、排名”又從精神層面加以強化刺激

其實,做新媒體的也會有這種感覺。不管提成多少、有或者沒有,

每一次點贊、每一次轉發、每一次留言互動

,只要

開啟看見都會刺激一次多巴胺

的分泌。

還有許多行業,例如醫生、老師、導遊、體育運動員、滴滴司機、快遞小哥等等,

每一次成功的手術、每一次學生考試、每一場比賽、每一次接團、每一次接單後的喜悅

,都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哪一些人

目前又對績效考核無感呢

?沒有“好的、對的”考核標準與過程設計的崗位。例如,財務、行政、客服、後勤、企業文化等等。

主要原因是

缺少每天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儀式感

案例:

我認識一家銷售公司的財務總監很厲害:他將一線收銀員、後端結算員、後端會計員、後端庫管員、外勤出納員的日常工作折分成不同的程式化標準;每個標準根據“工作量”轉為不同的分值,每次“無差錯”的執行都會生成不同的貢獻值;自動顯示在各自電腦的主介面。

產品線財務經理也差不多,根據“資金週轉率、資金利用率、閒置資金有效盤活率”作為量化的標準,生成不同的貢獻值。

這些貢獻值直接參與銷售利潤的分成,與銷售員拿提成是一個原理。

整的財務人員對銷售的關注度比一線銷售員都不差,財務人員見銷售下滑了,還會收集各種行業趨勢、競對資訊、銷售技巧來反推營銷企劃與銷售團隊。那架式簡直就是“你不行、就我來,不服咱們換著幹”。

績效考核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條:反人性

總結

我們這個時代正處於數字經濟向智慧經濟的轉型時代,

績效考核只是對工作貼上“定性、定量”數字化標籤的開始

這就像是學生時代,無論你學的是

“易判斷對錯”的理科

、還是

“不易判斷對錯”的文科

、最後都需要

制定出不同的

分值評判

進行打分,最後

決出成績優劣

一樣。

以“

提效、賽馬、凝聚團隊

”為目標的績效考核是

必走之路

。只是,不同崗位也需要像不同學科一樣,制定出合理的

評判標準、分值、依據

,再結合員工“

心理需求

”層面設定

“儀式感”

各具特色的排名比賽,決出優劣。

所以,當你的績效考核不得人心時,只需要做一個改變:

順應人性需求

哪個

環節違反了“馬斯洛需求”

、哪個

標準違反了“刺激多巴胺原則”

,就改變它。

最後,你的績效考核機制,一定能實現“提效、賽馬、凝聚團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