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你是否有這樣的職場困惑:

同一個職業做了3、4年後,突然變得很迷茫,找不到當初的成就感和意義,每天靠意志力強撐著,卻沒有勇氣辭職;

新加入一家公司,與上司、同事三觀不一致,常常出現分歧,互相不認同,但還是要強顏歡笑,假裝配合。

你害怕“跳槽”又害怕“入坑”!

但真相是:你所害怕的,恰恰阻礙了你的職業發展。

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01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一直做擅長的事

阿里巴巴第一!甲骨文墊底!

4月2日,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釋出了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一代IT巨頭甲骨文竟然墊底,排名第一的是連續兩年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

阿里巴巴

,無論是技術能力、產品數量,還是市場份額,甲骨文都統統墊底。

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圖片來源:網路

當年甲骨文靠傳統資料起家,趕著90年代的網際網路浪潮,甲骨文賺得盆滿缽滿,很快成為行業寡頭。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雲計算得以出現,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卻公開表示,“雲計算就是胡扯”。

2016年起,甲骨文意識到不對勁兒,開始瘋狂投入雲計算,但一切為時已晚,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早已佔據全球大部分市場,無路可退的甲骨文,接連裁員。

故步自封的不僅僅是埃裡森,甲骨文給自己的員工也餵了一劑名為“安逸” 的慢性毒藥。

甲骨文的員工大都畢業於清北復交,每天上班不打卡,入職年假就有16天,每工作一年,就能申請一天在家辦公,工作五年以後,幾乎可以選擇不出現在辦公室,一年最多忙兩個月,他們享受著高額的薪酬福利,棲身於熟悉的“養老”環境,當裁員雷聲滾滾而來,頓從夢中驚醒。

最近網際網路流行一句話:

人到中年,揹負的責任越來越大,被裁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身處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時代,外企員工如此,國企員工也如此,誰TM都別想逃。

網上曾經有個影片,河北唐山地方政府撤銷了周邊所有的路橋收費站,引來收費員的集體抗議。在採訪影片中,被裁員工理直氣壯的宣稱:

“我把青春都耗費在收費站,出去學東西也比20多歲的人學得慢,外邊都不喜歡我們這樣的勞動力了,我們的優勢都放在收費站了,我只會收費,其他啥也不會了。”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上令人啼笑皆非。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

收費站工作人員的“鐵飯碗”被砸了,收費站取消走人,這和企業倒閉了有什麼區別?把青春全耗費在了收費站,做什麼工作不耗費青春呢?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如果只是追求安穩,懶得學習,這跟“溫水煮青蛙”有什麼區別?

我們打造了能力,而能力又反過來束縛了我們。

艾米尼亞·伊貝拉在《能力陷阱》中提到:我們對自己擅長的技能越熟悉,就越容易把我們羈絆在此時此地的當下。做的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長此以往,我們看不到外部更廣闊的天地,也就在其他方面無法實現突破。

所以,能力是優勢,也是陷阱。只以自己習慣的方式,把習慣的工作做到自己習慣的水平,就不可能達到新的目標。

那麼,我們如何走出既定的能力陷阱呢?

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02撕掉固有標籤,不給人生設限

好的規劃可能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粥左羅

粥左羅是我比較佩服的一個自媒體人,畢業四年依靠寫作一路逆襲,從服裝店員轉行新媒體,從小編做到內容副總裁,先後在創業邦、插座學院擔任要職,2018年年3月創立自己的公眾號,純靠內容漲粉50萬+。

出於認同和好奇,我加入了粥左羅建立的知識星球社群,每隔幾天他會將自己的感悟、體會分享給星友,互相傳遞有價值的內容。

粉絲們已經習慣了他身上固有的標籤,比如:兩年前,他的標籤是“公眾號運營高手,公眾號運營講師”,大家覺得很貼切,兩年後,因為寫出了許多10W+爆文,開發了寫作訓練營,標籤轉為“寫作牛人,寫作講師”,粉絲們覺得也蠻正常。

最近他在著手推廣新課程,邀請星友對新課名字進行投票,選項基本跟職場表達、溝通相關,卻收到一些小小的質疑聲,大意是新媒體運營、寫作是粥左羅的強項,職場、溝通這個領域彷彿不是粥左羅所擅長的。

粥左羅陷入了沉思,他一直以來是非常害怕人生被定型的,即便是從運營高手轉變為寫作大牛,每個標籤都經歷了至少兩年的捶打磨練。

外人無法獲知的,是他為了擺脫能力的陷阱,一邊向外打造固有標籤,一邊又向內對抗固有標籤,所以影片號呈現出來的那個搞笑博主,是粥左羅嘗試的新名片。

人認識自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猜想,粥左羅當年在南鑼鼓巷擺地攤,在西單大悅城賣T恤時,都未曾料到,自己能靠寫作、運營取得今日的成就。

成長,就是不斷推翻自己的舊有思想,經歷更為深層次的認知脫變。

編舞家終生成就獎獲得者——沈偉,出生於藝術世家,自小學習書法、湘劇、國畫,一路在中國傳統藝術浸染里長大。9歲時考入湖南湘劇院,經歷了6年嚴格的戲曲基本功訓練,17歲接觸了西方油畫,打開了繪畫的另一個維度,一度以為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個畫家。

但央美的落榜,讓沈偉的畫家夢暫時擱置。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偉看到了加拿大現代舞團的表演,被現代舞的自由、自然深深的吸引,加上從小有跳舞的天賦,沈偉很快切換入新的角色,前往廣州學習,成為一名現代舞舞者,跳舞中慢慢衍生出對編舞的興趣,而後前往美國進修,成為一名享譽世界的編舞家,功成名就時又回過頭來舉辦了個人畫展。

關於沈偉,你無法用單一的身份來定義他,他不僅是畫家,是舞蹈家,是裝置設計師,還是編舞家,一路職業轉換,而又從未與自己原有的能力分離。近年來,他還將自己的藝術與繪畫、舞蹈、設計融合,拓展到了更多領域。

有人這樣評論:沈偉從不給自己的藝術設限,也從未刻意追求所謂的成功,他只是憑著自己的天賦與努力,懷著對藝術最單純的愛,簡單純粹,卻心懷萬物。

人生充滿著各種可能性,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做選擇。

無論是粥左羅還是沈偉,他們都沒有儘早的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打破自己,重塑自己,給我們展示了人生的更多面。

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03 重新定義工作,工作即是舞臺

如今,很多人將工作看成是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上班如上墳,開會如開刀。

我曾經的人事總監,有天早上到公司上班,和一個入職沒幾天的員工同乘電梯,電梯門快開的時候,這位同事發出一聲“哎”的嘆息,耷拉著腦袋走進了公司大門,留下人事總監錯愕的表情,他向我描述這個情景時,充滿了疑惑:現在的年輕人,上個班都唉聲嘆氣,一副特別痛苦的模樣,他能把工作做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沒堅持到一週,這個新同事提出了辭職,我們去開展離職訪談時,收到了團隊中其他同事的評價:工作不積極,喜歡拖進度。

有的人把工作當作謀生餬口的工具,每月按時領取薪水,別無所求;而有的人把工作當成了修行,不斷去超越,最終成就了自己。

稻盛和夫建立了兩家世界500強的企業,也曾經歷過混沌和迷茫。大學畢業時,正趕上市場經濟不景氣,加上學歷不好,長時間找不到工作,後來經老師推薦,去了一家電瓷瓶的小公司,沒多久便發現公司虧損嚴重,工資發不出,隨時可能倒閉。一起加入的同事紛紛離場,剩下他一個人。

活魚會逆流而上,死魚才會隨波逐流。

這次的走投無路,反倒讓他想開了:反正抱怨毫無用處,姑且把現在的工作先做好吧。他不再把工作當成苦差事,開始全身心投入,訂購了美國最專業的陶瓷雜誌,一邊翻譯一邊研究。幾年的鑽研,讓他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接著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了第二電電。

稻盛和夫始終相信:

工作場所就是修煉精神的最佳場所,只要每天切實努力工作,培養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將唾手可得。

稻盛和夫78歲高齡時,日航搖搖欲墜,各方政要監管團登門請求,希望他拯救日航,一開始他是拒絕的,別人都說是“燙手山芋”,他自認能力不及,但是一想到日航破產將對經濟造成重大損失,5萬員工即將失業,全日空壟斷會給消費者造成損失時,他最終還是答應了。

一個航空行業的門外漢,為了國家的發展,挑起了重建日航的重擔。稻盛和夫利用自己多年的經營之道,僅用了14個月,讓日航從年虧損144億,強勢逆轉為盈利150億,創造了驚人的奇蹟。

稻盛和夫現年88歲,是目前日本經營四聖中唯一健在的一位。他的生命齒輪,始終在廣袤的空間裡,不羈的轉動。

工作即是舞臺,只有跳出束縛,找到自己的熱愛,才能隨心舞動你的人生。

職場真相:你最擅長的能力,正在悄悄地毀掉你

結語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意思是不必擔心沒有職位,怕就怕沒有了立足的能力。不必擔心沒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去追求值得讓別人瞭解自己的作為就行了。”

Kay曾說過: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迷霧、障礙,有的人可見度是0米,有的人可見度是100米,有的人可見度是1000米,總歸是看不到最遠方,但卻可以依靠智慧、工具讓你儘可能的看到更遠。自知、知人即是智慧,科學理論、哲學思想即是工具。

如果你沉迷於過去,不再學習新的技能和工具。

你目前所擅長的能力,就會悄悄地毀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