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打破原有平靜的生活

想法是人類的特權,幫助人類文明進步,提高物質基礎的同時也增加了些緊迫感,時代一直在進步,已有的崗位在之前比較嚮往的,但以後可能會消失,同時也會增加新的崗位,就像生產線工人,銀行櫃檯等工作崗位會消失很多,新的崗位比如送外賣,快遞,網紅主播,科技類的人員在增加,但隨著發展越來越多飽和內眷,這都是時代進步留下的痕跡,不管想不想,人員結構,生產關係都會發生著變化。

進步與更迭的速度也在加快,我們國家三十年走完了國外發達國家幾百年的成就,進步快了,給人的反應時間少了,我們都有居安思危的傳統,這個關係到自身利益,我們會主動擁抱變化還是被動的擁抱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生活質量以及面對的風險,失去現有的技能,學習新的技能,在這個過程不單單是勇氣,自信,還有對未來任何好與不好的的承受能力,學習能力,但我們要適應社會,推動社會發展,這點是真理,無法改變,而且,腦力勞動年輕化是趨勢,歲數大了身體素質不好的腦力也就跟不上了,體力勞動面臨的人工智慧的替代,都是我們面臨的選擇,但肯定每個人的選擇也是不一樣,願安好,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做的事仍然提現著價值,主動打破和被動打破都會有陣痛,但相信整體一定去進步的。

我思考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工人的崗位工資在貶值,這個貶值不是通貨膨脹率導致的貶值,而且崗位自身的貶值,老的崗位在工作時四千元的月工資,過了十多年還是四千多,這期間的通貨膨脹可能都翻了好幾倍,而且新的崗位工資是提高了,但是在繼承著這個規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慢慢的貶值,這種情況很常見,主要的矛盾是時代的發展人們跟不上,就拿深圳舉個例子,那邊的製造業的廠房可能每隔三兩年就需要重新弄一次,裝置的更換啊,規模的擴大啊,都體現著時代的變化,而我們大多數沒有太大的變化,不想主動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但是這樣才是導致工資的貶值的原因,從低端製造到高階製造,就是從勞動密集型,到資本密集型,的高階門檻邁進過程,就需要人們技能素質的提升,國家未來發展職業教育也是對人員工作的再平衡,不然工資高低差距太大整體的福利無法得到提升,而且也需要些人主動出來尋求變化,才能推動整體再平衡。