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父母的家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永遠不會是父母的家。之前一直沒有感同深受,現在我有些理解了。今年,父親因突發疾病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姐弟三人都很不放心把母親一個人留在農村老家,我趁著父親五期祭日,回老家的時候,把母親接到了南京,打算讓她跟著我生活一段時間,至少這個冬天能夠跟我一起生活。離開老家的時候,母親也說過,在南京最多住兩個星期就回去。我心裡想著,無論如何也要哄她開心,至少住到年底吧。我母親今年70多歲了,一直沒有出過遠門,她有暈車的習慣。這次來南京,我們從老家乘坐的是直達南京的高鐵,出了高鐵站坐地鐵20分鐘就到我家了,她全程沒有暈車,剛開始幾天在我家住的也還好,我平時要上班,只有在下班時間和週末時間,才能陪她說話或者出去散步。到了第二週,母親就開始唸叨想回老家了,說是做夢都想著和家裡的老鄰居在一起聊天,因為在農村老家,鄰居們都是世世代代住在一起的親人,許多都是同宗同祖的老本家。一家一個院子,吃個飯也要端著碗坐衚衕口兒邊吃邊聊的那種情況,而在南京,鄰里關係相對比較疏遠陌生,語言又不通,所以母親平時都是在家裡,很少下樓。我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如果請假在家一直陪著母親也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和老家的侄子侄女影片聊天的時候,母親更是控制不住地想家,就開始掉眼淚。因為母親是第一次來南京,我就趁著週末的時間,帶她到中山陵、總統府等幾個景點逛了逛。住了大概有三個星期,母親就堅持著要回去,她總是說,窮家難捨。我也不好執意阻攔,正好也快元旦了,就定了兩張高鐵票,把母親送回老家。還好弟弟妹妹都在老家,離的不遠,可以經常照看母親。以前我們每次回父母家的時候,心裡都充滿了期待和欣喜,並且在父母家的時候,想吃什麼就讓父母做,想帶什麼土特產就讓父母準備,感覺很隨意。可是母親到我們家裡來了以後,卻不是這樣的,感覺她不管吃什麼用什麼,都是放不開的樣子,都有點不自在。我已經結婚成家二十多年了,一直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父母也一直單獨生活,各自獨自生活習慣了,再去重新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肯定需要時間磨合,即使是親生父母,也要學著彼此習慣對方。父母老了,總是要學會一起生活的。人老了以後,就會很孤單很無助,特別是剩一個老人的時候,沒有了老伴,更需要孩子的照顧和安慰。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願每一位老人都能被孩子溫柔以待,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對父母盡心盡力,避免給自己留下太多遺憾。

孩子的家,父母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