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建立任職評價體系的利弊

任職資格是HR一切工作的基礎

任職資格是指為了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任職者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個性等方面的要求。常常以勝任職位所需的學歷、專業、工作經驗、工作技能、能力來表述。

瞭解了定義,我們就清楚了,人力資源的很多工作都以此為基礎,甚至可以說任職資格是HR全部的工作的底層標準,諸如招聘、培訓、晉升、繼任、績效,乃至只是管理,都是圍繞著這個基準來的。

企業內部建立任職評價體系的利弊

任職資格不存在評價的問題

任職資格不是憑空出來的,它基於企業所掌握的技術、流程、資源、資金、產品、市場、客戶,以及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創新壓力、融資需求等諸多方面,大致以流程為業務線、以崗位為責任點,形成從投入到產出、從成本到利潤的網格狀體系。

任職資格體系的確會隨企業的發展、變革或驟變而被更新,但並不存在什麼任職資格評價體系!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大多數公司的任職資格體系都是”複製”出來的,或者被諮詢完善過、或者直接來自同業僅作增刪,又或者在創新的基礎上洗了一遍。這是因為任職資格非常龐雜,幾十個人的公司最少有十幾個不同的崗位,建立任職資格體系非常耗時!

轉成職位說明書更加耗時!其次,任職資格體系僅僅是一切工作的基礎,也就是說它是最低標準、是門檻。於是,我們說:為任職資格建立評價體系,完全是一種無意義、耗時、無輸出的內卷行為。

企業內部建立任職評價體系的利弊

任職資格有特定的評審機制

任職資格體系應該是相對靜態的,對應的,應該為勝任力模型建立評價體系。

任職資格與崗位職責與目標之間的關係,是企業對人崗匹配的基本認知,而績效考核中展現出來的勝任能力,是員工對企業認知的驗證。如果企業已經建立了任職資格體系,或者有職位說明書了,我們建議企業好好研究勝任力模型。

在我們看來,勝任力可以被理解為“超越任職資格的能力表現,是實際工作能力的組合”,勝任力不是靜態的,還可能是跨崗位、跨部門、跨序列的。過去曾說的複合型人才,大都在勝任力模型下被有效地管理著。

關注勝任力模型,適度地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可以突破“不可因人設崗”、“戰略崗位不易管理”的魔咒,因為HR管理最講究實用。

想了解更多有關人才管理的乾貨嗎?點選「連結」,即刻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