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病重臥床,兒子不願做,我不願做,我不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愛!

父親的茶杯

印象中,父親的身體一直非常硬朗。母親去世後獨居老屋十幾年,總不願麻煩子女,態度堅定又固執,一直到八十多歲,最後重病臥床。

自春節間檢查確診為肺癌晚期到去世有五個多月,期間請人陪護,子女們也安排輪流照看。唯我不在老家,只能逢週末來回,加上又是家中老小,備受關照,幾乎沒讓我有花什麼時間精力特意陪護。

父親的茶杯

父親自信到固執的程度,只要自己認定的就難以更改,實在需要子女去做的事情,也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和要求去做,不管這辦法對不對,好不好。有時甚至會把子女的好心勸解,看成是對他權威的挑戰和尊嚴的冒犯而大為光火

父親病重期間,我單獨陪護過幾次,父親會讓我給他換茶葉泡茶。父親的茶杯是一個不大的黑灰色保溫杯,外表很舊,好多地方脫了漆;杯內膽沉澱黏附著茶垢,看樣子最少跟隨他有十幾個年頭了;茶葉和我們平時喝的一樣,倒是比較好的綠茶。父親會要我多放點茶葉,然後注滿開水,蓋子擰緊後放置床頭,這樣保證他隨時能喝到熱得發燙的茶。

父親的茶杯

好多次我很想對他說,這樣泡茶不好,悶在保溫杯裡,茶葉的色香味和營養都會損壞,最後喝到嘴裡的只有濃到發苦的茶味,也不會有什麼價值。但終於還是沒有說,一是想,說了父親也不會改變,不如順著原樣還高興;二來父親或許早已經習慣、接受、甚至喜歡上了這種苦味,他會認為什麼茶都該是這個味道,也只有這個味道才是他心中茶的滋味。我想我是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必要去改變一個堅持了幾十年的習慣和看法。

父親的茶杯

我後來想,這茶杯和茶,其實就是父親他自己。五十到八十年代最困苦時期,在農村要撫育六個子女成人,其中有三個還供上了大學,這對他是艱辛苦難,也是榮耀。其中滋味或許就如這杯茶,期望憂困,酸甜苦辣,攪混著,積聚著,夾雜氤氳,唯有保溫杯長時間高溫悶泡才最能醞釀得出來。是涼還是熱,是苦還是甘,別人又怎麼會、怎麼能品嚐理解?甚至包括他的子女親人。

我也一直在疑惑,對自己的家人、親友,要不要去交流或者說去說服,讓他們接受相對來說更正確、更有益的觀點和做法,我最終總是放棄。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茶杯裡泡出來的茶,時間久了,已經習慣地堅信自己才是自己想要的茶,甚至是最好的茶。改變是何其得難,父子親人如此,遑論外人。

父親的茶杯

父親去世了,我還是有點愧疚。是不是應該去為他的改變做些努力,就像應該去勸說他,用保溫杯泡茶是不好的,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嘗試改變一下,也許從此能接受新的更好的方式。

更令我不安的是,我自以為是的放棄,就直接冷酷地斷絕了交流的機會。父親的茶我不認可接受,他也許期望但從沒要求我去接受。但是,怎知道他不期望子女們能和他探討一下,如何去泡好每個人的這杯茶呢?

父親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