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我在澳洲接觸了不少華人移民子女,所謂華人二代,從幾歲到十幾二十歲。因為我自己兒子也要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最近我在網上看了不少華人二代對華人一代移民的評價,算是先了解下將來我孩子對我的看法。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我在網上看了來自各個國家的華人二代分享,其中有澳洲、英國、美國,也有比如馬來西亞、泰國等等。儘管這些國家之前差異比較大,但華人二代對一代移民的看法居然都比較相似。

華人一代移民可能想不到的是,

華人二代有著老外和華人的雙重身份,

跳出兩種身份之外,對兩邊都還看得比較清楚。

一般來說,華人家長會認為,自己孩子過來讀書生活,在這邊長大,就會變成一個香蕉人。

看起來是個中國人樣,但其實是一個老外。

等到子女長大就很難溝通。但根據我的觀察,

很多華人二代其實都沒有變成老外,反而是繼承了中國文化中比較好的部分,比如謙遜,但又不失老外身上的灑脫。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我自己覺得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林書豪。一方面他能上陣和老外在賽場上拼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謙遜的學霸。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我發現在澳洲的華人家長,都

特別注意對孩子進行中國文化的教育。

在國內,大家往往對這個不太當回事,因為預設在學校裡就會教了,自己不用費勁。

而澳洲這邊華人家長甚至會特意請家庭教師來給孩子補中國文化,只是

為了讓孩子認同自己中國人這個身份,而不是為了學校考試。

不過華人二代在被家長打上“華人”標籤的同時,又和華人一代移民有一些出離感。他們自己往往是在兩種身份中自由切換。這事在他們使用中文和英文上顯得尤為突出。

我多次見過華人二代和自己的朋友聊天,一見到是同是華人二代的朋友,就開口講中文,然後遇到本地的西人朋友,又開始說英文,都是下意識的反應。相當於是一個廣東人,見到北方人說普通話,見到南方人馬上就說粵語了。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華人二代對家長的評價其實也是比較客觀的。比如他們說華人一代移民始終有危機感,總是在努力存錢,降低自己未來的風險。而澳洲本土老外,生活的很輕鬆,從來不想那麼多。

我認識的一些西人朋友,收入不低,家裡有房,然後存款還沒有我們多,還得管我們借車。所以一些華人移民覺得老外一天到晚混日子,

而老外又不知你華人幹嘛這麼玩命,覺得你是掉錢眼了,只工作不生活。

這背後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社會是風險自負的,比如失業了就真沒錢了,還有大病返貧、子女教育等等。

而澳洲這邊的公費醫療、工費教育等等,都可以幫你降低很多風險。所以老外的憂慮要比華人少很多。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華人二代另一個說到的是,一代華人移民往往不願意和本地人多接觸,因此英語也差。而老外這邊則拿

社交當一種人生樂趣,同時很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所以老外會覺得華人不好接觸,有隔閡。而一代移民也有自己的理由,比如他們覺得老外對華人態度不友好,工作懶散等等。華人二代說,這是因為一代移民沒有真朋友,打交道的多是類似政府辦事員等等。

這個群體本來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和周圍老外鄰居是朋友,和他們喝喝酒打打球,肯定不是這樣。

另外還有中國文化中,類似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想法等等,和本地人的思維也有差異。

我和澳洲幾個不同國家的移民聊過,他們都說澳洲是個好地方,

不用發財也生活的很舒適,不想做有錢人,太累。

但我的朋友,包括我,其實內心還是覺得,如果累點能多賺點錢,那天天加班到凌晨也是好事啊。

在海外長大的華人二代會怎樣看他們的父母?

應該說華人二代在這點上更傾向於前面老外的思想,更希望活出自我,而不是發財,所以就有類似虎媽這種華人,逼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

最後,

現實來說,最好的結果往往是雙方妥協的結果。

華人二代這邊接受一些一代移民的拼搏精神,以及那種目標感,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前程。

而一代移民也要向二代移民學習包容,以及留出自己的生活空間,不要讓賺錢成為自己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