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愛?80年代農村青年是如何從認識到結婚的

我今年四十多了,有人說這年齡談愛太老,談死太早,我們這一輩人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我的思緒卻飄回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我們農村的婚嫁風俗還是很值得回味的。

那一代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年輕人,正是貨真價實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大概60年代出生,年齡比我們大十幾歲吧,不能說是比我們大一輩,大半輩比較合適。

這就是愛?80年代農村青年是如何從認識到結婚的

在那個年代,兩個年輕人要走在一起,自由戀愛是極少的。兩個年輕人要是敢在馬路上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會被路人圍觀,指指點點的。人民群眾一致認為,這兩人生活作風不好,是“水老倌”,“臭流氓”。

青年男子看上了某個女子,要是敢上前大膽把妹,女的滿臉通紅一聲尖叫,這男的就會被圍毆成豬頭。年輕女子看上了某個帥哥,要是敢主動表白,那更不得了,眾人議論紛紛,這女子是“花痴”,莫非精神病發作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也不能自己去求。那該怎麼辦?農村中一個重要的職業出現了,媒人。

比起現在亂七八糟的婚戀平臺,過去的媒人可要負責任得多,也真實得多。一般的青年男女都是透過媒人,才走完從認識到結婚的全過程的。

這就是愛?80年代農村青年是如何從認識到結婚的

提出求偶要求的一般都是男方,男大當婚。在農村,單身漢是被人看不起的。

男方的父母一般先找到媒人,說:“我家的伢子馬上20歲了,長的也不醜,還讀過初中,人又勤快,老實,看下能不能幫找個婆娘?”歷來男多女少,男方也不敢對女方提太多要求,只是說幾句重點,要求女方不能懶,不能脾氣不好等等。

媒人接到找個專案(任務)後,就開始在十里八鄉開始的物色合適的物件。當找到合適的女青年以後, 媒婆就開始上門遊說了。

“隔壁鄉某某村有個好後生啊,長得又高大又標緻,讀過蠻多書,家裡條件又好,我看你家的女兒要是能嫁過去,就享福了。”媒人無形中又把男方的優勢條件放大了幾分,至於不利條件就避而不談了。

女方家被說的心動了,答應讓兩個年輕人見一面。媒婆樂壞了,忙不迭跑到男方那裡,開始表功。

“你家的事情,我可一直當最緊要大事來做,跑遍了十里八鄉,終於給你家後生找了個好妹子”。媒婆喝口這家人端上來的,放了白糖的茶,潤了潤喉嚨,又開始眉飛色舞。“我幫你家找的這個妹子啊,長的好啊,十里八鄉都難找,多虧我能說會道,他家才同意見一面。”

雙方約定在趕集的那一天見面。在集市上,兩位精心打扮的年輕人遠遠見著了。那時候人們都矜持,只能遠遠地偷偷打量對方,卻不敢靠近說話。媒婆這時候就辛苦了,一會跑到男方這邊,對男青年說,“就是那個穿粉紅衣服的妹子,長的好看吧”。一會跑到女方那邊耳語:“就是穿皮鞋那個後生了,很憨厚老實的那個。”

如果,雙方覺得還滿意,就開始下一步。女方到男方家裡實地考察,我們的方言叫做“看檔”,意思是看一下男方家的地理位置,經濟狀況,家庭成員構成。這個步驟,主要是擔心女方嫁過去挨窮受苦,或者受氣。

這一天,男方家所有人穿戴一新,抖擻精神迎接女方考察團的到來。男方父母非常殷勤地帶著女方家庭成員,房前屋後,魚塘,水田,自留地都轉轉,熱情介紹了自家優良的投資環境,熱情回答女方的提問,並表達了歡迎對方女兒下嫁的熱切願望。

而這時候,兩個青年男女終於可以單獨說會話了,但還是很矜持,細聲細氣地不著邊際地聊著。

到了吃飯時間,男方殷勤款待,在愉快的酒宴上,兩家達成了合作的初步意向。走到這一步,意思是這兩個年輕人的婚事,真正立項了。

這就是愛?80年代農村青年是如何從認識到結婚的

從這一天起,男女雙方的家庭建立了一種準親家關係。過年過節,男方也要去女方家送節禮,兩個年輕人也可以自由走動了。

這個過程不會太長,在男女雙方的交往過程中,溝通和了解進一步加深。如果覺得合適,雙方就開始選結婚的良辰吉日,並準備去領結婚證了。

但是也有一種意外,就是有一方突然悔婚,一般是以女方家悔婚居多,畢竟男多女少,女兒不愁嫁。如果是這樣,事情就有點麻煩了。男方自然不肯嚥下這吭氣,會把媒人找來,兩家人坐在一起算賬。男方會把兩個年輕人從認識起,男方為女方花的錢,包括彩禮,送的節禮,甚至買的衣服都折算成錢,一五一十算清楚,要女方償還。

算這種帳是很傷感情的,但是兩家既然走不到一起,就沒想過以後還打交道了,這也是當時農村窮造成的一種局面吧。

如果兩個年輕人順利走向結婚了,那是皆大歡喜的局面。男方給了女方家彩禮,雙方領了結婚證,就大事已定,只等喝喜酒了。

在農村,最熱鬧的是兩件事情,一件是辦喜事,另一件是辦喪事。這兩件事情都用得著嗩吶,難怪人們常說:嗩吶,嗩吶,樂器之王,不是昇天,就是拜堂。

在婚禮前一天,男方派出了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向女方家奔去。迎親隊伍可不是空手而去,而是抬著成扇的豬肉,幾百斤鮮魚,這些是給女方家辦嫁女宴用的,所以上面都貼著喜慶的紅紙,一路浩浩蕩蕩,喜氣洋洋向女方家進發。

到了女方家,卸下魚肉,吃完女方家的嫁女宴,迎親隊伍又抬著女方的嫁妝,喜氣洋洋往回走。這些嫁妝包括,箱子、櫃子、床上用品,甚至鍋碗瓢盆等日用品,這也是女方為了補償男方彩禮錢的一種回報吧,嫁妝越多,說明女方家越重視女兒以後的幸福。

新年自然也走在隊伍中,在伴娘的攙扶下,向父母告別。當然,新娘要嚎啕大哭,以表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和依依不捨之情。當然,一般情況下,只要走出父母的視線,新娘立馬不哭了,估計心裡在樂呢。

迎親隊伍到了男方家裡,先是安排拜堂,然後吃喜宴,鬧洞房,這些全國各地都差不多,我就不說了。

上面寫的時期,大概就是三十多年前,一對青年男女從素不相識到結婚的過程吧,那時候,人們沒有太多海誓山盟,沒有浪漫的花前月下,夫妻的感情反而真實而穩定。對比今天,這種簡單的愛情和婚姻,確實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