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清華、北大說句公道話

清北怎麼都想不到,國家頂級的學府,如今在網路的戲弄下,此刻已掉下了神壇,時不時地就有人借題出來噴一口,怎麼樣的人都可以出來吊打她一下,愛國是他的武器。有人甚至要求清北出來迴應網友的呼聲,可是清北忙著招生,一如既往的高材生熱度不減,家長為兒女能考上清北仍在欣喜若狂,網上網下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更有甚者,要求鄭強教授出來當清華的校長,我都坐不住了,想出來說一句公道話。

我也曾經質疑過清北,近些年來培養的高材生紛紛出國不歸的現象,而且這些高材生多都選擇了美國,為美國效力。而美國卻為遏制中國無所不用其極,這引發了國人的強烈不滿。於是,清北就成了眾矢之的。我想說的是:這個鍋,清北背得有點虧。

縱觀全國高校,哪個高校沒有畢業生出國不歸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的去向和前途,不是學校能夠左右的,就像張錫峰同學所說的,他就是一個

“鄉下

土豬”,立志要進城“

城裡的白菜”,那麼,進了城後,還可以出國“

外國人的白菜”。“土豬”的背後就是他的父母,不僅是“土豬”,甚至連父母都還肩負著“改命”或光宗耀祖的使命,不是嗎?

改革開放初期出生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在家裡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所以,每個家庭都在舉全家之力培養孩子,他們希望孩子能超過父、祖輩,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麼,出國就成為了一種時尚。要是親戚、同學聚會,談論最多的話題自然是子女,要是哪位的子女去了國外,這位家長就成了這場聚會的主角,這個主角自然感到光鮮,一種優越感溢於言表。這種望子成龍、無形地攀比在人們心中蔓延,導致以後風靡多年的出國潮。所以,“土豬”的家長無疑是“土豬”畢業去向的始作俑者。不要說有權、有錢、高知的家庭,就連我周圍認識的過去普通職工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去了國外。這無關愛不愛國,人往高處走。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人們的觀念開始改變了。我們是不是也給清北留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