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講段子一樣演講,你行嗎?

像講段子一樣演講,你行嗎?

有些同志在臺下吹牛滔滔不絕,一旦站在演講臺上就像被施了咒的布偶,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這些同志可能對於演講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分享些演講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各位下次演講時能夠像跟朋友講黃段子一樣輕鬆,文章的內容包括演講的本質、心態、內容、眼神四個部分,各位看官自行選取,不感興趣的部分可以直接跳過。

一、演講的本質

演講的本質不同於演講的目的,演講的目的是指在一場演講中,表達者想要實現的具體訴求。演講的本質關乎的是演講是什麼或者說當我們演講時我們在做什麼的問題,演講的本質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解,將決定演講的不同表現形態。

1。演講的本質是煽動

我們在中學的時候進行的演講比賽,大多數是主旋律演講,所講的主題包括愛國、理想、奮鬥、青春之類,演講的內容多是列舉名人事例,呼籲全場,然後一地狗血,這種演講形式是把演講理解成煽動,往往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和誇張的肢體語言,試圖引起聽眾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影響行為。一場煽動性質的演講包含著對聽眾行為上的強制,表達者試圖用外在表現去引起觀眾的特定行為。如果表達者認為演講就是煽動,那麼他的演講可能“演”的用力過猛,但是由於內容上的不足,存在著煽動未遂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聽到一些演講的時候感到尷尬,感到矯情,甚至會感到痛苦,因為表達者想讓你哭出來,但聽眾覺得憑什麼你要我哭,我就得哭,你打雞血,我不想打雞血,結果講的人哭的死去活來,聽的人覺得莫名其妙,講的人振臂高呼,聽的人越聽越喪。過分訴諸於情感,而非訴諸於理性,這種演講往往是最缺乏營養的演講。

2。演講的本質是說服

說服是更為高階的煽動,但是他不再過多的寄希望於“演”,而是更多的關注“講”,更多的關注內容本身。我們透過語言嘗試著去說服一個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講道理,一種是講故事,講故事的目的也是為了具像化某個道理。講道理還可以透過嚴密的邏輯論證,最後使得聽眾接受表達者的觀點。說服是一門比較高階的藝術,我們在校院辯論、法庭辯論、工作彙報在這些特定的場景下都是了說服特定群體接受我們的觀點。從說服這個角度來看,演講和辯論本質上是相通的,演講分為定稿演講和即興演講,而辯論既包含了定稿演講,比如說開篇立論,也包含了脫稿演講,比如說自由辯論。如果把演講理解為說服,那麼表達者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觀點是否能經得起聽眾的推敲,在論證上是否嚴密,論據上是否紮實。說是目的,服是結果,說服也必然蘊含著一定的強制性,表達者的目的是要改變聽眾的原有認知,使其接納新的觀點。說服是理性的,他不在依賴情感,而是注重邏輯。雖然也存在著失敗的風險,但是這樣的演講往往蘊含著一定的思考,甚至會隱藏著星星點點的智慧。

3。演講的本質是分享

分享型的演講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分享型演講並不試圖喚起聽眾的特定反映,分享型演講的演講目的是把表達者自己的故事、想法傳遞給聽眾,完成資訊的傳遞即宣告演講的完成,不期望觀眾作出統一的、特定的反映或者使聽眾必須接受表達者的觀點。二是表達者不預設特定立場,表達的內容不必然是真理,表達者與聽眾之間是平行的關係,聽眾甚至可以透過提問實現資訊的反向流動。三是分享型演講強調內容上的真實性,表達形式上的多樣性,表達的內容、情感必須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表達形式只是作為分享的手段,可以訴諸情感,可以訴諸理性,更可以感性與理性並存。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一些作家的讀者見面會比較接近這種分享型的演講。分享型的演講對於讀者而言是友善的,充分尊重聽眾的獨立地位,不說教、不傳教、不咄咄逼人。對於表達者本身也是友善的,表達者將自己從神壇上放下,清楚地知道自己無法把握全部真理,便可以避免想要消除演講中全部錯誤而產生的壓力。無論演講內容是幽默的、深刻的、感人的,都是表達者在保持真我的狀況下的自然表現。不同的演講理念會產生不同的演講效果,在不同的演講場合,面對不同的演講聽眾,帶有不同的演講目的,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演講理念之間進行轉化。但是分享型的演講在實踐中的效果可能是最為理想的。

二、演講的心態

對於初學者而言,在公眾場合開口說話非常考驗一個人的勇氣,所以很多人在應對職場面試、考研面試、工作報告都會覺得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於演講老手而言,一站在講臺上可能就自帶氣場,開始發光,即使內容上有所欠缺,但是他展示出的精神面貌也很吸引人。所以,心態這個問題一般情況下都是初學者需要考慮的事情,而老手們知道心態從來不是可以調節好的,演講者的心態與演講的每個階段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絡。對於初學者而言,要在不同階段做足相應的準備。

1。初始階段

演講緊張是很多演講初學者最關心的問題,只有先敢於表達,才能逐漸細化從而善於表達。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和處理上臺之前的緊張情緒呢?首先你需要認識到緊張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他會讓演講者更好的除錯身體狀態,注意力更為集中,就像運動員在上場比賽之前,身體的肌肉也要進入最佳的競技狀態。演講者如果在講臺上鬆鬆垮垮,觀眾也會對他的演講內容提不起興趣。其次,你要明確自己演講的定位,我們之前的文章中就闡述過,演講者的自我認知很影響演講者的心態,我們提倡的心態是分享式的演講心態,這種心態是說表達者是與觀眾處於一種平等的關係之中,他不對觀眾產生任何的強制作用,也允許聽眾對自己的演講的內容有不同見解,這種心態的好處是避免了傳教式演講的壓抑和自我壓抑,從而能夠有效地幫助表達者緩解緊張,記住,你是來分享的!不是來說教的!最後,在準備演講之前你就要大膽的展開想象,想象你站在演講臺上面對臺下觀眾的感覺,在腦海中勾勒出你在講臺上揮灑自如,侃侃而談的模樣,想象觀眾的掌聲和熱烈的歡呼,這樣做會緩衝你站在講臺上的陌生感並且激發你為了實現願景而付出努力的鬥志。

2,準備階段

良好的心態需要以充足的準備為基礎,在正式登臺之前你要反覆的修改完善你的演講內容,一篇演講稿修改5—10遍是常態,準備上的精益求精是基本的誠意,修改演講稿的過程中你要邊講邊改,把你寫的內容讀出來,感受演講的內容是否符合口語表達的習慣。在能夠完全脫稿之後要進行彩排(脫稿是對演講臺和聽眾最基本的尊重),彩排時可以把自己的演講影片錄下來,講完之後自己調整表達的細節,當然也可以找朋友友情出演聽眾,聽完之後向你提出意見。記住,你要給觀眾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舞臺表演,而不是去臺上把你寫的內容讀一遍,演講不只是講還有演,你在講臺上的每一個細節和動作都會被放大,所以你在彩排的時候就要有聽眾思維,你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你演講的一部分,都會呈現給臺下的聽眾,這些內容都應該在彩排之中有所考慮。在即將上臺的候場時間裡,你可以想象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事情或者技能,比如說自己是個釣魚高手,那你就想象一下自己釣到大魚時的滿足感,這會增加你的自信心。身體和心態是相互影響的,你可以透過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態來影響心理狀態,比如說可以嘗試著張開雙臂,臉上保持微笑,表達出自己呈現出一種開放式的願意進行分享交流的狀態,一旦你的身體狀態發生變化,你心裡的緊張也就會得以緩解。很多人都提到用深呼吸來緩解演講的壓力,需要注意的是深呼吸需要伴隨著意識的進行,也就是說你在“呼”或者“吸”的過程中需要透過意識感知你的氣息流動到那裡,這種方式的本質是將意識集中到呼吸上,避免意識四處流走,從而緩解焦慮。

3。登臺階段

在你做足了充足的準備之後就大膽的登上演講臺,上臺的步伐要穩重,每一步都要平穩,不要顯得毛毛躁躁。在講臺上先面帶微笑的緩緩掃視全場一遍,站穩之後再開口說話,不要一上來就開口說話,注意眼神與臺下觀眾眼神的交流,你有大概4-6秒的時間與臺下觀眾開始第一次的互動,這段時間是讓你平靜下來,避免大腦一片空白的時間。對於聽眾而言,也是他們判斷你的演講是否值得期待的時間。演講的過程中要注意話筒的位置,如果是手持話筒儘量放在嘴部下邊而不是嘴部正前方,避免噴麥或者聲音過大。話筒會修飾你的聲音,就像給你的聲音加了美圖,讓你的聲音更加悅耳,所以儘量不要憑藉嗓子亂喊。“各位好,我是XX”,簡單開場,直入主題,然後開始你精彩的表演。演講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與觀眾的互動,不斷吸收正面的反饋,如果有觀眾翹著脖子面對你的演講表示很感興趣,注意多跟他們進行眼神交流,這會讓你變得更加自信。演講結束之後,向臺下的聽眾致謝,謝謝他們花費時間傾聽你的演講,然後緩緩走下臺來。即使你的處女秀不是那麼完美,也不必過於自責,因為沒有人能夠在講臺上做到完美,你要做的就是從這次演講中吸取養分,並且告訴你自己,你看我也能夠做到,當你重複幾次這樣的過程之後,你也就變成了一隻演講老鳥,所謂的心態問題對你而言已經是一個偽命題。everyone could be a speaker!

三、演講的內容

內容是演講的核心,沒有高質量內容的支撐,演講是在浪費聽眾的時間,把控演講的質量是每一個演講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個演講者要有聽眾思維,在準備演講內容的時候站在聽眾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一個聽眾,你要從一場演講中獲得什麼?感動、喜悅、思想、智慧還是其他,不論表達者以何種形式進行輸出,聽眾有所收穫是判斷演講價值的重要標準。那麼表達者在面對不同的演講主題時應當如何輸出有價值的演講內容呢?

1。演講可以轉換成講故事

表達的內容可以分為理性輸出和感性輸出,理性輸出是表達者闡述觀點、思考,感性輸出是表達者表達某種情感、態度。故事既可以作為感性輸出的基礎,也可以作為理性輸出的載體。如果沒有故事作為依託,表達者的煽情都是矯情,如果沒有故事作為基礎,表達者的說理都是說教。愛聽故事是聽眾的天性。在故事的選擇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優於他人的故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更易於把握,而且對於一個聽眾而言,表達者自身的故事是新鮮的、陌生的,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在籌劃演講內容的時候,儘可能的去回憶自己有沒有與演講主題相關的故事可以給聽眾分享,這是最簡單的填充演講內容的方式。講故事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第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故事與演講的主題之間的關係,偏離演講主題太遠的故事慎重選擇。第二,要篩選最具有新奇性、特殊性的故事,滿足聽眾尋求差異化的心理。第三,講故事要注意描繪故事的細節,細節能夠讓故事更加豐滿。第四,講故事的情感要把握適度,自然流暢,不可矯情。第五,處理好故事與其他部分的過渡銜接,講故事是手段,一個完整的演講不應當只有故事,還要有由故事引發的情感和思考。當然,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對所有的話題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講。有時候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立場去講述別人的故事,更加有震撼力。可以看下柴靜老師講別人故事的範例。

2。演講要有明確的觀點

演講不應該只為博得觀眾哈哈一笑,笑過之後就沒有然後了。我不反對演講要有趣,這是愉悅聽眾的手段,但演講不應該只是有趣,那可能是一場脫口秀或者相聲。演講一定要觀點鮮明,讓聽眾清楚地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很多演講新手的誤區在於自己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要表達什麼,聽眾聽完之後也是覺得雲裡霧裡,繞來繞去。一場演講應該使聽眾獲得新的資訊或者更新原有的認知,表達者可以透過講故事的方式提供資訊,但是更新聽眾的認知需要表達者進行深入的思考。演講者可以在講故事的基礎之上,提煉出理性的觀點,也可以對於我們普遍存在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分析,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是最高階的演講內容,對於表達者而言難度也是最大的,如果思考的指向是關乎人生等終極問題,那麼演講的內容可能提升到智慧層次。 表達者想要輸出高階的內容,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需要善於對日常生活的現象進行觀察,生活現象是我們思考的起點,心思細膩對於表達者而言是個很好的品性,不僅可以準確地把握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也能體悟到細微處蘊含的道理。第二,要有進行邏輯推理的能力,無論一個觀點的形成是頓悟或者漸悟,在闡述這個道理的時候必然需要進行一定的論證,如果提出的觀點具有明顯的邏輯錯誤,那演講的價值必然大打折扣。第三,最後形成觀點要有戳破感,能讓聽眾感覺到,”對!就是這個道理,我怎麼沒有想到”,演講的價值與表達者輸出的合理觀點超出一般聽眾的預期呈現正向關。第四,不管是故事,還是思考,都依靠於表達者平時的積累,如果平時有想法、感悟、體會,就記錄下來,準備作為輸出的內容。如果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瞭解到新的觀點,也可以在自己的演講中予以表達。可以參考下楚原老師結合自身經歷談人生感悟的範例。

3。注意演講內容的趣味性、互動性、連貫性

除了故事、觀點之外,演講的內容上可以增加下列內容,第一,演講內容裡可以設定些包袱,體現表達者的幽默,增加演講的趣味性,減少聽眾的疲勞感,包袱的設定是為故事和觀點的輸出服務的,不可以強抖包袱,撓著聽眾的腋窩,逼著他們發笑,抖包袱的頻率也不要太高,避免讓整個演講變成了講笑話。第二,演講可以設定與現場觀眾的互動環節,這裡所說的互動不僅是指演講結束之後讓聽眾發言,一些高明的包袱也屬於與觀眾進行的思維上的互動,舉個例子,“我從小對於日本的一些老師特別喜歡,經常半夜趴著被窩裡看他們的作品,長大了之後依然特別喜歡這些老師” 然後停頓兩秒鐘,給聽眾一個思考的時間 “比如說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岸本齊史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表達者故意設定懸念,誘導聽眾思維引發誤會,最後進行轉折,聽眾一般都會會心一笑,在這個過程中,表達者已經與聽眾完成了思維上的互動。第三,演講需要一些即興的內容,表達者需要結合現場的一些情況作出反應,在已有的稿子上進行小部分的調整。比如說在演講臺上發現今天的日子比較特殊,可以針對日子的特殊性調整演講的開篇切入,如果在準備稿件的時候已經知道相關資訊,在初始設計稿件的過程中也可以將其考慮進去,使演講的切入和轉折變得自然流暢。演講的內容當然不限於上述內容,可以根據具體的主題,靈活地進行設定,填充演講內容,增加演講的易聽性。

4。真實自有力量

演講的內容要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之上,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但是不能完全脫離現實基礎。為什麼說一定要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之上呢?表達者是來與聽眾分享他的經歷、看法,需要真誠的面對觀眾,而不是憑藉完全虛構的故事和道聽途說的觀點來欺騙和忽悠觀眾的。在表達內容具有一定的真實基礎的前提下,表達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演講的情感,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演講作為一種舞臺表現形式,當然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比如說我們講述故事的時候可以根據演講的主題對一些故事的細節進行調整,從而強化故事的戲劇衝突,增加故事的表演張力。但是藝術加工需要注意一定的限度,如果完全架空之後,很容易暴露演講本身的事實或邏輯上的缺陷,表達者在喪失聽眾的信任之後,便會距離演講臺越來越遠。

四、演講的眼神

眼睛是表達者的第二張嘴,表達者可以透過眼睛去傳遞自己的情感,調動聽眾的情緒,聽眾在對錶達者形成整體印象的過程中,首先會透過表達者的眼睛獲取初步的資訊。高水平的表達者能夠做到,面對著現場的一群人演講,能夠讓每一個聽眾感受到是對他自己說話。梅蘭芳老師在學習京劇的的過程中就透過觀察鴿子飛落訓練眼睛的靈動神氣,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一雙飽滿有神的大眼睛,但是應當充分注意到眼神交流在演講當中的作用。眼神交流的內容的內容比較複雜,我們在演講的過程中語言、眼神、表情、肢體是具有一致性的, 眼神屬於表情管理的一部分,表情語言和肢體語言都應當隨著表達者的語言內容產生變化。我們想象不到除了由於人格分裂一個人在講一個純粹悲傷的故事時,眼神中為何還能透露著興奮的喜悅。所以,最好的眼神交流是隨著表達者的情感自然流露出來的,切忌用力過猛。在眼神交流的形式上我們需要注意一定的章法,根據演講的不同時間階段,眼神交流在形式外觀上可以分成以下三種。

第一種,掃視,當你剛剛站到講臺上之後,先站穩,不要急著說話,先用眼神從左到右緩緩的掃視一遍之後再開口說話,掃視的過程中要目光柔和,自然大方。很多人會覺得這很難做到,在上臺之前就應該除錯好身體狀態,張開雙臂,向外擁抱,作出開放交流的姿態,讓自己面部表情笑起來,整個人提升亮度,然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用深呼吸進行輔助,這一系列預備行為做好之後,站在臺上,釋放氣場,開始掃視。掃視是表達者與聽眾的初步資訊交換,聽眾會透過表達者的眼神判斷他的自信程度,設立對於演講內容的期望值,如果一個表達者眼神渙散,毫無精神,聽眾一開始就會覺得這可能是場無聊糟糕的演講。

第二種,四分之一注視,當演講開始之後,不要再繼續掃視全場,而是把臺下觀眾透過一個“十”字劃分成四部分。每次眼神的落腳點都停留在四分之一的區域。在整個演講過程中不斷切換注視區域,如果是一個10分鐘左右的演講,在每一個區域大概停留2分鐘左右。切換區域的過程要自然流暢,同樣採用緩慢移動的方式進行,避免讓聽眾產生突兀的感覺。對每一部分的注視都要把一段話說完,不要一段話沒講完眼神就切換到下一個區域。這種掃視的眼神是為了避免自己在表達的過程中眼神無意識的遊走,也能將聽眾的注意力集中到表達者身上。

第三種,one connect one 一對一的注視。在演講過程中要對於一些特殊觀眾進行一對一的眼神溝通,時間長度可能只是一兩句完整的句子,內容上儘量是能夠直接表明你的觀點或者強烈情感的話語,這些特殊觀眾包括現場的重要嘉賓,如果是演講比賽,當然包括比賽的評委。不管是什麼樣的演講活動,對於那些面部表情展示出對你的內容感興趣的聽眾,都要有一對一的眼神交流,因為看到聽眾對你的演講做出積極迴應,能夠使你在臺上更加自信。我們希望透過這種一對一的眼神交流,給特定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實現我們的演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