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都是為了工作:不要對領導心存偏見

上一節提到好心態要放空心,如果放不空呢?例如放不空心存的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放不空舊有的經驗,帶著偏執和保守的特殊耳罩聽,那會是如何呢?

曾經有個僧人問揚州石塔宣秘禮禪師:“山河大地與我是一體的,還是與我有分別呢?”禪師說:“長亭涼月夜,多為客鋪舒。”隨後禪師又說世間萬事萬物彼此都有聯絡,自然環境無時不影響著眾生的生活。天地並生,萬物一體。僧人又問:“我明白了萬物一體的道理,那麼現在怎麼讓山河大地和我融為一體呢?”禪師笑曰:“應該要融自己於河山。”僧人最後終於悟到,自己若要吸取真理,又捨不得完全拋棄“我在”的觀念,這樣就不能完全得到真理,應該使自己與山河天地融於一體,達到忘我境界,才能與真理合為一體。

要吸收領導說話的內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拋棄“我在”的觀念,或者說“唯我”的觀念,才能與領導說話融為一體,也才能感受到領導的意涵。

因為業務二部發展急需人手,領導將寇和從一部調到了二部。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互相比試,暗暗卯足了勁兒飆業績。寇和來二部上班已經半年了,他一直覺得這個部門領導拿他當外人,從不委任重要的任務給他,就這麼一個普通員工的崗位,餓不死也吃不飽,升職做個小主管的夢想也遙遙無期。想到這些,寇和不免心灰意冷,工作越發沒了激情,於是業績更日漸下滑。他總覺得自己是二部和一部出矛盾後領導的出氣筒,每次二部領導講話,寇和都聽得極不入耳。本來就沒有工作熱情,聽不全面,也聽不懂領導說的話,工作越發做得參差不齊,有時都不能令自己滿意,更別說領導了。一次拓展訓練時,他和領導被分到一個小組。在激流灘頭被意外困住等待營救時,他和領導蹲在一塊大石頭上談了一個小時,才彼此敞開心扉。原來領導根本沒把他是一部調來的這件事當回事兒,主要是因為他聽不明白領導傳達的任務,做不好工作才不滿。都是他自己戴了有色眼鏡看領導,才錯誤地以為像他眼睛裡看到的,也因此又錯誤地戴上了特殊耳罩,聽領導講話刺耳不中聽。一旦問題找到了,放下了偏見,寇和就釋然了,終於重提熱情投入工作。一年之後,他因為工作成績卓著,順利升職。

寇和放下了偏見,忘記了時刻被他懸在心上的利益,真正融入了二部的工作圈子,也與先前看似被領導寵愛的嫡系同事融洽起來,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終於像那個僧人一般開悟了。

坦山和尚和徒弟一起過河,在河邊遇到了一位美女也想過河,可是苦於沒有船,美女穿著裙子也不方便掀起來赤腳渡河。於是坦山就說:“施主,不妨我抱著你過河,如何?”美女急於過河,也顧不得許多了,就答應了。到了河對岸,美女道別走了。師徒倆繼續趕路。小和尚終於忍不住問師傅道:“師父,既然我們出家人不近女色,為何您剛才竟然抱起那個女子過了河?”“哦?你說那個女子嗎?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還抱著她呢。”

心存的偏見要及時放下,否則日積月累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放不下懷抱的美女,就得不到禪宗的了悟;放不下心中的偏見,就聽不到領導真實的心音。偏見不除,就接近不了本質。

除了要放下偏見,摒棄經驗聆聽領導也很重要。這裡所說的摒棄經驗是指“經驗主義”,是僅憑經驗的條條框框主觀看待事物的偏頗,特指依據以往經驗魯莽行事。比如女孩莉莉從小怕黑,恰好童年又有過傍晚玩耍跌入深穴的經歷,她對黑暗的屋子或者光線昏暗的場所就心存畏懼,認為裡面一定藏有什麼可怕的東西,從而心生戒備,這就是一種經驗,很難改變。相對於她而言,愛麗絲掉入了兔子洞,卻好奇心地探索下去,爬出兔子洞後,她還留戀地回首洞口,以後此番經歷就成為她人生美好的記憶珍寶,就是美好的經驗了。如果把莉莉和愛麗絲換一下位,我們要不要先請求莉莉放下經驗,再爬進兔子洞呢?

經驗該拋棄時就要拋棄,不能堅持不放手,要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經驗是柄雙刃劍,它既給發展以穩健的信心,也能阻礙創新的步伐。職場裡時有存在經驗阻礙創新的案例:

金妮所在的公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日用化學產品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但是最近一年來忽然出現銷量下滑。什麼原因呢?原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眾多有實力的企業看到日用化學產品收益穩定,紛紛上馬生產線,塑造品牌,還投入了大量廣告費用,更不惜重金聘請明星代言。金妮所在的公司陷入被動局面,只能跟著使勁兒促銷,這樣一來,品牌更受損傷。公司領導遂下狠心改革圖新,召開討論會議。幾個抱有舊經驗的老臣仗著功勳卓著的地位和這幾年來為公司立下的汗馬功勞,頑固不化,根本聽不進總經理新銳改革藍圖的報告,致使總經理的革新在萌芽狀態就遭受了嚴重打擊,這個企業的命運可想而知。時代發展變化了,應對事物的方法也要變,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或被時代的車輪拋在身後。

能頑固堅持固有的經驗,也不能對確定的意見抱著一成不變的態度。定見的確切意義是指“確定的見解或主張”,這個主張不是拿來或者是自有的,它往往是經過實踐檢驗總結出來的,也許是固有經驗的重組,也許在這過程中新生了很多觀點,有的甚至是人類本能帶來的反應。定見是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而不是固定不變的看法。

未來學家約翰·奈斯位元在《定見》一書中寫道:“我們每日浮沉於資訊橫溢的洪流中,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簡單的架構、可以觀察的趨勢,但混亂、急促的世界,讓我們每日渾渾噩噩,無法跳脫過去慣性的思維。定見是人在做事情時有效的基本模式,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它看作規則,在自覺的情況下甚至會成為習慣性做法。”他也提到了人無法跳脫過去的慣性思維,而定見則是有效的判斷,是尋找事物內在規律,是指導“我做什麼”的思維方法。朱自清在《背影·序》裡寫道:“我自己是沒有什麼定見的,只當時覺著要怎樣寫,便怎樣寫了。”

梁冬在《冬吳相對論》節目裡採訪《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的主編吳伯凡時曾經談論到定見,他用佛學做解釋:佛學一分為三,三學:戒學,定學和慧學。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定就是去除那種遊離、漂浮、隨波逐流的狀態,達到內心的那種定靜。定見來自於戒,先把戒做好了,才能定,定好了才能慧,定見就是“我不做什麼”,是基於智慧之上,靜觀迷霧散去真理顯露,看到事物本質後的一種覺悟清明,而非單純經驗主義魯莽的上框上架、生搬硬扯。

清晰界定經驗主義和定見對於我們聆聽領導很有幫助。雖然很多知識“前人之述備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發現有不斷推翻經驗主義的觀點。例如之前我們透過天文望遠鏡觀察星系,往往發現不了某一顆行星的存在,隨著天文望遠鏡技術的不斷更新,我們能望得更遠了,於是我們看到了某一顆恆星還有另一顆行星的環繞。依照我們先前看不到它的經驗判斷,它就不存在;而依照科學計算本來它應該存在;結果又看不見這顆行星,那它就不存在。現在新的望遠鏡竟然看見它了,你說這三個經驗判斷誰錯了?誰都是對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斷放棄舊有經驗,逐漸接近了事情的真相。如果我們學著放棄舊有的一些觀點和經驗,就能逐漸靠近領導的內心,從而聆聽到他的真實心音。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放棄自己的過程非常艱難,好不容易積攢起來一個“我”,怎麼能輕易放棄呢?包括以往這些寶貴的經驗,即使想放棄也做不到啊,“我”控制不了自己保有“我”這個概念。

古代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警告人們不要用“轟鳴的耳朵、茫然的眼睛和舌頭為準繩,而要用你的理智來解決紛爭的辯論”,他是看到經驗世界的變動,讓人們跟隨他撇開經驗世界的混亂,到達真正的存在世界。

我們不妨來嘗試這樣的方法:在聽領導講話時,把聽到的資訊和我們內心的經驗、直觀判斷結合起來,這樣就會有一個真實確鑿的結論。把內心經驗的“庫房”清空,以防我們的“經驗”與領導說的某個觀點或現象對沖——愈持有豐富經驗,愈容易夯實防衛的大門,這道經驗的防火牆太結實了,領導之辭根本不能進來。

來吧,開啟你的慧耳之門,聽到領導的心聲。

【錦囊妙計】

1。經驗主義最可怕。

2。不要戴有色眼鏡,也不要戴有障耳罩。

3。開啟慧耳之門,推倒隔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