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在職場工作和學習中,你是否也面臨著如下問題: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成長和進步卻不成正比;

已經寫作大半年了,寫作水平卻一直未提升;

同一時間入職的同事,現在已經成為我的領導了;

每天都要看1個小時書給自己充電,但收穫的成效並不多。

我相信,生活和職場上,出現這樣的案例並不少,甚至,大多數曾經或是現在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

但是,這真的是還不夠努力的問題嗎?又或是,你的努力只是一種無效的努力罷了?難道不應該反思自己的方法出現了偏差嗎?

要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先來思考一下下面這個問題: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其實,早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就給出了答案: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

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不論在什麼行業或領域,提高技能與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則,他將這種通用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對於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刻意練習是黃金標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如果你認為你已經足夠努力且花了很多時間,但結果卻並不如人意,那麼極大可能是你沒有進行刻意的練習。

道理,可能我們都懂,也都知道,想要提升技能水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就必須經過刻意練習,可為什麼,我們還是容易陷入無效的努力呢?甚至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成長和收穫卻很少。

這就要深入瞭解和學習刻意練習了。刻意練習到底是如何練習的?怎樣練習才能讓自己快速進步?

因此,本文內容將為大家呈現刻意練習的4個方法,如下:

拆分更小顆粒度練習,比練習完整的技能更有效;

在刻意練習中,要敢於放棄短期利益;

遠離舒適區,在學習區內練習;

刻意練習要求獲得有效的反饋。

01

拆分更小顆粒度練習,比練習完整的技能更有效

學習任何一項技能,一般都會經歷三個階段:不會——會——精通。

根據二八原則,大多數人都會在第二階段,遇到困惑,即會的階段,堆積了太多東西,通常情況下,刻意練習是從不會到精通的最佳途徑。

舉個例子,很多人的職業生涯。剛進入一家公司,最開始的一年,感覺自己成長進步很大,但是一年之後,就停滯不前了。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因為一年之後,並沒有用刻意練習的方式工作,而是一直在重複之前的經驗,自然感覺成長慢了很多。

同樣的,我們在寫作上也是如此,一直在很隨意的進行寫作,並沒有刻意的去練習相關技巧,自然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

那如何突破從會到精通的階段呢?

這需要我們設計刻意練習,將大技能拆分成更小顆粒度技能。

在《使用者思維》這本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

設計練習,使其符合以下標準,完成一個顆粒度的任務,經過一到三組45-90分鐘的練習就能達到95%的精通度。

透過這樣的練習,我們就不是很隨意的在練習,而是轉換成超級有效的練習。

還是拿寫作來說,透過更小顆粒度的任務練習,它並不是一上來就開始寫一整篇文章,而是隻是特定的寫某個技巧,比如,練習“結論先行”這一技巧,練習“三段論”技巧等等。這也是為什麼,那些職業球手,大多時候的練習,並不是在比賽,而是針對單一技能在進行練習的原因。

透過拆分更小顆粒度來練習,就是把第二階段堆積的東西,一個一個來打通,以此提高技能水平。

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02

在刻意練習中,要敢於放棄短期利益

透過拆分更小顆粒度的刻意練習方式,意味著,我們會放棄某些短期利益。——因為你並沒有完整的在輸出成果,而是一直在積累。

這就好比,一家公司在轉型的過程中,肯定會犧牲很多利益,因為,轉型中間,意味著從原本熟悉的領域到一個陌生,並且不舒服的領域,但是一旦轉型完成,就會有比原來更高的產出。

再比如,李叫獸曾舉過他自己的一個例子,他說,在大學時期,有一次,要發一個通知,原本可以在10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卻花費了1個小時,同學就問他:“為什麼一個簡單的通知,你要用1個小時?”

叫獸說:“因為,我在刻意練習《金字塔原理》中的邏輯表達。等下會發佈一個超牛的會議通知。”

同學不解,為什麼要如此麻煩,按照以前的方式釋出不就行了嗎?

李叫獸卻認為,儘管,現在我多花費了1個小時來練習邏輯化表達,犧牲了短期利益,但是以後,我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更快,且效果和質量更好。

所以,刻意練習這件事,某些時候,是需要我們敢於放棄短期利益的,擁有長遠眼光來看待問題。

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03

遠離舒適區,在學習區內練習

心理學研究中關於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

舒適區——自己能力範圍內事情;

學習區——稍微高出能力的邊界;

恐慌區——遠高出自己能力的邊界。

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研究發現,只有當人們處於學習區的時候,才能夠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刻意練習正好處於學習區內。

這也就給我們了一個啟示:讓自己保持在學習區內。

具體而言,可以去做那些不那麼讓自己舒適的事情,還是拿寫作來說,比如,你每天能夠1000字的文章,而且已經寫得很得心應手了,這時,你可能就處於自己的舒適區裡,如果你想要提高寫作能力,就必須去嘗試一天寫1500-2000字。這個過程中,沒有舒適和從容,有的只是挑戰自己,但這正是學習區的效果。

其次

,在日常練習中,也可以透過一個問題來自檢自己是否處於舒適區。

我正在做得這件事情,是很輕鬆就能完成的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那麼就可能處於舒適區裡。此時,就要給自己增加一點難度了。

04

刻意練習要求獲得有效的反饋

刻意練習的最後一點,是給自己有效的反饋。

反饋是非常重要一個環節,不可輕視。當你在刻意練習的時候,怎麼才知道,自己練習的效果呢,透過反饋知道。

健身運動,需要教練,任何運動員,也都需要教練,鋼琴吉他,同樣需要教練,教練的作用是什麼?給你有效反饋,及時指正你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

所以,在刻意練習中,一定要有持續的反饋,透過反饋,來糾正錯誤,這樣,學習的速度,才能足夠快。

我在覆盤我的寫作時,發現成長慢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少反饋,所以,趕緊給自己報個班,讓老師指導一下。

為什麼那麼努力,卻還是進步很慢?4招讓你擺脫無效努力

最後總結一下全文:

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很多人都面臨著努力與成長不成正比,明明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最後收穫卻很少,或是成長很慢。這種狀況長期下來,會完全打擊一個人的信心和希望。想要擺脫這種無效努力,就必須訓練刻意練習的學習方式,

因為,刻意練習是最強的練習體系。

透過刻意練習的方式,來精進自己的進步,那如何刻意練習呢?本文重點介紹了刻意練習的四個方法:第一要拆分更小顆粒度來練習;第二刻意練習中要敢於放棄一些短期利益,第三遠離舒適區,在學習區內練習,最後是要獲得有效的反饋。

參考書籍:《刻意練習》、《使用者思維》、《朋友圈的尖子生》等等

往期文章:

職場啟示錄:高薪難以解決35歲之後人生的根本問題

職場第一生存法則:靠譜的人生到底有多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