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一篇有理論支撐,並且我自己踐行多次後很有效果的,關於改善內耗、提升行動力的分享文字。共有2800字,請你慢慢享用呢~

有讀者問我,自己工作兩年來都挺焦慮,近來心理內耗更是很嚴重,最明顯的表現是:每天想做(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還沒開始做就累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這是很多人包括我都曾遭遇或正在遭遇的情況。與之“交戰”好幾年,期間透過深度閱讀、踐行實踐,我摸索出了

一套“自我和解”and“能做一點是一點”的行動方法

,好學好用,可以相對有效地解決這種人很無力很糾結但不得不去做事的情況,然後慢慢地幫自己走出內耗狀態。

具體怎麼做呢?

1.先承認事實

:我現在的體能、精力狀態、心理能量等是不那麼充沛的,所以不可能像狀態好時那樣能高效地做完事情甚至完成得很好了,老實說我這個上午/白天可能一件事都做不了。

2.再自我疏解

:然而這是上班/工作/學習時間啊,我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地(被允許)去休息、去玩、去發呆,而置事情於不顧。不過既然我(原本)什麼事都做不了的,現在如果實際上能去做一點點,那就是進步啊,對於工作/學習事項也是一點推進啊。

3.然後重新設定小目標

:那麼,“能做一點是一點”。將腦海裡、手頭邊的所有事情,挑出最緊急的也最重要的一項,其他的全丟開,“哄騙大腦”當它們暫時不存在,而將這項留下來的任務認真審視,拆成多個小塊,每個小塊大概5分鐘、10分鐘、最多30分鐘就能解決掉的那種,做好拆分。並且告訴自己“這個上午/白天,我要能‘吃掉’一塊就行了,能‘吃掉’兩塊就是賺大了”。

4.付諸實踐,開啟行動

:拿一個“小塊”任務過來,開始“吃”。這時候只專注於“吃”這個行動,大腦沒有其他任何想法,“就這一塊,太容易了,5分鐘而已”,去嘗試去做。

5.很有可能達成的結果

:這種自我開導後感覺沒啥壓力的、任務目標足夠小的情況下,當你“吃掉”一塊小任務後,大腦開啟獎賞機制,分泌多巴胺,你會收穫一點成就感(因為你確實完成了開啟行動前的小期待),有點興奮,有點精神,也更清醒了,好像更有活力了,然後你大機率可以順著慣性(能更加容易地)去“吃”下一小塊了。

事情就是在這種方法實踐過程中,由一開始“事情好多,我好累啊,什麼都做不了”變成“做了一小塊,又做了一小塊,最後其實也做了挺多的”。

然後你會因為今天的實際產出,而減輕開啟行動前的內耗情緒,晚上也能睡得更好了,明天也能接著推進事項並且更容易開啟行動了。

事情和你,都在慢慢變好~

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總結來說就是:

很累、狀態不好、行動力不足但必須幹活時,挑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兩項,先做,其他的先放著不管、當它不存在。

然後把挑中的事情拆成小塊小塊的,告訴大腦“吃掉一塊就是贏”,然後沒什麼壓力地就“吃”起來了。

“吃掉”第一塊後就會觸發大腦獎賞機制、收穫一點成就感,因此增加了一點自身能量動力,然後能更加容易地去“吃”下一塊。“吃著吃著”發現這一天也做了挺多事的,很滿足。

其實這個行動方法可以廣泛運用到很多情況。

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會陷入這種面對不想做的事、挑戰大的事情,就不知從哪兒入手的畏難狀況,兩個小人在內心裡打架也無能為力,只會加重內耗。那麼把它切開,一點一點“吃掉”好了。當然,當狀態好的時候,你可以一次性全做完,效率和質量也更高。

舉個實際的例子。

比如我寫一篇長文章(我理解的長文是3500字以上),不止是要有靈感,也要看很多材料、找理論依據、修正邏輯鏈等,這是一個相對蠻大的工程,人就是會畏難的,那怎麼動手呢?

我可能就是先把要用的材料連結、相關書籍、閱讀筆記等找全,然後如果今天有30分鐘的時間,就看一兩篇,明天也找時間看一點,最後寫作有可能也是今天寫一個部分,下次又寫一個部分,最終一週才能寫完這一篇。

因為這就是我沒法一次性做完的活兒,可能客觀原因是自己精力狀態不好,或者只能夾縫裡找時間、省精力去做這個事兒。所以利用這個行動方法,我一週能寫完這一篇也很開心。

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這個實踐方法,能幫你提升行動力、改善內耗狀態、恢復能量,一點點回到正軌,然後更加和諧高效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它背後的原理是來自《如何想到又做到》中的

階梯模型

and

行動在前

,經由心理學和行為科學驗證是有效的。

(在書單中

這9本心理學書籍,能幫你停止內耗,做有用的事

有推薦過)

階梯

(Stepladders)告訴我們,面對重大目標和困難任務,在確認好行動步驟後就要專注於眼前的每一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因為研究表明,

把焦點放在小步驟上,一個人便會有更高的成功機率。

而且小的意思是:小而又小,10分鐘可完成、5分鐘可完成、1分鐘可完成。

行為在前

武器會顛覆你我的認知:原本以為可以透過自我改變的想象和意願,來改變自己的行為。可惜這根本是錯的。大多數吸菸者光靠想象戒菸是戒不了煙的。只是告訴自己“今年跟往年不同”,人們是無法堅持自己的新年願望的。社會心理學家現在告訴我們,真實情況是反過來的:

人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才會隨之改變。

你要“哄著”大腦

,讓它意識到改變可行。

所以,“我就‘吃掉’這一小塊,就做5分鐘,就行了”這種哄著大腦的自我暗示能幫你較為容易地開啟行動,然後有了行動思想也隨之改變,最終順著慣性做挺多事的。

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以上就是幫你解決“燃眉之急”的行動方法的親身實踐、感悟分享和原理解讀,然而我們其實也不能任由自己太頻繁地遭受這種狀況,畢竟老是要把自己從坑裡拉出來,太費力了,太耽誤個人成長和進步了。

所以,

長期來看,最好是保持好狀態,遠離內耗。

那麼,基於此,我也分享4個精力管理的實用小技巧:

1.在你精力最好、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時間段,做工作、學習事項中最需要創造力的那一項,也就是做主動性、輸出性事項。

而在精力不那麼好時,做做簡單執行的工作,或被動學習、聽課的事項。

2.如果你一天中的創造性事項不止一項時,儘量把創造性工作和執行性工作交叉進行。

比如干2小時創造性工作,再穿進來1小時執行工作,這樣做最有利於你大腦的放鬆和休息。

因為穿插於創造性產出工作間的執行工作,這時候就相當於你在高強度運動2小時後,教練或者同伴在幫你按摩回血。況且,執行工作也要做,也算一部分工作成果。

3.每天設定合乎腦力的工作量。

每個人每天能被使用的腦能量其實是有上限的,所以不要奢求一天專注做輸出工作8小時不間斷,那會累死的,對凡人不太可能,也不具有持續性穩定性。

所以,每天給自己的工作或者學習任務安排要符合人的常理,要在適當範圍內。

4.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哪怕只是晚飯後散步30分鐘。

因為運動是幫人緩解疲勞、恢復精力的最有效手段。

“運動不只是有助於恢復精力,更是人做腦力工作的支撐。做多少腦力勞動,我就要相對於做多少體力鍛鍊。長期運動的好處被人低估了。”

——這來自於一個用3年的下班後時間,有條不紊地翻譯完一套100萬字義大利小說的譯者。而且她的本職工作是在大學裡教課,並沒有耽誤。

她說得很對,

長期運動的好處被人低估了。

長期運動對於人高效學習和工作的幫助其實非常大。

狀態不好時,推動自己去做事的5步法,分享給你

總之,人精力狀態不好、面對挑戰性大的工作或學習事項時,

這套“自我和解”and“能做一點是一點”的行動方法

,非常好用

如果你正遭遇類似狀況,可以立馬試一試。光讀完了知道了方法是沒用的,踐行了才可能有效。

然後,也願你走出內耗狀態後,養成精力管理的好習慣,然後再也不跟內耗重逢。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對你有用。

本文參考資料:

1。《精力管理》[美]吉姆•洛爾,託尼•施瓦茨-2015年出版

2。《如何想到又做到》[美]肖恩·揚-2018年出版

3。播客《螺絲在擰緊》中“陳英x吳琦:譯者才是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期

【作者簡介】

熊七夕,心智成長探索者,深度閱讀踐行者,碼字女青年。奉行

和自己好好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願意用文字和你做朋友~

本文原創首發於公眾號

熊七夕

」,歡迎

搜尋關注,

看我更多原創心智成長乾貨。

看完了,覺得不錯的就

點個贊

有任何想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